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拼多多助力西部电商物流革新,带动新疆番茄产业东进
2024年昌吉有20.85万亩加工番茄陆续进入采收季,较上年增加4.25万亩,增长25.6%,加工番茄将实现180万吨的产量。
8、9月份正值昌吉番茄成熟,312国道两旁的农田里,大片加工番茄静静等待采收,每株番茄大概会结40—100颗果子。自动采收机在田里一趟趟忙碌,旁边等待着的大卡车一装满就会立即拉到工厂。这些卡车常年穿梭于两处,被压出的番茄汁流到路上,在地上留下两道深深的印记。
新疆昌吉有万亩番茄农田。房昭旭 摄
两年前,番茄罐头在社交媒体爆火,那些测评博主挖出一勺和着番茄酱的番茄丁,放进正在煮的汤或大火炒的菜里,出锅后尝一口,“新疆的番茄罐头,比超市的鲜食番茄还好吃。”
2021年之前,新疆工业番茄主要制成大桶番茄酱出口,占比80%。此后,进出口格局发生变化,出口比重降至60%,内销占比不断提升,其中,番茄罐头成为最主要的产品之一。
新疆当地企业笑厨做调味品起家,1992年后拓展至番茄酱,2009年后开始生产番茄罐头。那罐线上走红的罐头就来自笑厨,两天内,其拼多多官旗订单从日均1万单增至4万单左右。“遗憾的是,当时没有那么大的产能,没有抓住那波流量。”杜怀东说。
今年8月初,笑厨在投建的新厂中引进一套全自动的意大利生产线条线小时能处理加工番茄原材料8000多吨,是目前新疆最大的番茄加工生产线。
通常,番茄从鲜果到罐头只需两个小时。刚摘下的番茄经历6次水洗,在最后一轮自来水的清洗后,水质要清澈见底。其间,番茄会经历一次色选仪和两道人工筛查防止青果成为漏网之鱼。随后,油光水滑的番茄搭乘电梯进入烫皮机,3秒内高温蒸熟。加热后的番茄分流到不同的输送带,借助黄色皮带和滚动滑轮进行去皮。无皮番茄被机械化切块,精确到21mm*21mm,随后再装罐。
装罐先装番茄丁,再加入果泥,让罐头更浓稠。质检人员会随机抽查,确保固形物比率高于60%。最后采用“水浴灭菌”技术,先是近100度的高温池,再是30度的低温池浸泡,冷热交替使得罐头内部形成线年的保质期。
新生产线调试那天,番茄传送至烫皮机时出现差错,技术负责人刘伟忙前忙后,爬上爬下,一直到下午两点。董事长王勇也换上工服,爬上高高的传送带,和工人一起拿起软胶水管冲洗从传输带掉落的番茄,以免招惹蝇虫。
刘伟左胸戴着的对讲机只要刺啦刺啦地响起,他便小跑着去处理。常年在车间工作已让他习惯在巨大的轰鸣声睡去,但只要一安静,他会条件反射般惊醒:安静意味着故障,故障意味着他要动起来了。这种忙碌要从8月初番茄成熟一直持续到10月中旬最后一茬晚熟番茄的收获。
刘伟的紧张感还来自,距离工厂十几分钟的车程外,他们签约的万亩番茄园里,农户、采收机和加工番茄,都在焦急地等待。
工人在筛查挑选番茄里的枝条和烂果。房昭旭 摄
目前,昌吉推行“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引导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与番茄加工企业签订原料收购合同,共建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农户收入有保障,企业货源有保障,以实现双赢。
罗新生是签约农户之一。因番茄酱在拼多多等电商上持续热销,他今年签了1400亩土地,还花310万买了番茄采摘机。刘伟调试生产线当天,罗新生在田里等待。晚上7点20分,他终于收到了指令。伴随着轰鸣声,庞大的采摘机一趟趟来回穿梭,一台采摘机一天的工作量相当于150名工人。它首先吐掉番茄梗,鸡蛋大小的果子经过传送带和红绿色选仪,再被传送到一旁的货车上。番茄梗从收割机车尾被甩出,扬起一阵阵灰尘。
罗新生是管理比较精细的农户。番茄幼苗要在大棚里生长50天,等4月下旬新疆天气回暖,再拉到田里移植。昌吉已实现了番茄种植的机械自动化,但罗新生不放心,每年会雇50个人手工种植,耗时半个月。
