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财经资讯

蜜雪集团港股IPO创冻资纪录,融资申购额破万亿成港股史上最热新股!下沉市场神话能否打破新茶饮破发魔咒?

时间:2025-02-25 13:05 阅读:

  截至2月23日,蜜雪集团的冻资规模,成为港股史上最热新股。

  

 

  其一,

  蜜雪冰城2021-2024年营收呈现阶梯式增长:2021年103.5亿元 → 2022年135.8亿元 → 2023年203.0亿元 → 2024年前三季度186.6亿元。尽管2024年增速放缓,但其规模已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全年营收有望突破250亿元。核心驱动因素包括:

  - 门店网络扩张:全球门店数从2021年的2万家增至2024年的4.65万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2.5%,单店年均贡献营收约40万元;

  - 供应链协同效应:自建产能与物流体系降低单位成本,支撑低价策略下的规模经济。

  其二,

  公司盈利模式聚焦B端:94.3%收入来自向加盟商销售食材及设备,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34.86亿元,净利润率18.7%。相较奈雪、茶百道,蜜雪冰城的“旱涝保收”模式更受机构认可,基石投资者红杉、高瓴、博裕等合计锁定45.09%国际配售份额。核心源于:

  - B端盈利模式:94.3%收入来自加盟商食材/设备采购,规避C端消费波动风险,毛利率稳定在32.4%;

  - 成本控制优势:食材自产率超80%,物流成本占比仅3.2%,形成“低价-高周转-规模扩张”正循环。

  其三,

  香港拟下调股票印花税、优化上市规则,叠加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2000亿港元,市场对消费龙头估值修复预期升温。蜜雪冰城发行市盈率17倍,机构认为其估值具备安全边际。

  一是

  一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单店GMV同比下滑4.6%至108.3万元,同期关店数达1,298家。主要原因包括:

  - 下沉市场饱和:三线%,部分区域出现“一条街三家门店”的同质竞争;

  - 加盟商利润压缩:加盟商毛利率约15%-20%,若日均销量低于500杯则面临亏损压力。

  另一方面,现金流高度依赖加盟商输血

  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2.3亿元,其中:

  - 加盟商预付款占比68%:若加盟商扩张放缓,现金流可持续性存疑;

  - 资本开支激增:供应链建设投入占比66%,加重资产模式削弱ROE。

  二是

  尽管海外门店数超4,800家,但2024年前三季度海外市场:

  - 单店GMV仅为国内60%:受本地化不足、供应链成本高企拖累;

  - 贡献营收不足5%:尚未形成第二增长曲线,短期内难抵国内增速放缓压力。

  三是

  新茶饮市场CR5从2021年的34%降至2024年的28%,蜜雪冰城虽以20.2%市占率居首,但面临:

  - 价格带挤压:喜茶、奈雪降价至9-19元区间,侵蚀蜜雪核心价格带;

  - 品类创新乏力:2024年新品贡献营收占比仅7.3%,低于古茗、茶百道。

  四是

  港股新茶饮板块表现低迷:奈雪上市以来市值缩水90%,古茗首日破发6.4%。市场担忧蜜雪冰城高认购倍数透支短期涨幅,若首日PE突破25倍,后续或面临回调压力。

  - 乐观派:中金、高盛等保荐机构认为,蜜雪冰城供应链壁垒和万店规模可支撑长期增长,目标价看至240-260港元。

  - 谨慎派:部分分析师提示,高杠杆打新可能引发首日抛压,建议中签者锁定利润。

  - 对冲策略:关注港股消费ETF或高股息防御性标的,分散单一新股波动风险。

  蜜雪冰城的业绩神话建立在“极致规模+极致效率”之上,但其增长已显疲态。若不能破解单店衰退、海外低效、创新乏力三重困局,高估值或难持续。

  蜜雪冰城的IPO热潮,既是资本对下沉市场红利的追逐,亦是对港股流动性与定价能力的考验。若其成功打破破发魔咒,或为后续消费类IPO注入信心;反之,可能加剧市场对“打新泡沫”的反思。

  投资者需警惕“规模幻觉”下的估值泡沫,重点关注2025年单店GMV与海外盈利能力的边际改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