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财经资讯

破刚兑、回本源!信托业奏响“春之序曲”

时间:2025-03-05 11:39 阅读:

  “信托业风险预防需做好三方面工作:第一,前瞻性预测发展形势,规避阶段性业务;第二,提升投资能力,在提高收益的同时降低风险;第三,摒弃侥幸心理,坚定打破刚兑。”2月22日,在新金融联盟举办的内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表示。

  会上,建信信托党委副书记、中国外贸信托总经理、华鑫信托董事长、光大信托总裁、国投泰康信托董事长做了主题发言。原银保监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原执行所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负责人参与交流。

  会议由新金融联盟秘书长主持,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提供学术支持。来自信托、银行、基金、保险及金融科技公司等50家机构的近80位代表通过线上线下参会。

  
 

  研讨会现场

  当前,信托业处于利率下行、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的三期叠加阶段。2024年2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超27万亿,创历史新高,但经营收入同比下降32.73%、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0.63%,面临“有增长点没有利润点”的窘境。

  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金融监管总局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信托 “1+N” 规章体系的统领性文件,旨在通过强化监管、防范风险,为行业转型发展保驾护航。

  “同时,提出一系列制度建设规划,如推动修订、建立健全信托财产登记制度。其中,信托财产登记制度是确保信托财产独立、实现信托风险隔离功能的法律基石,彰显了信托的制度优势,信托业务模式也能藉此真正回归本源。”邢成表示。

  不过,信托业积弊已久。卢刚指出,当前房地产和地方融资等领域业务风险敞口较大;

  “对于资产服务信托而言,委托人往往以身家财富相托,声誉至关重要。但破刚兑重压下的暴雷事件,以及信托公司破产清算、重组等状况,对信托的形象和声誉造成重创。”邢成表示。

  如何让背负旧疾的信托业回归受托人定位、服务实体经济、严控风险底线,考验着监管与行业的智慧。

  信托行业此前粗放增长,积累了大量风险,虽已初步遏制,但尚未完全消除。首次将“风险管理”提至行业发展的基础性地位,强调打破刚兑和资金池,确保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能力相适应。

  与会专家指出,需做好三方面工作:,前瞻性预测发展形势,,坚持提供价值服务。第二,,通过能力的提升,实现提高收益的同时降低风险,而非简单通过提高业务门槛来规避风险。第三,这是消除风险的关键,需摒弃侥幸心理,以资产引领募资。

  邵泉认为,过去信托行业以错位方式开展了类影子银行业务,过度依赖抵押物和刚性兑付。新形势下,风险管理理念需转移到“坚守受托人定位”上来,一方面,以受益人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源头上把控风险;另一方面,依托资产筛选、组合管理、风险定价等专业能力,构建核心竞争力。

  信托行业风险处置手段单一,主要依赖股东增资。例如,推动信托公司发行金融债、二级资本债、可转债等资本工具,允许优质机构试点优先股,丰富资本补充渠道;建立特殊目的信托制度,通过“信托 + AMC ”模式剥离不良资产;发挥信托本源制度优势,推广企业纾困服务信托,以“现金清偿+信托受益权”组合方案化解债务风险;加大信托业保障基金的支持力度。

  历史上,信托业与房地产高度关联,在房地产前景不明朗时,刚性兑付和资金池问题愈发凸显。此外,信托业处于高风险高收益的生态位,在利率下行,利差缩小的金融环境下,竞争日益激烈。

  陈文辉指出,强化财产独立性、风险隔离,明确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业务方向。信托公司应明确自身定位,确定主营业务,避免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

  在邵泉看来,信托的功能定位有四个:服务国家战略的“特种部队”、深耕区域经济的“定制管家”、专注专业领域的“精品投行”、服务人民群众的“综合顾问”。尤其在财富管理和慈善领域应加大投入。

  卫濛濛认为,,规范完善家族信托、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等业务品种,更好地满足居民财富管理、企业经营发展以及社会治理等需求。加强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多元化金融支持,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科技攻关、生态环保等事业,助力共同富裕。例如,通过“慈善信托 + 慈善基金会”双模式开展慈善信托业务,可融合慈善信托的风险隔离、稳健运营和专业投资资产配置优势,以及公益基金会在资金募集和公益宣传方面的优势,释放更大能量。

  “AI 时代来临,金融业回归服务业趋势明显,资管业更是如此,将转向大规模、标准化投资服务。”与会专家认为。

  信托业虽处于转型深化阶段,但从外部宏观经济发展和国民财富积累趋势,以及信托业内在的制度优势与潜力看,发展空间广阔。信托应充分发挥独特价值,成为连接长期资本与实体经济的配置器、连接财富传承与社会责任的工具库、连接市场机制与公共服务的创新。为推动信托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发力 。

  。行业应强化信义业务,坚守受托人定位,切实维护受益人权益;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规范披露流程,增强公众信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借助慈善信托、家族信托等业务,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公众对信托业的认知与认可;此外,通过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定期发布行业成果,展现信托在推动经济发展、保障社会民生及财富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树立良好行业形象。

  行业转型中新生业务盈利微薄,部分公司 “新瓶装旧酒” 搞变相融资。傅强建议监管加强对问题公司的差异化管理,完善客观评级评价,避免单纯以财务数据归因;加强分类监管,严格业务资格审查审批;建立行业自律机制,明确费率标准,避免无底线竞争。

  。建议加大对监管评级良好,且具有系统性影响的信托公司试点创新类业务的支持,如试点养老信托、慈善信托税收优惠。

  标品是信托公司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多数信托公司缺乏股票投资、债券承销、ABS承销发行、年金管理、资产配置以及金融衍生品投资等领域资质,与其他类型资产管理公司相较,处于竞争劣势。建议监管部门给予相关业务许可和支持,让信托公司能在二级市场公平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