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当学练机瞄准低龄儿童启蒙
飞15.2%、步步高13.8%。
教育型企业之间显然也在贴身肉搏,在猿辅导推出学练机后,有道、作业帮、学而思都推出了相应的产品,甚至教辅品牌曲一线智能练习本。
当前市场的关切点更多地集中在:教育企业为什么都要做智能硬件;学习平板同质化明显,下半场到底要卷什么?
在猿辅导推出学练机之前,市场上的学习设备更多是学习机。
王向东在此前的交流过程中曾经提到过这个问题:学练机的竞品到底是不是学习机。“在2021年进行产品立项时,当时就在想,我们的产品推出后真的是要去跟学习机竞争吗?”
答案是不一定。
“学习机本身是基于平板的衍生产品,我们当时去了解这些数据,比如说的确购买学习机的用户有50%曾购买过平板,这些用户中百分之四、五十用来满足学习需求,交叉验证后发现,不是所有存在学习需求的用户都购买了学习机,也不是所有购买了学习机的用户就不买平板了。”
按照上述逻辑进行推算,王向东及其团队认为,有学习设备需求的用户规模远远超过现在学习机市场的规模。
前提是,猿辅导推出的产品需要超过学习机本身的范畴,如果产品定义是一个学习设备且超出了学习机的竞争概念,那么其市场规模是千万量级的。
王向东认为,从这个维度看,从一开始学练机跟其他机构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竞争。即便有竞争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直接。
一个数据是,小猿学练机现有的购买用户里面50%是购买过学习机的,50%是从来没有购买过任何学习机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跟王向东此前的假设是吻合的。
猿辅导后续在做的事情则是将这个复杂且新的产品翻译给家长。
电子纸起源于泛教育场景的阅读本,后搭载手写笔拓展至办公本,包括小猿学练机在内的聚焦于练习场景的学习本,逐渐深化了电子纸在教育场景的应用。
根据艾瑞数智发布的62.4%的家长用户为孩子购买了学习平板,集成多种学习功能的学习平板成为硬件中的主流品类和中小学生学习的必备工具,该品类用户年龄或有逐渐下沉趋势,部分学前家庭开始给孩子配备学习平板。
其中,就学练机而言,从阅读场景、到办公场景、再到练习场景,是教育场景的逐渐深化,代表着教育思维的逐步渗透。技术和教育思维的融合相应,才有了学练机的产品形态。
该份报告也指出,学练机的畅销一举拉动教育电子纸的增长,为教育智能硬件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但由于聚焦于练习场景,且墨水屏本身的特性限制,学练机更可能成为一个小而美的细分品类。在教育电子纸中,兼顾学习和练习的学练机尽管发展快速但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明显地体现在用户的购买渗透上。
但王向东显然对学练机的未来更为看好。
此前在与媒体的交流过程中,王向东曾做过这样的计算:如果说这是一个千万量级的市场,现有的K12用户规模超过一亿,在10%~20%渗透率情况下,目标用户中存量占据1000万—2000万,每年新增1000万适龄用户中再覆盖20%,就是200万的渗透量。在此基础上,我们现有的销量我认为还是非常少的。
他同时也提到,看待销量本身是顺其自然的态度,“做到什么地步上就往下再推一步,不会为了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把所有的资源从后面往前挪,甚至去透支用户的消费力。”
杰弗里·摩尔在中 提出了技术采用生命周期的概念,这是一个用来衡量用户对某项新技术接受程度的模型。
这个钟形曲线从左到右依次被划分为五个阶段:创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大众、晚期大众与落后者。
其中,13.5%的渗透率是一个关键数据,当市场中有超过13.5%的用户开始使用某一创新类产品时,说明该类创新产品开始真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市场即将迎来爆发性增长。
王向东说:“在一线城市,小猿学练机的渗透率大概能做到6%,还是非常低的一个数字,离13%还差一倍。”
这也许是猿辅导对于新品相对慎重的原因。王向东认为,如果这个新品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化,只是参数上的差别,这对用户决策反而会带来困扰和成本。
从这个维度看,硬件既是护城河又不是。硬件只是载体,也许不需要去追新,但在硬件上的投入最终也会变成各自的壁垒。但更为关键的仍是硬件所承载的内容。
在这场发布会上,王向东花了很大时间去阐述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内猿辅导对于首款学练机在资源以及技术能力上所下的功夫,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推介新产品。
过去的一年中,小猿学练机通过79次软硬件升级,推出14类全新功能,并完成248项功能迭代与优化,持续提升用户体验和学练资源:教材版本从最初的40多个扩增至目前的296个,同时结构化题库资源扩容至15亿,题目精讲覆盖扩充至3亿,王牌教辅及图书将持续扩充至超10000册。
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彩墨版学练机更像是猿辅导划下的一条延长线:小猿学练机彩墨版还打通了小初高学习资源,升入小学后更改年级,即可顺利过渡到K12学习内容,以此降低闲置率。
王向东说,小猿学练机从设计之初就是为了满足学习的原生需求,更好地回归原生学习环境。而基于产品形态,需要投入更多的研发精力,才能真的做出不同。
接下来,小猿学练机要做的是All in “AI+教育服务”,AI能力与教育资源同等重要。教育大模型会是解决不同学段及个体复杂差异难题的最大机遇。
王向东认为,未来智能硬件的竞争,将是AI能力与教育服务的竞争。
短期目标则是扭亏为盈。
- 上一篇:豆粕:油厂报价下调 成交增减各不同
- 下一篇:螺纹钢:成本支撑弱,成材震荡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