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缺芯荒”落“砍单潮”起 分化的芯片产业何时回归正常?
时间:2022-07-28 13:49 阅读:
已有晶圆代工厂近期降价逾一成。为了防堵订单流失,一些晶圆代工厂向客户约定,在部分特定制程开出“优惠价”,折让约个位数百分比,相当于变相降价。
传出。
对于混乱的贸易商渠道,芯片原厂也很头疼。一家大型芯片厂商在国内建有直销渠道并提供参考报价,但时常面临缺料窘境,导致没有芯片可供发货。“有的贸易商会利用外挂软件去直销渠道扫货,库存刚一放出来就被外挂买光了,他们的囤货搅乱了市场秩序。”有知情人士称,目前该原厂正加大对扫货“芯片黄牛”的打击力度。
为了应对供应紧张,通用汽车、福特和日产汽车等全球车厂都在各显神通以确保供应,包括与芯片商直接谈判、提高采购价格等等。一家大型跨国汽车公司供应链负责人称,公司进一步加强了与半导体厂商沟通,希望扩大产能、增加供给。王航称,目前已制定灵活供应策略,积极配合客户、协调原厂及全球货源,尽可能弥补缺口,维持弹性供应。
面对供需转换,芯片制造商联电称,由于其他领域的需求疲软,公司能够将一些产能重新分配给,“但要满足客户的总体需求,对我们来说仍然是个挑战。”
将消费电子产品空出的产能转至汽车领域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主要芯片制造商投重金扩产背景下,仍难解近渴。通常,建造和装备一座半导体制造厂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成本可能以数十亿美元计。工厂可安装的最先进机器的成本则超过1亿美元,且体积非常庞大,运输成本昂贵。
但行业普遍判断,“芯片荒”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台积电、三星、格芯等芯片代工厂均在积极扩充产能,博世、恩智浦、英飞凌等拥有晶圆厂的公司也都有新厂在建,预计供不应求的局面有望在2023年得到根本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