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财经资讯

中国汽车行业:破解内卷困境,需监管统筹施策

时间:2025-06-06 16:01 阅读: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在新能源转型和自主品牌崛起上成果显著,但市场容量增长乏力、内卷式竞争加剧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建议从监管层面统筹施策,引导行业从低水平竞争迈向高质量发展。 过去五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国产产品增强,然而市场容量未同步增长。2025年1 - 4月,汽车产销量首破千万辆,可行业利润率已连续三年低于整体工业水平,2024年降至4.3%。市场饱和、产能过剩加上地方政府GDP导向,使企业陷入“唯销量论”,加剧了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 外资品牌在华经营较规范,历史数据显示其市场份额占60%时行业无内卷问题。这与其注重长期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少参与短期数据竞争有关,如特斯拉成唯一通过国家权威检测的外资车企。由此可见,自主品牌研发和新能源发展比单纯卷价格更有意义。 在治理路径上,一是强化数据治理,遏制虚假宣传。当前汽车行业数据乱象多,建议加强宣传数据真实性审查,建立统一检测认证体系,加大对虚假宣传处罚力度。 二是破除地方保护,构建统一市场。部分地方政府过度扶持本地车企,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2025年提供了政策依据,如湖北“武襄十随”汽车集群实现规模与效益平衡,未来要优化地方行政干预,确保全国市场公平竞争。 三是完善税收政策,优化竞争环境。税收政策差异化导致市场不公,建议采用分层分级征税方案,推进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税收政策并轨。 四是加强反垄断监管,维护市场秩序。2016年规范了车企行为,如韩泰轮胎因限制最低转售价被罚款。未来需细化执法标准,加强对新型垄断行为监管,建立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 在协同共治方面,监管要统筹规划,加强政策协同;行业协会要推动建立自律公约,制定技术标准,搭建信息共享;企业要技术突破和品牌升级,积极拓展海外市场,2025年1 - 4月我国汽车出口同比增6%,新能源汽车出口增幅达52.6%。 汽车行业内卷是发展模式失衡,需监管系统性治理,构建公平有序市场环境,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让中国汽车产业实现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