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动态

政策助力暴涨78%,中铝国际能接住这一轮“泼天利好”吗?

时间:2024-01-31 13:21 阅读:

  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交建等一大波沪市央企上市公司都进行了积极回应。

  事实上,更进一步来看,这是“国企改革”更进一步的完美体现——随着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结束,2023年国企改革再次步入新的阶段,主要强调国企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

  2023年3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在人民论坛发表署名

  将时针拨至今时今日,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的业绩考核等措施的提出对国企价值深化无疑是一大利好。而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推动,未来央企的价值有望被市场更充分的认知以及定价,相应的央企投资机会也随之凸显。

  对于上述利好政策的助力,广发中证国新央企股东回报ETF基金经理罗国庆认为,“传统低估值、高分红股票的基本面和情绪面皆有望迎来较大的边际改善。”他还指出,央国企、基建、国企改革相关板块估值处于低位,分红持续保持相对较高水平,叠加中特估政策推动,估值空间有望打开。在经济复苏背景下,高分红、高现金流央企价值凸显,配置性价比提升。

  展望后市,景顺长城基金表示,各项政策出台提振市场信心,后续持续性仍需观察基本面的复苏情况。随着市场整体反弹,结构上大概率也呈现相对收益的超跌反弹,建议关注电子、医药、新能源、部分消费品。此外,景顺长城基金认为“在当前宏观环境下,哑铃型结构仍然是较合适的组合构建方式,红利股的配置价值仍然较高。”

  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利好政策傍身之下,中铝国际的基本面恐怕也是决定其股价持续上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智通财经成立于2003年的中铝国际,是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工程技术战略单元,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该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为工程勘察、设计及咨询、工程及施工承包、装备制造及贸易。2012年、2018年该公司分别在上交所和港交所登陆上市,从而跻身为国内“A+H”股有色工程技术第一股。

  凭借着领先的技术优势、资质优势、人才优势、全产业链优势,中铝国际近年来在国内外拿下了不少大型EPC工程。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建筑工程项目一般都采用的是分期付款和按预付款,因此中铝国际的经营业绩上通经常呈现出大额的应收账款,甚至还不得不面临资产大幅减值带来的利润亏损的“尴尬”。

  就拿最新业绩预告来说,1月26日,中铝国际披露2023年业绩,预计其2023年度实现归母净亏损25亿-28亿元,同比转盈为亏。上年净利润为1.13亿元。对于归母净利润的大幅亏损,该公司表示,一方面是由于合同资产减值准备和其他减值准备影响;另一方面受到处置非主责主业子企业及低效无效资产影响。

  去年,中铝国际加快了剥离非主营业务子企业及低效无效资产,同时停止新增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逐步减少市政及民建施工业务。

  对于资产减值准备情况,经中铝国际测算,2023年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净额约25亿元。其中,对于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约6亿元;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金融资产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方法计提减值准备,计提应收款项减值准备约6亿元;合同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约13亿元。

  可以看到,此次资产减值显然是直接造成中铝国际业绩亏损的“罪魁祸首”。

  事实上,值得注意的是,自2020年开始,中铝国际已连续四年发布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累计达到58.54亿元。而这或许也与中铝国际不断走高的应收账款不无关系。

  据相关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中铝国际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款项、其他应收这四大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分别为160.03亿元、181.85亿元、175.81亿元、187.17亿元、180.12亿元。其中,光是应收账款这一项就是突破百亿规模,期内分别为117.97亿元、143.08亿元、142.84亿元、163.12亿元、152.85亿元。至2022年,该公司的应收账款依然高居不下,为152.65亿元。

  应收账款高企之下,该公司的负债规模也处于较高水平,中铝国际2022年资本负债比率82.44%,较年初下降2.33%,略有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转让弥玉公司股权而减少公司有息负债,借款及其他负债总额较年初下降15.58%。

  受上述应收账款和资产减值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中铝国际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76亿元、-10.7亿元、1.13亿元。

  综合来看,中铝国际此次“泼天”的上涨利好主要是源自于政策助力,但事实上该公司的基本面并不算给力,过高的应收账款恐怕始终是萦绕在投资者的隐忧,而近两日接连走低的表现亦反映出投资者此时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