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存疑的“毒药”,掉队的相宜本草!IPO再次折戟,总裁俞巍离职,中国护肤品市场份额排名一降再降
根据“吹哨人”的爆料,相宜本草在其多款护肤产品中添加了不在国家药监局颁布的中的“犁头尖”成分。
时任相宜本草原总裁严明曾表示:“终止上市系出于公司战略多方面考量,目前商超渠道大环境不理想,公司内部也处在调整期,这两年将以维护市场稳定为重,同时加强公司抗风险能力”。
直到2022年11月,证监会披露,相宜本草与中金公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再次启动A股IPO进程。然而,经过两年的努力,相宜本草最终再次折戟,未能如愿上市。
一位业内从业者告诉新浪财经,“一家企业寻求上市,最后却上不了,这代表它的内部和外部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已经到了‘纸包不住火’的阶段,问题开始外露,藏不住、掖不住了,因为上市最核心的是让信息透明化。”
事实上,从2014年开始,相宜本草先后经历了总裁、副总经理以及高级品牌策划经理、销售副总裁、首席营销官等多位高管相继离职的尴尬期。有媒体统计,从2014年到2022年,这种高层人事震荡相宜本草至少经历了9次。
2020年,历任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全球合伙人,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市场官CMO、首席数据营销官CDO的俞巍,成为相宜本草新一任执行总裁。有传闻称,俞巍身负相宜本草IPO的使命而加入。
但在今年7月,俞巍从相宜本草离职的消息不胫而走,后被传出已经就任均瑶健康总经理。迄今为止,相宜本草暂无新CEO上任。
上述业内人士分析,相宜本草走到今天,破局的关键在于向内求,加强内部的管理,“上市失败带来的最大问题是信心丧失,有本事、有能力的人觉得实现金钱自由无望,自然会选择换一个展示自己的能力,内部的变动和动荡,有时候比外部的刺激对整个品牌的影响更大。”
据了解,相宜本草成立于2000年,专注于中草药护肤品的开发,其产品线元以下的价格区间,主打亲民路线亿元,一度成为国货化妆品龙头企业。
然而故事在这之后急转直下。
自2014年放弃IPO计划后,随之相宜本草的业绩也开始走下坡路,2014年到2016年其发展陷入阻滞。创始人封帅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这几年是相宜本草被错过的3年。“我们的反应慢了一些,也走了一些弯路。”封帅直言。
根据国联证券披露的欧睿数据,2014年至2016年期间,相宜本草在中国护肤市场的品牌份额排名在第11和第12位之间波动,落后于自然堂、百雀羚、佰草集等国产护肤品牌。2017年相宜本草的排名降至第20位,并一度从榜单前20名中消失,而珀莱雅、韩束等品牌则取代了其位置。
相宜本草的竞争力在减弱,背后的原因非常复杂。
果集飞瓜首席数据分析师神婆向新浪财经表示,从产品端看,相宜本草整体价格偏低,主打性价比路线,但市场中相似价格阶级的品牌较多,相宜本草在价格、质量和品牌体验等方面都未做出明显的竞争差异,很难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期待。
此外,相宜本草产品定位同质化严重,市场上打着“草本护肤”旗号的化妆品牌并不少见,比如佰草集、百雀羚、御泥坊、自然堂等等。尤其是百雀羚正在不断重新让年轻人注意到它,从合作现象级爆剧,到登陆春晚的系列营销动作,成功实现了年轻化和时尚化。对于现在新生代的消费者来说,相宜本草并没有太多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在相宜本草“错过”的这十多年间,珀莱雅、水羊股份、丸美股份等同时期甚至成立更晚的本土美妆企业已纷纷上市,有更多机会去做持续的创新和研发投入,并能够借助
借助资本力量实现更长远的发展布局,也更能适应长期的博弈。
2017年11月29日,相宜本草在品牌战略发布会上提出,重新定位自己是“中草药护肤专家”,并借此与其他品牌差异化。同时,希望在未来3到5年内,做到国内化妆品前三。
时至相宜本草距离“重回巅峰”的目标,或许已经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