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马斯克亲测“减肥神药”要来了 国内上市申请已获受理
称,预计2023年经营利润增长28%-34%。诺和诺德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周赋德表示,公司对2023年前三个月的增长感到非常满意,主要由用于糖尿病和肥胖症治疗的创新GLP-1类药物所驱动。良好的销售势头和持续提高的供应能力,使我们得以上调全年业绩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除针剂之外,诺和诺德在研的司美格鲁肽片剂也有新进展。
日前,诺和诺德宣布了原计划于6月公布的50mg司美格鲁肽片剂减肥IIIa期OASIS1研究主要结果。研究结果显示,68周后,口服司美格鲁肽50mg组患者的体重减轻了7.4%,安慰剂组患者的体重则仅减轻1.8%。此外,口服司美格鲁肽50mg组中,有89.2%的患者在68周后减肥≥5%,而安慰剂组仅约有24.5%的患者减肥超过5%。
国内药企竞速布局
国内减肥药品市场前景广阔。
业内人士认为,糖尿病及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刺激胰岛素释放、抑制食欲等方式达到控糖减肥目的。随着产品不断上市,GLP-1受体激动剂迎来发展机遇,2030年我国减肥用GLP-1受体激动剂市场规模将达到383亿元。
目前,全球已获批5种减肥药物,分别为奥利司他、芬特明/托吡酯、安非他酮/纳曲酮、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其中,批准用于减肥的GLP-1受体激动剂为利拉鲁肽注射液和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利拉鲁肽注射液也是诺和诺德旗下产品。
中国市场尚无GLP-1受体激动剂减肥药上市,唯一获批的减肥药物是奥利司他。不过,华创证券研报显示,2022年奥利司他市场规模仅8.2亿元。
鉴于GLP-1受体激动剂在减肥适应症上的商业价值进一步扩大,国内药企纷纷进场布局,多款GLP-1受体激动剂处于临床在研阶段。
中航证券认为,从靶点和给药方式来看,国内减肥药物研发布局以GLP-1受体激动剂单靶点为主,部分公司对GLP-1/GIP、GLP-1/GCGR双靶点,甚至三靶点展开布局,寻求差异化竞争。GLP-1受体激动剂的研发主要有两个趋势:一是从注射到口服;二是从单一靶点到与其他靶点联用,以提升减肥效果。
目前,中国企业以单靶点布局为主。其中,上海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和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仿制药研发进展较快,均处于上市申报阶段。此外,华东医药自研的HDM1005和控股子公司道尔生物的DR10624计划开发减肥适应症,为双靶点和三靶点产品。
另外,复星医药子公司万邦生化和爱美客子公司诺博特生物均布局了利拉鲁肽注射液减肥药仿制药,项目分别处于三期和一期临床阶段。
目前,中国企业研发的司美格鲁肽类似药至少有10款。4月19日,港股上市公司联邦制药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附属公司联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接到通知,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体重管理适应症的药物临床试验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此外,恒瑞医药、石药集团、甘李药业等公司积极布局。其中,甘李药业GLP-1受体激动剂GZR18在美国正式开启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并在国内启动Ib/Ⅱa期临床试验。
原料药方面,今年1月,诺泰生物司美格鲁肽原料药上市申请获受理。此外,天吉生物公司提交了司美格鲁肽原料药上市申请。
建议关注三条投资主线
中金公司认为,长效、口服及多靶点制剂是GLP-1受体激动剂的重要研发方向。未来随着国内多款GLP-1受体激动剂生物类似药以及创新药管线研发的不断推进,国产GLP-1受体激动剂有望实现市占率提升。
中信证券从创新药、仿制药以及上游制造链梳理了三条投资主线:一是拥有临床进展较快的GLP-1受体激动剂创新药,疗效不弱于现有重磅产品。二是拥有临床进展较为靠前的GLP-1受体激动剂仿制药,且现有产品与GLP-1受体激动剂存在高度协同效应。三是多肽CDMO和原料药等领域企业有望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