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擦亮全域旅游靓丽名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临泽县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市场化、融合化、数字化导向,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擦亮临泽全域旅游靓丽名片。
“盼了好多年,公交车终于开到了家门口!”伴随着高歌猛进的公路建设,临泽县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向着公路通到哪里,公交就延伸到那里、旅游观光就发展到那里的目标,大踏步向前迈进。
“我自己不会开车,以前去德源农庄都是朋友开车带着去。”坐上城乡公交的市民张美玲高兴地说,“现在坐公交10多分钟就到了,特别快,在德源农庄这边专门设置了站点,真是太方便了。”
扎实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是我县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举措,也是推进城乡文旅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抓手。近年来,临泽县抢抓第二批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机遇,整合城乡道路客运线路资源,改革公共交通服务模式,政府兜底,公车公营,重新布局以县城为中心、县城至7个镇公交线个建制村公交线路为次干线的城乡公交一体化网络,把县近15万城乡居民串成了网,将老百姓幸福的日子串成了链。
爱上一座城市有很多理由,或许是古老而典雅的建筑风格,或许是街头巷尾的美味小吃,又或许是每日穿梭其中的城市公交。如今一条条独具特色的公交线路,让人们在公交车厢内就能领略到车窗外的“一路繁花一路风景”,也极大方便了城区及乡镇居民和来临游客去景区观光游览。“城乡公交开通后,将有效提升全国游客抵达景区的便捷性、高效性和安全性,同时能带动景区周边产业发展,吸引更多游客感受‘七彩丹霞·画里临泽’的独特魅力。”该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近期,在张掖七彩丹霞·流沙河景区文化旅游集散中心建设项目A区自驾游接待区内,工人们正在进行游客集散中心停车场渗水砖铺设,确保项目按期完成施工。
七彩丹霞·流沙河景区文化旅游集散中心项目位于G30高速张掖丹霞出口处,东侧紧邻丹霞大道,北侧国道312线连霍高速公路从场区横穿而过,是服务于七彩丹霞和流沙河两大景区的重要建设项目,至目前,已完成总投资1.2亿元,占计划的72.7%。
“建成以后,将集中打造观光旅游、演艺娱乐、度假休闲、文化创意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增强外界对临泽辨识度的认知,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成为七彩丹霞景区游客驻足体验、市民休闲观光的重要集散区。”项目负责人宋国超说。
蓝图绘就,美好共筑。临泽县立足文旅赋能型功能定位和“七彩丹霞·画里临泽·彩虹之旅”品牌定位,对标文旅赋能型功能定位,深挖全域文旅最大优势,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文旅重点项目6个,完成年度投资1.02亿元。其中,高老庄复原工程已建成并具备开园运营条件,旅游集散中心环湖健身步道建成投入使用,西游主题运动小镇项目顺利启动,张掖七彩丹霞·流沙河景区文化旅游集散中心、金沙湾沙漠旅游度假营地、流沙河体育公园水体验馆、集散中心加油站等项目加速推进。
错落有致的红色主题院落,干净整洁的村社小道,鸟语花香的花海田园……近年来,临泽县倪家营镇梨园村依托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按照全镇总体发展思路,总投资1400余万元,占地面积175亩,在梨园村入口集中实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项目,项目以梨园口战斗遗址为核心、红色文化原生态情景体验村为项目实施平台,统筹协调周边景观,让其成为学习弘扬红西路军精神的拓展地和红色文化活动的开展地,并争取落地实施红色记忆馆、千亩特色林果采摘园、设施农业葡萄示范园,加快形成文旅发展综合体。
“我们红色旅游方面,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建设,现在我们建设任务全部完成,结合我们今年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大力发展红色民宿,力争让我们搬到生态地质搬迁安置点的老百姓,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也吃上旅游饭。”梨园村党支部书记勾军说。
临泽县坚持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和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为目标,聚焦县“一核四廊多点”空间布局和“一城五县”建设目标,以产品业态培育、服务要素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质量提升、全面宣传营销为抓手,破除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全面推进全域旅游提质增效。2022年1-9月份,县共接待游客236.1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99亿元,其中丹霞景区接待游客32.21万人次,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04.72万人次,接待过夜游客15.56万人次。预计全年接待游客25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2亿元。
审核:徐 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