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业绩预告一定要披露吗(业绩预告必须披露吗)
上市公司必须披露业绩预告吗
上市公司不是必须披露业绩预告。
根据交易所相关规定:当沪深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净利润为负值;实现扭亏为盈;实现盈利,且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年度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时需要进行业绩预告。而如果上市公司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且以每股收益作为比较基数较小的,经本所同意可以豁免进行业绩预告。
业绩预告披露的时间规定为:一季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当年的4月15日前;半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当年的7月15日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当年的10月15日前;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次年的1月31日前。
业绩预告有两种方式: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业绩预告主要对于当前公司的净利润情况加以预告,业绩快报更为详细一些。
【拓展资料】
业绩预告是指上市公司在满足交易所规定的条件之后,提前对自身的业绩做出相应的报告,并且公布出来。而业绩发布则是在交易所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公布,这个时间一般情况和公司自身有关。前者的准确性是要求不高的,只是一个参考值,后者则是正式公布的业绩,具备权威性。
在上交所的规定中,业绩预告与业绩正式发布的时候相关的数据不能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就像是你业绩预告说公司今年盈利300%,但是实际上突然又是亏损那是不行的。若有关财务数据和指标的差异幅度达到20%以上的,上市公司应当在披露相关定期报告的同时,以董事会公告的形式进行致歉,并说明差异内容及其原因、对公司内部责任人的认定情况等。并且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在这个时候还需要做一个补充报告。
上交所股票时,可不可以不披露业绩预告?
上海证券交易所年度报告需要提前披露业绩预测,季度报告和半年度报告不需要强制性要求。上海证券交易所预计年度经营业绩将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会计年度结束后一个月内进行业绩预测。预计中期和第三季度业绩将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进行业绩预测:1。净利润为负值;2.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上升或下降50%以上;3.扭亏为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的业绩表不强制披露。只有在业绩发生重大变化或股票基本面发生变化时,才需要提前披露。
上海证券交易所不需要披露季度预测,而深圳证券交易所则需要。中小型董事会和创业板的业绩预测是强制性的,所有上市公司都必须进行业绩预测。然而,上市公司不需要在年度报告中披露第一季度的业绩预测,这很容易被忽视。计划在3月份发布年度报告,不得披露年度报告,否则需要披露年度业绩快速报告表不是会计公告日前的年度报告表。
业绩预测是上市公司对下一季度或下一年度利润的预测报告,使公司股价在会计正式发布时大幅波动,同时提前发布业绩风险,确保中小投资者和其他弱势群体的利益,但不是所有公司发布业绩约束上市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或深圳证券交易所同一年度报告业绩预测后,不得披露半年度报告业绩预测。
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的上述三种情况之一,不符合上市公司的条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或深圳证券交易所同一年度报告业绩预测后,不得披露半年度报告业绩预测和半年度报告业绩预测。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的上市公司不得在4月份业绩前发布业绩预测,不得在4月份业绩预测前发布业绩预测和半年度报告业绩预测,但不得在本年度报后发布业绩预测,不得在年度报告业绩而应在主板上市场完成前发布。
业绩预告一定要发布吗
不一定要发布。
根据根据沪、深交易所的《股票上市规则》(2008年修订版)规定,只有当上市公司预计净利润为负、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下降50%以上、扭亏为盈,才会发布业绩预告。如果是年度业绩出现规定的情况,必须在1个月内预告,如果是中期、第三季度预先规定的情况,“可以”进行业绩预告,也可以不预告。
【拓展资料】
业绩预告相关补充
1.业绩预告信息的市场反应
早期的研究发现,管理层业绩预告由于影响股价有信息含量。在证实管理层业绩预告有价值相关性后,随后的研究转为研究业绩预告信息的特征是否影响预告的信息含量或股价。当公司建立了预告声誉时,股价对好消息预告的反应更灵敏。股票市场反应的方式也依赖于伴随管理层预告附加信息的类型。与和收益公告同时公布的预告相比,单独预告更具有信息含量。
2.业绩预告信息与资本成本
经济理论预不自愿性披露尤其是披露承诺能减少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的减少反过来会导致低的资本成本。
3.业绩预告信息与盈余管理
管理层不能直接影响他们的股价或资本成本对业绩预告作出的反应,然而能影响他们最终报告的消息。这种对随后收益数字的控制恰好导致许多人关心提供业绩预告的管理层为满足他们的预告目标而稍后从事盈余管理或潜在地操纵盈利项目。
4.业绩预告信息与分析师行为
分析师根据公司的业绩预告去修正他们的预测。因为公司提供更多的业绩预告,覆盖一个公司的分析师的数量变得更多。
5.业绩预告信息与投资者行为
经济模型预不公司扩大包括管理层业绩预告的披露将与公司股票的增长投资有关。H业绩预告的持续增长导致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增加。然而,不是所有的机构投资者持股都与公司披露正相关。
