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财经资讯

南宁市基金大厦(南宁保交楼基金)

时间:2022-10-16 02:01 阅读:

  保交楼:多部门出台专门措施 多地因城施策

  近期,住建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出台专门措施,以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的方式,支持有需要的城市推进已售逾期难交付的住宅项目建设交付,目前专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多地政府因城施策,推动“保交楼、稳民生”,部分停工项目开始复工。

  多地设立纾困基金推动复工复产

  有关部门强调,“保交楼、稳民生”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法治化、市场化原则,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落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

  近日,郑州市房地产纾困基金设立运作方案对外发布,该基金规模暂定为100亿元,纾困项目限定为未来销售收入能够覆盖项目投资的存量房地产项目,明确了纾困项目的四种开发模式,即棚改统贷统还、收并购、破产重组和保租房模式。

  在武汉,中国建设银行拟以湖北省为试点,设立300亿元的纾困基金,用于收购问题项目并改建为公租房。南宁市成立平稳房地产基金,首期规模3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除地方政府外,资产管理公司也开始加速入场。继中国华融与阳光集团签署纾困重组协议后,中南控股与江苏资产8月10日宣布合作纾困。根据协议,江苏资产或其指定主体与中南控股或其指定主体共同设立规模20亿元、存续期3年的基金,用于中南控股及关联方投资的项目合作,包括存量债务重组、现有项目续建等。

  此外,长城资产披露,上半年已与12家房企开展多轮对接,对意向纾困项目资产深入研判,部分项目已成功落地或批复出资;信达资产首单纾困项目也于7月成功落地。

  在各地政府、金融机构及房企合力推进之下,目前已有多个停工楼盘传出复工消息。

  多项目试水“金融机构接管 委托共建”模式

  目前,不少停工项目通过金融机构接管、债权人收购、拍卖债权、合作方托管等方式盘活,实现了保交楼。

  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调查报告显示,恒大集团陆续与光大信托、五矿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签署协议,将部分城市项目剥离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则向项目公司注入资金以保障项目后续开发建设。债权人中信集团收购了佳兆业在深圳市的4个项目、总货值约500亿元。无锡市翠竹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阿里拍卖转让债权,以期尽快引入投资人续建。

  业内人士认为,从实践来看,“金融机构接管 委托共建”模式促进了问题项目的有序出清。以信达资产纾困房企的首个成功落地项目——广州南沙“悦伴湾”为例,该项目由信达折价收购项目债权,深圳华建提供增量资金借款,信达地产进场操盘代建,对项目实行资金全封闭管理。

  在广东广州、云南昆明、江苏江阴等地,金融机构也通过引入共建商来盘活停工项目。广州百筑公司的百晟广场是广州市中院裁定的首例重整项目,因资金链断裂被法院查封。在广州市中院的调停下,各债权人就项目债务及偿还方式达成一致,引入重启资金,由蓝绿双城作为资产管理方负责开发续建和市场重新定位,以实现有品质的交付,保障了各债权人的权益。

  有关部门表示,房地产企业作为保交楼的责任主体,积极处置资产、多方筹措资金,努力完成保交楼任务。地方政府为了防范房地产企业风险外溢,切实承担“保交楼、稳民生”的属地责任,帮助企业做好保交楼工作。目前,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各地保交楼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仍然存在资金压力。

  蓝绿双城控股集团董事长曹舟南表示,绝大多数纾困项目需要启动资金,蓝绿双城已经联合金融机构成立了一期18亿元的纾困专项基金,用于复工复产。

  需综合分类施策

  目前,各地楼盘停工原因较为复杂。除设立房地产专项纾困基金之外,多地还通过成立专班、返还土地款、优化预售资金监管等措施,督促停工楼盘续建。

  在苏州,停工项目所在区域的街道办事处与区级职能部门联合成立工作组入驻项目现场,督促项目尽早复工,监督项目工程质量,落实“一楼一策一专班”。在重庆,有关部门成立房地产问题项目风险化解处置小组,安排专班跟进项目建设进度,并对项目账户资金封闭管理。

  “每个楼盘不一样,具体情况实际上非常复杂,建议各地‘一楼一策’差别化处理。”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认为,当务之急是在短期内快速给市场与企业注入流动性,问题项目要全力盘活,首先仍需启动资金。

  曹舟南认为,部分房企虽然现金流出现问题,但资产仍在,并非资不抵债。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纾困基金回购土地,相当于政府再次收储,房企获得“救命钱”,达到双赢的效果。

  一家房企负责人说,房企虽然面临流动性压力,但是手里依旧有大量资产,建议监管部门鼓励银行开放有抵押融资,缓解房企资金困境和行业交付难题。

  有关部门表示,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抓紧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工具箱,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持续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营造守法诚信、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8月10余城出台“保交楼”举措 专家:供需两端应同步发力

