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茅台系贴牌酒钱路迷茫 难扛市场考验
技开公司与保健酒公司已完成合并工作。而技开公司后期将不再做白酒,一时间让业内对技开公司未来充满猜测。
据了解,保健酒公司与技开公司近年来一直被外界视为贴牌酒“大户”。此外,在电商平台有许多贴牌品牌打着贵州茅台的旗号在“叫卖”,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两个月时间内,技开公司与保健酒公司先合并再先后挂牌拟转让股权,深层含义是否与贴牌酒有关不禁令人浮想联翩。
北京酒类流通行业协会秘书长程万松指出,品牌“瘦身”是茅台集团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的工作。茅台集团首先要求框定茅台集团公司产品必须明确标示为哪一家子公司生产,不能模糊标示为茅台集团生产;其次是理清各子公司业务,对产品线进行精简。
“瘦身”持续加码
查阅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不难发现,贵州茅台酒厂白金酒有限责任公司与天朝上品酒业有限公司均是保健酒公司与技开公司与外部资金合营的企业。而保健酒公司与技开公司先后挂牌拟转让股权,与两家公司欠佳的业绩不无关联。
披露数据中最新财务报表显示,截至2022年4月30日,天朝上品酒业有限公司实现营收约372.91万元,利润总额为-78.31万元,负债总计约2608.36万元。截至2021年11月30日,贵州茅台酒厂白金酒有限责任公司实现营收约12675.06万元,利润总额为-136.83万元,负债总计15757.68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茅台集团首次欲剥离业绩低下企业。茅台集团的“瘦身”计划,已经实施了近六年。
资料显示,2017年,茅台集团宣布施行“双十”品牌战略,要求每家子公司保留的品牌数不超过10个,每个品牌的条码数不超过10个。2018年,茅台集团发布“双五”规定,目标将子公司品牌数缩减至5个左右,产品总数控制在50个以内。2019年,茅台集团发布《茅台集团关于全面停止定制、贴牌和未经审批产品业务的通知》。2020年,“瘦身”更进一步。2021年,茅台集团开始督促子公司打造大单品、逐步淘汰业绩低下的品牌、控制品牌产品数量等,2021年底前全面完成停用集团LOGO工作。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指出,贴牌酒就是利用茅台品牌的潜在影响力进行销售。对于茅台来说,除了可以收取一定费用外,对茅台业绩与品牌价值的贡献都极其有限,反而还可能存在腐败的空间。因此,贴牌酒是茅台的负资产甚至是风险资产,目前茅台在进行内部改革,清理历史遗留问题,所以彻底斩断贴牌酒这类业务,有助于让茅台“风清气正”。
难扛市场考验
贴牌酒顾名思义,找名牌企业给自己的产品做背书,从而顺利进入市场。然而,北京商报
无论是茅台贴牌酒产品还是其他品牌贴牌酒产品,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都是看品牌买酒。贴牌酒品质不好,最终只会损耗品牌本身的口碑。业内人士指出,贴牌酒本身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但由于在生产、销售贴牌酒过程中,酒企往往没有实际参与,导致贴牌酒存在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等现象。
程万松指出,贴牌酒自2005年以来就一直面临着动销困境。贴牌酒面临着厂家买断、贴牌经营,产品品质信息不透明,而且贴牌酒商主要是以牟取暴利为经营意图,产品性价比不高,因此自2005年以来有大量贴牌生产的酒被市场淘汰或销量下滑。只是近年来因酱香热而产生的财富幻想,让很多人扎堆贴牌生产酱香酒,但性价比不高的产品,消费者很难买单,所以其命运会和2005年以来的贴牌酒商一样。做市场,一定要脚踏实地,诚信经营,认认真真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实际上,不仅茅台等酒企自行对贴牌酒公司进行剥离,行业内对贴牌酒产品的打击也愈甚。
资料显示,2021年5月,遵义市酒业协会发布《关于规范定制酒生产销售行为的通告》。通告显示,严禁生产销售各类不规范定制产品,并且截至2021年5月31日前,各酒类生产企业对所有定制产品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同时规定,2021年6月1日起,所有酒类生产企业的各种定制酒必须向市酒业协会进行实物报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