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百信银行“好会花”乱象丛生:卷入捆绑销售理财产品“疑云”,频遭投诉暴露合规性难题
百信银行旗下信贷产品“好会花”遭到了消费者的投诉爆料。
于先生在百信银行旗下“好会花”APP申请3万元贷款,一年期,每月还款约3000元。账单生成后,却被要求购买200元理财产品才能提现,而申请贷款时并无此提示,于先生认为这属于合同“欺骗”,且客服拒绝其撤回账单,并告知逾期需赔付违约金。
有投诉者表示,其于当年3月11日查询个人征信报告,发现了一条记录:“2023年6月27日中信百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其他个人消费贷款授信,额度有效期至2024年10月14日,可循环使用。截至2024年2月,信用额度1元,余额为0,当前无逾期。”该投诉者表示对此事毫不知情,也从未使用过百信银行,手机号也从未注册过百信银行。
事情经媒体曝光后,百信银行回复中国网财经时表示,相关问题都已得到有效整改和完善。不过证券之星在今年1月份,消费保投诉再次出现了“1元授信”事件,投诉者表示,2024年10月31日,自己的征信报告显示中信百信银行对其授信额度1元。
当事人后于2024年12月24日拨打该银行电话,要求取消授信额度,客服告知没有百信银行的授信额度。2025年1月5日,其再次查看征信报告,发现中信百信银行又给其授信额度1元。
经过这一投诉最终得到了解决,但这离奇的授信行为反映出百信银行在内部管理和业务操作流程上存在严重漏洞,其合规体系的有效性令人质疑。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1月,《大众据了解,于晓红于2021年1月获银保监批复担任百信银行行长助理,是该行7位高级管理层团队成员之一。当时百信银行新行长寇冠履职刚满2个月,于晓红的“失联”让外界百信银行的合规问题产生了极大关注。
在金融行业,合规经营是底线。监管部门的处罚不仅是对百信银行过去行为的惩戒,更是对其未来业务发展的警示。然而,从“好会花”业务的种种乱象,百信银行似乎并未从过去的处罚中吸取足够教训,未能有效加强业务合规管理,提升风险防控能力,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外界对其业务合规性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