  各地“保交楼”举措正持续推出。

  8月19日,南宁住建官微发布消息称,已于近日筹划设立平稳房地产基金,首期规模30亿元,聚焦房地产问题项目。8月17日,合肥市召开化解房地产问题专题调度会;8月15日和16日,浙江省湖州市和安徽省宿州市先后发文称,鼓励优质房企或国企收并购出险项目。

  自7月末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保交楼、稳民生”以来,各地开始陆续出台“保交楼”的相关举措。据不完全统计,自8月以来,包括南宁、湖州、石家庄、郑州、合肥、萍乡、江西省信丰县、安徽省南陵县、浙江泰顺县、安徽宿州等在内的10余个城市陆续出台“保交楼”的相关举措,内容包括“一对一帮扶”、设立纾困基金、鼓励收购销房作为保障安置用房等。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各地对“保交楼”的高度重视,本质上也是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维稳的方式之一,不仅有利于提振购房者信心,而在解决交付问题之后,房地产整体的行业修复阻力也将大幅减小。

  多地陆续推出“保交楼”举措

  “保交楼、稳民生”已成为近期房地产市场的主旋律。

  8月19日,南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宣布,已设立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为原则的平稳房地产基金。据悉,该基金首期由南宁轨道地产集团、南宁交通投资集团、南宁威宁房地产公司、江苏言睿产业投资基金作为管理人,基金首期规模30亿元,聚焦于住房类房地产问题项目。

  8月15日,南宁市平稳房地产基金签署完毕基金协议、完成工商登记、开立银行账户,基金正式设立。首笔出资已于8月18日完成缴付,后续资金将陆续到位,现已围绕“保交楼、稳民生”开展工作,对部分项目进行调研。

  8月17日,合肥召开化解房地产问题专题调度会,对于当前合肥房地产中存在的“部分房企躺平”“部分重点项目处置”“探索创新型政策”等维度作出了说明。

  同日,江西萍乡召开稳定房地产市场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提出要以“保交楼”为首要目标,明确楼盘“复工期”“竣工期”“交房期”,全力解决复工交楼问题。

  8月15日,湖州发布《关于持续促进湖州市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到,鼓励国有企业收购困难房地产企业的滞销房作为保障安置用房,加大对风险项目的处置力度,提供税收等政策支持。

  8月16日,宿州发文称,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兼并收购出险和困难大型房企的优质项目。

  而在本月月初,郑州发布的《郑州市房地产纾困基金设立运作方案》中提到,由中心城市基金下设专门的地产纾困基金,规模暂定100亿元,纾困基金将通过市场化、法制化的方式促进“保交楼”。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霄8月24日下午通过向表示,近期多地出台保交楼措施,涉及内容包括一对一帮扶、设立纾困资金等,有利于市场信心的恢复,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也解决了一些实际存在的楼盘烂尾问题,有利于切实稳民生、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帮助房企缓解经营压力。

  “保交楼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资金问题。”在陈霄看来,想要解决各个地方项目的资金问题,需要地方政府积极参与推动,主动在资金缺口的协调中起到主导作用,必要的话可以适当出资收购相应的地块或施工项目。“此外,可鼓励发挥国有资本作用,如鼓励国有企业出资收并购出险企业的优质项目等。另外,通过联合资产管理公司或者银行等机构设立相应的纾困基金,都是解决资金问题的重要方式。”

  事实上,除了各地政府出台相关举措“保交楼”外,相关不动产管理机构对于停工项目也比较关注。一位参与过出险房企项目收购事宜的不动产机构人士张鹏(化名)8月23日下午接受电话采访时透露,“对于市场上的部分停工项目,不动产资管机构一直都有关注市场的相关项目的机会,而部分机构看中的项目之所以没有谈拢,与出险企业设置较为严苛的付款方式、不希望只救单一项目、更愿意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因素都有关系。”

  需求端和供给端应同步发力

  随着各地对“保交楼”的持续推进,也不断有城市的停工楼盘传出复工复产、停工项目被承接托管等利好消息。

  据新力控股官微,8月19日上午,长沙新力铂园项目举行复工复产仪式,200多名工人在现场宣誓,“大干100天,冲刺年末交付季”。据悉,这是新力控股自去年股价断崖式下跌以来,集团最大规模的一次复工复产。

  长沙新力铂园项目复工复产仪式现场 图片

  而此前遭遇流动性危机的中国恒大,近日也有消息传出,部分停工的项目已被央国企托管。8月17日,泉州金控集团发布消息称,为落实泉州市委、市政府“政府主导、国企托管”部署要求,履行国企担当,泉州金控集团主动承接恒大(泉州区域)6个项目托管任务,恒大(泉州区域)托管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38.7万平方米,分别位于石狮、南安、惠安、安溪、永春等地。

  就在本月中旬湖州、合肥等地发布相关“保交楼”政策时,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曾通过向表示,想要保证各地的交付问题,需要需求端和供给端同步发力,这样不能仅局限于短期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考虑这些政策怎么解决当下制约楼市平稳发展的背后顽疾。

