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相学 >

    徐甫祥:测员工“八字”凸显企业焦虑

    时间:2017-09-03 08:24:46 阅读:

      沈阳市沈河区一家外贸公司因经营效益差,老板要查员工“八字”是否跟他合财。10月28日,该公司的部分员工向记者表达了对此的反感。(11月5日《工人日报》)

      欲以员工“八字”吻合来扭转企业颓势,无疑十分。但若以此类推老板“”,似太过,否则难以解释企业能在市场“摸爬滚打”十数年之久;而疑惑老板此举为解雇员工口实也无依据:老板公开宣布,即使“八字不合”的员工,亦只是根据“命理”重新定岗而已。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此举定位为企业的“另类文化”,而这与某些私企老板的个人色彩息息相关;譬如,迟到罚亲嘴、管理层必须剃光头、上厕所不超过5分钟、在公司讲方言罚钱、女员工穿短裙上班有等光怪陆离的“奇规”,都可以归咎其中。至于评价几何,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其实,诸如招工看属相、上岗查星座、增效测八字等,更多的凸显为某些私企的焦虑:譬如,这家外贸公司正是因为近期效益不佳,而滋生出“找‘高人’看看,是否员工‘八字’不合影响了生财”的奇思怪想。其它如看属相、查星座及种种千奇百怪的招数,无不是此“焦虑”的衍生物。

      而这种私企“焦虑”的背后,是某些区域看似“汹涌”的中小企业倒闭或萎缩现象,如处于转型口的山西中小煤矿、长期靠低廉人工成本的沿海制造业、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以及其它一些属落后或淘汰产业的“夕阳”企业。当然,也有“朝阳”企业因各种原因,进入了企业发展的“瓶颈期”,急盼取得突破。

      显然,“淘汰”产业需要转型,而“瓶颈”企业需要创新,而试图以不着边际的另类手段“激活”企业,无非是“病急乱投医”。譬如,外贸企业效益下滑,则应“对症下药”:是外销渠道受阻?还是管理出了纰漏?抑或原有品牌失去了竞争优势?不妨探明就里,逐个解决。需要指出的是,原有倚靠“经营”官商之道“苟活”的某些企业,面对持续反腐高压已然没有了“活”,若想自救,则别无它途,唯有重建企业“造血机能”的“华山一条”了。

      因此,企业面临危机,该升级的升级,该转型的转型,该纠偏的纠偏,该创新的创新。有道是“山穷水尽疑无,柳暗花明又一村”,,其实就在你们脚下。而某些不愿按市场规矩“出牌”,只想凭“参透命理”来“取巧”的老板,倒不如关掉企业,专去做“算命先生”更省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