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财经资讯

国泰君安证券:钠离子电池蓄势待发 上游传统化工企业迎来转型契

时间:2022-11-25 09:40 阅读:

  原理与结构同锂电类似,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组成,两者的生产设备基本可实现兼容,有利于快速产业化。与锂电相比,钠离子资源广、成本低且波动小,在级碳酸锂正常价位时,与磷酸铁锂相比,层状金属氧化物和普鲁士蓝体系材料成本优势高达30~40%。虽然目前商业化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比发展成熟的磷酸铁低10~20%,但钠离子电池理论能量密度更高,通过配方和工艺优化,短期可迎头赶上。叠加宽温区和高安全属性,有望在

  全球规模十年破10亿美元,锂电领先地位为钠电发展提振信心。至2030年,以发电侧和用户侧新增渗透率达到60%以上计,全球储能新增市场需求将达1361Gwh,十年CAGR突破150%。中国市场储能也将突破660 Gwh,产业规模达到33.1亿元。快速扩容的储能市场,有望带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新增储能中电化学储能占比跃升,锂离子电池占比90%的首选优势为相似性能而成本更优的钠离子电池发展打下“强心剂”。

  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启动,中科海钠拥有异军突起先机。全球已有近三十家企业布局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应用涉及储能、电动车多领域。由于钠电原理与结构与锂电类似,锂电龙头具备先发优势,宁德时代具备规模化起量迅速、上下游客户结构稳定两大优势。而钠电先行者中科海钠研发基础雄厚、量产走在世界前列,有利于其先行开拓储能市场。由于所用技术体系不同,我们认为,与中科海钠长期将呈现错位竞争关系,而非完全替代。

  钠离子电池产业链预计2023年成形,上游传统化工企业迎来转型契机。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布局承袭锂电,有利于产业化快速导入。由于产业链结构同锂电高度类似,中游锂电厂商具备先发优势,主要变动在上游原材料,部分传统化工企业将受益,控制成本与优质提纯技术为制胜关键。

  风险提示:降本不及预期、规模化速度不及预期、下游应用装机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