  在李宇嘉看来,分期预售、公积金纾困,鼓励国有企业收购困难房企项目作为保障安置用房等措施,对于稳定当下楼市具有积极意义。但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措施与稳定行业和市场信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建设对接起来。“各地的‘保交楼’政策本质上是为了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但也需要厘清市场和保障的边界。”

  多地成立房地产纾困基金:撬动多方资本,盘活行业流动性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保交楼、稳民生”的背景下,近期以来,多地政府牵头,联动地方AMC、地方国企等多种形式的国有资本,共同成立房地产纾困基金。

  多地设立房地产纾困基金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今年以来,包括郑州、南宁、浙江、湖北、陕西等省市明确设立纾困基金,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

  以郑州为例,今年8月5日,《郑州市房地产纾困基金设立运作方案》正式发布,按照方案内容,郑州市房地产纾困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多层级参与、市场化运作”原则,由中心城市基金下设纾困专项基金,规模暂定100亿元。

  纾困专项基金重点通过引导、鼓励央企、省级国企等社会资本以及AA以上的市、区两级国有投融资公司等主体,以市场化、法制化方式参与盘活市域内未来销售收入能够覆盖项目投资的存量房地产项目,纾解房企短期出现的资金流动性困难,并通过将盘活资金专项用于危困房企问题楼盘项目,解决部分社会关注的停工停按揭月供问题。

  当前,郑州基金首单纾困项目已经落地。据悉,由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母基金出资设立的郑州市房地产纾困基金牵头,郑州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参与,与建业集团就北龙湖金融岛写字楼项目达成合作。

  另以南宁为例,据南宁日报消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设立南宁市平稳房地产基金,基金首期规模30亿元,首笔出资已于8月18日完成缴付,后续资金将陆续到位,现已围绕“保交楼、稳民生”开展工作,对部分项目进行调研。

  中指研究院报告指出,当前房地产企业风险事件时有发生,涉及的问题项目数量较多、分布广泛,对市场、民生均带来很大风险。“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成为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的首要原则,因此出险项目的收并购也就成为了主要手段。

  从市场的响应程度及收并购的进程来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今年上半年,以收并购融资的定向放松为主,同时部分房企切实开展了项目层面的收并购。第二阶段则在下半年开始,主要以纾困基金形式推动风险化解。

  撬动多方资本盘活流动性

  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指出,今年7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保交楼、稳民生”,强调“稳定房地产市场”。当前,多个地方政府积极行动,如郑州、南宁,联动地方AMC、地方国企等,共同成立房地产纾困基金, 通过“以少带多”、项目收并购等方式对问题楼盘进行纾困,同时撬动多方资本,起到盘活行业流动性的作用。

  中指研究院提到,纾困基金在设立形式、风格,化解的方式、目的等方面,均有明显的特征。

  一是资金落地快、效率高。二是目的明确,“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是纾困基金成立的根本目的,通过项目收并购等方式对问题楼盘进行解困,引导多方资本逐步消化风险项目。三是以少带多,起到资金杠杆作用。与当前出险企业的债务规模相比,纾困基金体量并不大,但起到了一定的带头作用。例如郑州的纾困基金中母基金的部分,按其描述,在项目最终的投资占比上限为12%,撬动了约八倍的市场资金。四是对出险项目有选择性。当前问题项目存量较大,基金能力有限,投资的主要目标为有价值的、可产生收益的项目。

  中指研究院认为,短期内,纾困基金通过推动出险项目的收并购,解决了项目层面的风险问题。长期来看,纾困基金最主要的作用是通过联动市场盘活项目之后,为相关房企注入流动性,企业可将回笼的现金注入其他项目,进而重新盘活集团的整体流动性。当各地的基金推动本地项目逐步解困,出险企业也有望重振旗鼓,为行业再度稳定起到支撑作用。

  “市场已经筑底但恢复缓慢”

  从房地产销售情况而言,当前房地产市场销售或还在筑底阶段。

  8月31日,万科召开2022年中期业绩推介会,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重申了其在6月股东大会上的判断:从短期来看,市场已经筑底,但恢复是一个缓慢和温和的过程。他认为市场收缩过了头,反而会积蓄自发修复的动能,要相信居民追求美好生活、改善居住条件的力量。

  8月29日,美的置业管理层也判断,目前是市场持续筑底以及信心恢复的一个过程,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市场会逐步恢复。

  从数据上来看,8月31日,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1-8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行榜》显示,1-8月,TOP10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477.6亿元,同比下降46.2%;其中销售额超千亿房企10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4家;超百亿房企96家,较去年同期减少48家。TOP100房企权益销售额均值为343.4亿元,权益销售面积均值为227.6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47.6%和51.2%。

  报告还显示,2022年8月,房企无海外债发行,仅通过发行信用债进行融资,发行规模同比仍保持下降趋势。其中,信用债发行规模为281.49亿元,相较于去年7月494.15亿元,下降43.03%。从融资成本来看,信用债融资成本有小幅上升,其中信用债平均利率为3.37%,环比增长0.0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