番茄喜干爽,但根系又喜水。在番茄等待成熟的100天里,调控水肥最重要。灌溉高峰,罗新生要提前十天甚至更久去协调水源:“早一天或者晚一天灌溉,番茄产量就可能产生变化。”
加工番茄分早、中、晚期,收购价格各不相同。罗新生的番茄是中期番茄,每公斤5毛多的收购价,按照每亩地今年收成10吨左右计算,收购价大概5100元,去掉成本,每亩地可以赚600—800元不等。
如今的昌吉正吸引更多企业前来建设番茄供应链,比如中粮屯河。作为央企,中粮屯河对当地签约农户的管理和帮助更为系统。
吕兴东是中粮屯河的原料负责人。每年番茄采收季,他和助手就睡在办公室,一整天电话不停响,问题都等着他解决。
今年,中粮屯河签约42000亩农田。从移植开始,吕兴东就要把每一步都规划好。靠近沙漠的农田光照更为充足,适合早熟品种;靠近天山的农田则适合晚熟品种。他的工作甚至具体到每户种植多少品种,每个品种多少亩,每天种植多少棵以及如今的每天采收多少亩,等等。“理想状态是每家都能在指导下实现傻瓜式种田。”
价值310万元的番茄收获机正在运作。房昭旭 摄
“我们特别希望今年的番茄罐头大卖,如此才会有更多企业跟我们签约。”罗新生有着朴素的愿望。
为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销售,笑厨2016年入驻拼多多。针对这个新疆地域品牌,给予了持续、稳定的补贴资源倾斜。截至目前,笑厨今年在拼多多的销量已达数十万单,月销量增幅超过200%。
中粮屯河去年入驻拼多多后则申请到了品牌黑标和百亿补贴资源,最多时有10多个商品在百亿补贴上售卖,年订单量也实现了从零到百万单的突破。
类似的新质商家是拼多多长期重点扶持的对象。9月底,拼多多发布“新质商家百亿扶持计划”,宣布将投入百亿资源包大力扶持具有产品、技术创新能力的新质商家、新质产业带,并大幅度减免优质商家的交易手续费。此前,拼多多还决定为向新疆、西藏、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偏远地区供货的商家兜底中转集运的二段运费。
笑厨和中粮屯河发往宁夏、青海等偏远地区的订单占比10%左右,之前笑厨很少发西藏地区,如今中转费减免的新政让他们开始重新思考发货范围。
有番茄罐头商家看到相关政策后表示:“各种减免、补贴、让利,目前大约能节省近15%的成本。这让我们更有动力扩大产线,提升品质,为消费者带去更好的体验,实现品牌的良性发展和跃升。”
番茄罐装完成。番茄罐头的生产已经全自动化。房昭旭 摄
拼多多吹响电商西进的号角后,更多快速跟进,西部地区的电商生态也开始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当地番茄种植户陈利发现,这几年找她签种植订单的公司越来越多,番茄的收购价也更加稳定。“带走了番茄和番茄酱,送来了内地的水果、时髦的衣服、先进的家电……”
去年,拼多多快递包邮进村服务从莎车县开始向全疆推广,末端配送网点与消费者的距离从过去几十公里被缩短至几公里,签收时效也压缩至24小时内。陈利成了“第一批受益人”,而她敢于消费的底气来自当地蒸蒸日上的加工番茄产业。
杜怀东提及,过去,内地还没有养成食用番茄罐头的习惯,线下推广很难展开,如今却顺畅多了,“线上的热卖改变了大家对番茄罐头的认知。”
依托“农地云拼”的模式以及推进西部发展的电商政策红利,越来越多像番茄罐头这样的西部农产品顺着拓宽的商流上行,同时,越来越多的东部消费品加快向西供应。这进出之间,既丰富了全国消费者的购物选择,也推动了西部农户的收入增长与生活水平的提升。
“ 过去9年,我们让越来越多偏远山区的农特产品走向全国的同时,也致力于让偏远地区的消费者和城市用户一样,便捷地获得广泛的商品选择,共享电商高质量发展的红利。”拼多多相关负责人表示,“不管出山,还是进村,我们希望撬动生态中的更多商家加入到偏远地区的市场与消费振兴当中,增加商品流通、激发市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