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上海:鼓励拓宽邮轮产业投融资渠道 支持邮轮企业IPO
8月18日,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商务委主任朱民介绍
“枢纽港+总部港+“制造港”!推进国际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行动方案发布
今天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商务委主任朱民介绍
第一部分:关于工作目标
工作目标总体概括为“一港一地一中心”,即到2035年,将上海打造成为国际一流邮轮枢纽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邮轮旅游目的地和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亚太区域邮轮经济中心。同时,包含6个具体工作目标,即打造邮轮“枢纽港”、打造邮轮“总部港”、打造邮轮“制造港”、提升邮轮自主运营能力、建成亚太邮轮船供基地、邮轮经济规模明显提升,形成由“枢纽港+总部港+制造港”构成的邮轮经济发展上海模式,亚太区域邮轮综合枢纽港地位进一步巩固,邮轮总部型经济拉动效应更趋明显,邮轮制造和配套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第二部分:关于工作举措
对应工作目标,
第一,做大邮轮总部经济。围绕集聚培育中外邮轮企业总部,提出2项措施。一是培育发展本土邮轮企业总部,提升本土邮轮品牌品质,积极推动邮轮制造企业专业化重组,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中国邮轮企业。二是集聚外资邮轮企业总部,吸引全球邮轮公司地区总部、总部型机构、跨国公司事业总部落户上海,打造跨国公司总部基地,形成国际邮轮总部集聚效应。
第二,做强邮轮制造体系。围绕提升邮轮制造核心竞争力,提出3项措施。一是建立邮轮自主研发设计体系,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邮轮产品,争取国家级邮轮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平台落户上海。二是培育邮轮建造工程总包能力,建设世界级邮轮设计制造总装基地、建造配套供应链、建造运营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三是融合长三角修船资源,拓展邮轮维修改造业务。
第三,做实港口枢纽功能。围绕提升港口服务水平,提出6项措施。一是
第四,做精邮轮配套服务。围绕优化邮轮经济营商环境,提出4项措施。一是打造亚太邮轮服务贸易平台,完善船舶管理供应、教育培训、检测认证、交易服务等功能。二是建设亚太邮轮物资供应中心,制定邮轮物资供应产品标准和服务体系,提升邮轮物资供应综合服务能级。三是培育亚太邮轮消费中心,推进建设邮轮文旅新地标和综合体,拓展邮轮消费内涵,打响邮轮消费品牌,实现邮轮消费提质扩容。四是建立亚太邮轮船员服务中心,搭建邮轮船员线上服务平台、线下培训服务中心,打造邮轮船员综合服务体系。
第五,做优邮轮产业生态。围绕夯实邮轮产业政策支撑体系,提出5项措施。一是强化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拓宽投融资渠道,增加邮轮建造领域金融、保险产品和服务供给,支持邮轮企业IPO。二是构建完整邮轮人才体系。加大本土邮轮人才培养力度,建立邮轮人才库,储备邮轮全产业链人才。推进邮轮产教融合,强化国际邮轮行业高层次人才交流。三是建立邮轮数据统计监测体系。加强邮轮经济研究国际合作,搭建邮轮产业统计调查制度框架和经济监测体系。四是推进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建立邮轮产业政策支撑体系,适时出台支持邮轮发展地方性法规。五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合作交流平台。设立“国际邮轮经济上海高峰论坛”,支持搭建国际性邮轮交流平台,扩大上海邮轮国际品牌传播力影响力。
邮轮再起航,打造上海经济“新亮点”
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启邮轮母港运营以来,始终以占全国50%以上的市场份额位居首位,是全国唯一实现邮轮研发建造、邮轮运营、港口服务全产业链覆盖的城市,成为邮轮经济发展的“全国样板”。2019年之前,本市国际邮轮经济始终保持高速稳步发展。国际邮轮乘客从2006年的2.6万人增长至2019年的378万人,为全球邮轮市场贡献了5.6%的客源。上海国际邮轮港2014年一跃成为亚洲第一邮轮母港,2016年成为全球第四邮轮母港。截至2019年底,累计接待邮轮3000余艘次,游客约1530万人,邮轮经济总体规模达260亿元。
今年3月,交通部印发
皇家加勒比国际游轮、MSC地中海邮轮宣布2024年回归上海开启母港运营,目前销售情况良好。海达路德探险邮轮公司在上海设立办事机构。相关各区立足自身优势,相继出台支持政策。宝山区政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