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华为、李宁跨界喝咖啡 是玩儿票还是真参赛?
该公司曾参与中国邮政全国首家邮局咖啡门店落地厦门国贸大厦项目。2022年,邮局咖啡将陆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开设多家特色邮局咖啡店。
营销专家路胜贞认为,随着轻餐咖啡、快餐咖啡店的兴起以及瑞幸的加入,咖啡的消费场景由精致化开始向便利店、互联网、写字楼、外卖化转变,咖啡消费由精英消费向平民消费转化。整体来讲,咖啡市场会像茶市场一样,变成中国一种司空见惯的消费形式。
我国咖啡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是一些品牌入驻的原因。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国咖啡市场2013年-2018年高速发展,CAGR达29.54%,并预计以25.99%的复合增长率继续增长,2023年咖啡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806亿元。
除老牌咖啡品牌外,中国市场上涌现出了不少的新锐品牌,如MANNER、seesaw、三顿半、永璞咖啡等。此外,Tims、皮爷咖啡等外国咖啡品牌也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如今,咖啡市场是否已经成为红海,行业红利还有吗?
根据平安证券此前发布的《新消费研究之咖啡系列报告》显示,国内“咖啡热”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赛道具备优势、需求端逐步成熟、供给端结构优化、底层逻辑变化加速行业迭代。其中咖啡赛道具备的优势具体包含四个方面:增长期,国内市场仍处于增量阶段,发展空间大;高复购,成瘾性强,用户黏性高带来较高的复购,且生命周期长;标准化,标准化程度高,供应链成熟且相对简单,有望诞生千店规模连锁企业;全球性,咖啡是被跨文化、跨地域验证的全球性消费品类,具备渗透潜力。
平安称,在这种竞争环境下,多个新锐连锁咖啡品牌单店获高估值。Manner历经多轮融资,估值超30亿美元,单店估值达1007万美元;M Stand估值达6亿美元,单店估值达690万美元;TimHortons中国拟上市,估值16.88亿美元,单店估值达504万美元;与1330亿美元的市值、393万美元的单店估值对比来看,新锐连锁咖啡品牌单店估值较高。
吴晓鹏也说,放眼我国食品饮料行业内外,年均增速超过20%的行业凤毛麟角,咖啡算是一个。咖啡消费,一半因为生理,一半因为心理,产品本身具备的社交属性、饮品风味、休闲属性,都使得咖啡消费天然具备高黏性。咖啡产业具有中高客单价、高频次、高毛利的特点,且非常适合沉淀下来做长期品牌。因此,咖啡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但咖啡的行业红利仍将长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