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财经资讯

全球关税战震荡至第10日,迎来第一个关键转折点!特朗普彻底改变了什么?

时间:2025-04-14 23:43 阅读:

  4月6日,以“Hands Off”抗议为代表,特朗普重返白宫不到100天,美国已经爆发超过1200场抗议示威游行。

  4月8日至9日,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周边工作的目标,强调要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

  日前,中日韩三国经贸部长会议在韩国首尔举行。会后的联合4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宣布:习近平将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

  4月10日消息:欧盟委员会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同意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谈判将涵盖货物、服务、投资等,致力于加强在可再生能源、绿色氢能以及关键原材料等战略领域的合作。澳大利亚已与东南亚国家、日本、韩国、印度和欧盟就联合应对美国关税进行讨论。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建议,中国构建国际利益共同体,一方面要警惕美国拉拢其他经济体对中国进行围堵,例如要求越南、墨西哥等国对华加征关税,以换取美国关税的减免;另一方面要争取尽可能多的盟友,与其他经济体建立良好关系。

  “当然这里的前提条件是中国通过改革成为全球最大的内需市场,替代美国成为最大的买家。”罗志恒说,中国对其他经济体实施出口多元化的同时要避免因冲击其国内市场而将其他经济体推到对立面。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增强对美谈判的筹码”。

  
 

  中国提振经济的关键命题,以及最佳抉择

  美国发起的关税战无疑将加重2025年全球经济衰退。然而,纵观世界历史,从西班牙、荷兰到英国、美国,再到眼下地缘政治博弈,每一次风浪来临,亦是全球大国权力交接的关键变局。此时此刻,对中国而言,东升西降,转危为机,稳住国内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4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达到25万亿元,约占GDP总量18.9%。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0.3%,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经济学家们大多预判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会损失1.5个至2个百分点,这是巨大冲击。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及团队初步估算,美国对华关税每加征10%,中国出口或下降2%-2.5%;2026年出口增速可能进一步下降15%左右。考虑到对美出口在中国出口中占比相对有限,即使后续美国对中国加征更高的关税,其效果也将边际递减。但如果美国极力封堵中国对东盟、墨西哥等“贸易中转站”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出口,大规模贸易战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各国需求萎缩,中国出口下滑程度有可能进一步放大。

  随着出口受阻,消费和投资领域或出现连锁效应。连平及团队分析,一是部分企业出口减少,员工因下岗失业或收入减少;二是大量出口产品将流向国内市场,市场短时间内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导致社会零售总额减少;三是内贸企业受外贸企业转向冲击,也可能影响到员工就业和收入。投资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制造业因海外销售减少导致投资增速下滑、房地产因部分居民收入预期下降导致投资进一步受到抑制等。如果不对出口、消费、投资的变化加以干预,不排除极端情况下2025年中国GDP增速可能下降1.0个-1.5个百分点。

  对此,中央不断释放积极信号。4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李强表示,“根据形势需要及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外部冲击对我国经济平稳运行造成一定压力。我们对此已经作了充分估计,做好了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准备。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就一定能够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3月,已经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2025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具有罕见的突破意味。2025年,赤字规模5.66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9.7万亿元。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2025年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财政支出强度明显加大。当下非常时期,市场期待政策再加力。

  摩根士丹利预计,中国将在二季度推出力度更大的刺激政策,包括消费补贴、对科技领域的支持等政策。倘若市场信心进一步恶化,对房地产的支持政策也可能进一步强化。同时,邢自强指出,关税首先会推高美国国内物价,引发滞胀,使得美联储暂时不敢降息。此时,美国实施刺激政策的空间较为有限。中国若能增加新的财政支出,果断降准降息,并切实投入资金支持消费和股市,将在这场经济博弈中占据优势。但必须争分夺秒。

  短期之内,货币政策的走向或成关键。花旗银行亚洲交易策略主管穆罕默德·阿帕巴伊此前的一篇报告准确预判了特朗普的对等关税税率。他在这篇报告中同时指出,贸易战的关键似乎在于北京。如果人民币贬值并迫使美国进入通货紧缩,贸易战将让美国输掉,市场可能会迫使特朗普总统回到谈判桌上,联邦储备系统重新引入量化宽松。然而,如果中国不选择主动贬值,可能将在原本可实现的有限胜利中“反胜为败”。

  穆罕默德说,货币贬值作为对关税的反应将为双方提供一个潜在的最佳解决方案。美国将获得关税收入,中国、日本和欧盟在货币贬值的情况下不会感受到显著经济影响。贸易逆差将缩小,但对贸易伙伴的经济影响将有限。这为谈判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机会窗口。

  当然,这仅为一家之言。且货币贬值将带来进口商品价格上升、通货膨胀等副作用。

  面对关税战造成的冲击,长期来看,中国提振经济的关键仍在内需。

  李迅雷建议,再增加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促消费。例如发放失业补贴、对低收入者发放食品券,对已毕业但尚未找到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等。中央政府的杠杆率水平只有25%左右,而美国联邦政府的杠杆率高达120%以上,且面临的财政危机正在加重,如3年美国到期国债规模有17万亿美元;去年四季度中日英三国大幅减持美债。“当前关税大战背后,实际上也是国家财政在比拼实力。”李迅雷说。

  邢自强建议中国,借助百年一遇的重塑国际经济秩序乃至地缘政治秩序的契机,在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时代,推行“2030重大战略”。到2030年实现“三个零”和“一个三零”。“三个零”是对美国以外的国家,中国将关税降至零;对外商直接投资和民营企业投资的准入限制减至零;对产业补贴降至零。“一个三零”则是到2030年,中国的消费增加30%,即增加3万亿美元。“中国面临着战略选择,继续坚持供给侧立国、工业制造立国,还是更加注重内需消费,通过社会福利改革构建更平衡的经济和贸易格局?”

  邢自强分析,如果中国继续坚持以供给侧为主导的外向型制造立国经济模式,未来几年,欧洲、亚洲各国可能会效仿美国,纷纷出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全球贸易可能会重回二战前的割裂状态。根据测算,如果中国大力推进社会保障改革,支持内需转型,到2030年消费内需较当前增加30%是能够实现的,年均增长率约为5.4%。此外,具有战略性。

  邢自强说,目前美国每年进口商品价值约3万亿美元,未来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将导致这部分市场逐渐封闭,全球将出现3万亿美元的需求缺口。中国当前一年的消费内需约为10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若未来五年消费内需增加30%,正好增加3万亿美元,可以填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造成的全球需求空白,为全球各国提供市场机遇。

  就在4月6日,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主持召开美资企业圆桌会。特斯拉、GE医疗、美敦力等20余家美资企业代表参会。凌激表示,商务部将一如既往为包括美资企业在内的在华外资企业提供保障,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积极推动解决外资企业问题诉求。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沃土。

  3月下旬,关税战尚未彻底来袭。中国美国商会总裁何迈可在北京接受了。他表示,对许多美国公司来说,中国仍然很重要。“中国美国商会成员最关心的问题是中美关系,这当然会影响一些决策。”何迈可说,“但我认为,总体而言,公司是根据市场规模进行投资的。如果中国政府采购允许美国公司向医院销售,将会看到更多的医疗公司活跃在中国。如果中国消费者继续从美国购买商品,美国公司将留在这里。”

  眼下,关税战结局尚未尘埃落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正在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