业绩快报一定要披露吗
业绩快报不一定要披露。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鼓励上市公司在定期报告披露前,主动披露业绩快报。也就是说,上市公司不披露业绩快报也可以,不过业绩比较好的公司大多会披露业绩快报。在定期报告披露前业绩被提前泄露,或者因业绩传闻导致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异常波动的,上市公司应及时披露业绩快报。拟发布第一季度报告业绩预告但尚未披露上年年报的上市公司,应在发布业绩预告的同时披露其上年的业绩快报。业绩快报主要内容包括上年同期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总资产、净资产、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等数据和指标,同时披露比上年同期增减变动的百分比。对比变动幅度超过30%以上的项目,上市公司还应当说明原因。
【扩展资料】
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第十九条 :上市公司应当披露的定期报告包括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季度报告。凡是对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均应当披露。
年度报告中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经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第二十条 :年度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中期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的上半年结束之日起2个月内,季度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第3个月、第9个月结束后的1个月内编制完成并披露。
第一季度季度报告的披露时间不得早于上一年度年度报告的披露时间。
第二十一条 年度报告应当记载以下内容: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三)公司股票、债券发行及变动情况,报告期末股票、债券总额、股东总数,公司前10大股东持股情况。
(四)持股5%以上股东、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五)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情况、持股变动情况、年度报酬情况。
(六)董事会报告。
(七)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八)报告期内重大事件及对公司的影响。
(九)财务会计报告和审计报告全文。
(十)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二条 中期报告应当记载以下内容: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三)公司股票、债券发行及变动情况、股东总数、公司前10大股东持股情况,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的情况。
(四)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五)报告期内重大诉讼、仲裁等重大事件及对公司的影响。
(六)财务会计报告。
(七)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三条 季度报告应当记载以下内容: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三)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事项。
上市公司必须业绩预告吗
根据交易所相关规定:当沪深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净利润为负值;实现扭亏为盈;实现盈利,且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年度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时需要进行业绩预告。而如果上市公司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且以每股收益作为比较基数较小的,经本所同意可以豁免进行业绩预告。
拓展资料:
业绩预告是指上市公司在会计报告公告日之前,对报告日业绩进行提前预告。业绩预告实质上就是上市公司对下年度或者下一季度的盈利情况的预测报告。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在会计报告正式公布时公司股票价格出现大幅波动,以提前释放业绩风险,保障中小投资者等信息弱势群体的利益。早期的研究发现,管理层业绩预告由于影响股价有信息含量。在证实管理层业绩预告有价值相关性后,随后的研究转为研究业绩预告信息的特征是否影响预告的信息含量或股价。当公司建立了预告声誉时,股价对好消息预告的反应更灵敏。股票市场反应的方式也依赖于伴随管理层预告附加信息的类型。与和收益公告同时公布的预告相比,单独预告更具有信息含量。
会计报告即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以账簿记录为依据,采用表格和文字形式,把会计所形成的财务信息传递给信息使用者的手段。经济理论预不自愿性披露尤其是披露承诺能减少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的减少反过来会导致低的资本成本。管理层不能直接影响他们的股价或资本成本对业绩预告作出的反应,然而能影响他们最终报告的消息。这种对随后收益数字的控制恰好导致许多人关心提供业绩预告的管理层为满足他们的预告目标而稍后从事盈余管理或潜在地操纵盈利项目。分析师根据公司的业绩预告去修正他们的预测。因为公司提供更多的业绩预告,覆盖一个公司的分析师的数量变得更多。经济模型预不公司扩大包括管理层业绩预告的披露将与公司股票的增长投资有关。H业绩预告的持续增长导致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增加。然而,不是所有的机构投资者持股都与公司披露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