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40万人围观,97%网友愤怒!文和友联合创始人翁东华蹭“甲亢哥”翻车,网友:文和友已从“顶流”变“寒流”
文和友开始大面积裁员,有部门裁员比例超60%。其中,被裁员工多为长沙文和友的沉浸剧场项目以及南京文和友项目,而这两个项目均是2021年文和友融资后,加快扩张步伐的新项目。
还有员工爆料表示,文和友存在克扣工资的行为。即文和友员工每个月的工资并不会足额发放,其中有10%的绩效工资会压到年底当年终奖一次性发放。此外,2021年全员无年终奖。
对此,文和友CEO冯彬表示,此事涉及几十人,公司目前有上千人,不属于“大面积裁员”,原因是有些项目不做了,新的一年进行微调。
长沙文和友的巨大成功,曾让文和友一度被“捧”得很高,获得多家顶尖投资机构青睐,身价一度被爆达到百亿元,跻身超级独角兽。
在2020年—2021年期间,文和友先后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加华资本、红杉中国、IDG资本、华平投资、碧桂园创投、GIC、易凯基金等。拿到投资的文和友,还设定了5年内在全国20个高线家“城市文和友”的目标。
但值得注意的是,距离上一次融资披露已经过去近4年,曾被资本高高捧起的“消费新贵”文和友,很久没有传出下一轮融资的进展。
文和友的兴衰,不仅是一个品牌的成长故事,更是“网红经济”模式的一面镜子。
网红效益虽然能实现品牌的短期爆发效应,但如果缺乏和当地消费者的深度链接,以及扎扎实实的产品服务质量,当拍照打卡的热潮退去,年轻人也将逐渐失去新鲜感。
张书乐谈到,“茶颜悦色和文和友有同样的问题,包括此前长沙出现了大量网红品牌,如中式烘焙、新中式茶饮等等,本质上都只是在做包装,而在产品体验上和传统烘焙、奶茶、烧烤并无差异,其起风时所谓坪效超过星巴克,也只是一时风云,没有真正产品的差异化和独家色彩,都难以长久。”
对于站在十字路口的文和友来说,若想从“网红”蜕变为“长红”,仅靠短期的流量和热度远远不够,必须依托扎实的产品质量、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可持续的运营模式,才能真正赢得市场的长久认可。
- 上一篇:铜业:多空交织 库存与政策影响显著
- 下一篇:豆粕现货价格:多地涨跌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