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动态

限制性股票回购(限售性股票)

时间:2022-09-06 21:40 阅读:

  什么是限售股?

  限售股是指由于流通的比例和期限的影响,而导致取得了流通权但没有进行流通的股票,这种股票就叫做限售股。而中国的限售股分为新股第一次上市产生的限售股以及股改而产生的限售股两部分。限售股的流通能够增加市场的抛压,但是为了把抛售的价格抬高,相关的利益方就会抬高股票的价格。

  限售股什么意思

  1、限售股是指那些短期内不能在二级市场进行流通的股票,这类股票最为明显的特点在于都具有一定时间的锁定期或者是长期持有只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流通现象。这类股一般产生于过去的政策性股改、新股刚发行、定增或者是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况,具有成本低,数量大的特点。

  2、限售股股票作为一种有价证券,其在解禁后转让应按照“金融商品转让”项目缴纳增值税。然而,上市公司的限售股形成原因可能较为复杂。

  3、常见的如IPO限售股、重大资产重组限售股、股改限售股等,在按照“金融商品转让”项目计算增值税时,如何确定买入价,是决定税额的关键因素,最终直接影响增值税税负。

  拓展资料:

  含义概述

  1、改革前

  股权分置改革前未流通股本在股改后获得流通权,并承诺在一定的时期内不上市流通或在一定的时期内不完全上市流通的A股称为限售流通A股。股权分置改革就是把以前不能上市流通的国有股,法人股变成流通股,但为了减少大量的股份集中上市给股市带来冲击,所以对这部分股份上市时间有所限制。股权分置改革当天或新股上市当天算起:1年后可抛售5%2年后可抛售10%3年后可抛售全部

  部分上市公司对抛售条件有另外规定:限售流通股上市是利空还是利好,是相对的:一方面,限售股可流通会增加市场的抛压,也就是利空;另一方面,为了能让抛售的价格高一些,限售股的相关利益方会想办法将股票价格做上去,这又变成了利好。

  2、改革后

  后来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实现企业所有股份自由流通买卖。按照证监会的规定,股改后的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自改革方案实施之日起,在12个月内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转让;(二)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总数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东,在前项规定期满后,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数量占该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在12个月内不得超过5%,在24个月内不得超过10%。取得流通权后的非流通股,由于受到以上流通期限和流通比例的限制,被称为限售股。

  限售股是非流通股吗?非流通股是什么?

  限制性股票是指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限制出售的股票。前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企业)占公司股份的比例较大。这些法人同流通股一样有权,但成本很低(即股价波动风险全部由流通股股东承担),唯一不同的就是不能在公开市场自由交易。后来,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实现了企业所有股份的自由流通。

  限售股是指股权分置收购改革过程,由前者不是当期股权变动而来的当期股份制有限销售时期,市场一般被称为“规模不成”。所谓“大无”,是指大规模有限发行的流通股,占总股本的5%以上;所谓“小非”指的是小规模的限售流通,占总股本不到5%。流通股是指上市公司在证券交易所流通的股票数量。这个概念是相对于证券市场而言的。在流通股中,根据市场属性的不同可分为A股、B股、法人股和境外上市股。与流通相对应,还有非流通,非流通股票主要是指暂时不能上市流通的国家股票和法人。

  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规定,股权分置后出售原非流通股的公司,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不得在改革方案实施之日起12个月内上市转让;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总数5%以上的股东,在前款规定期限届满后,应当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出售的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在12个月内不能超出5%,在24个月内不能超出10%。

  为保持控制权的稳定性,《公司法》和《证券交易所规则》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和上市公司而言,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之前,股东持有的股票有一定的限制期,由于股权分置改革后的新老交叉股不再有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划分,在这部分股份出售后其流通权到期,构成新的限制性股份。此类限制性股票已占所有限制性股票的大部分,未来将有更多的限制性股票。新股上市后,在解除限制之前的过去几年中获得的限制出售股份也构成限制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