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资讯
找钢集团王东:烧钱“烧”不起来产业互联网
随着“数实融合“成为国家战略,产业互联网也变成市场关注的热点之一。知名经济学家黄奇帆认为:未来所有行业都要跟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相结合;中国信通院副总工程师王青更是提出了以产业互联网为中枢赋能数实融合的发展路径。
然而,早在2010年,中国互联网协会在中便提出了产业互联网。在最初的设想中,产业互联网应该与消费互联网一起,成为互联网发展浪潮中并驾齐驱的两大引擎。未曾想十几年后,曾经热闹非凡的赛道,最终只跑出来寥寥几家幸存者。
产业互联网为何会这么难?找钢产业互联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王东道出了最根本的原因:这个行业没有办法靠资本堆砌获得成功。
近日,找钢集团在上海举行了自上市后的首个媒体沟通活动,介绍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
据了解,找钢集团成立于2012年,2025年3月以SPAC方式登陆港交所主板。公司2024全年交易GMV为1880亿,钢材交易吨位5141.8万吨,这个规模,约是整个美国一年钢铁产量的70%。
而根据行业顾问调研,找钢集团于中国三方钢铁电商行业的市场占有率40%,是中国最大的第三方钢铁交易数字化。
“和2C不一样,2B很难用资本方式实现快速扩张。”王东说。
相较而言,产业互联网不像消费互联网存在明显的市场博弈特征,企业看重的是能否助其提升生产运营效率。因此即使投入大量资金也难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也使得产业互联网成为少数资本的“超能力”失效的洼地。
“我们的技术难在哪里?在于我们的链条比较长。”王东解释称:“售前、售中、售后都要考虑,而且还有退货等逆流程等。”
据了解,B2B场景主要分为售前、售中、售后三个环节。而类似于钢铁、木材、玻璃等经营性物资的供给关系往往是短链条式,首先报价会频繁波动,因此,售前需要经过非常复杂的询价过程;售中主要为支付流程,其中还包括诸如承兑汇票的贴现、企业授信等支付痛点;其次是售后,包含了物流、结算、发票,赔付等诸多环节。
而找钢集团面对这些困难的唯一诀窍就是“解决问题”。
“找钢所做的,就是很耐心地解决一个个问题。”王东说:“基本上,找钢每年都会解决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这样慢慢成长起来。”
王东口中的找钢集团的模式,就是脚踏实地解决问题的模式,并以此构建起一个生态闭环的产业。
如今,找钢集团正将这套模式带入到其他领域中,逐步形成跨品类的服务能力。
根据公司半年报披露,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非钢业务交易GMV为人民币2.11亿元,同比增长23.0%。其中电工电气产品交易GMV人民币1.86亿元,同比增长108.9%。此外,今年7月,公司还和全球顶尖的大宗商品提供商托克集团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宗金汇有色金属电商。
对找钢集团而言,从钢材到电工电气的品类过度是顺理成章。两大领域的商品都具有高标准化、多SKU的特征,并且具有清晰的交易服务流程。同时,钢铁和电工电气的客户群体经常存在重叠。
王东解释称:“B2B交易就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大量的行业供应商把这个信息传递给我们,然后我们进行处理之后再传递给买家。”
公司披露,找钢集团目前已在电工电气的工控领域内取得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并逐渐向低压电气延伸,未来还会发力包括有色金属、配电、电线电缆、数控刀具等更多领域。
“我们有很清晰的战略,通过钢材品类的切入,丰富我们的供应资源,能把这个匹配效率再提高,其他品类就能顺带着进去了。”王东说。
交流过程中,王东多次提到了亚马逊。从王东的视角来看,找钢集团正一一亚马逊的发展轨迹,包括确立了化的业务模式;结合物流与技术的生态;从单一品类到全品类;从本地市场到全球扩张。
同时,王东指出了找钢集团的未来三大增长引擎:国际化、跨品类、AI。
国际化方面,公司瞄准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提出了“三年内海外再造一个找钢集团”的目标。
王东称:这些地区对中国的基础建设服务和中国制造业高度依赖,然而当地贸易商的供应服务能力非常差。因此找钢集团现代化的服务能力出海后,具有显著的竞争力。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50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9%。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26.5%。
目前,找钢集团的海外业务已成为了公司业务有力的支撑点。根据半年报告披露,2025上半年,找钢集团国际业务交易量突破7万吨,同比增幅58.0%,营业收入人民币3.39亿元,同比增幅38.9%,毛利同比增幅高达90.5%。
如今,公司已成功在中东、东南亚地区的多个国家站稳了脚跟。并且在迪拜工业城建立了第一个加工厂,预计今年年底投产,产量可达40万吨。未来的目标市场还包括中亚、非洲、南美等地区。
公司介绍称:目前,找钢集团还处于出海的第一阶段,即为国内建筑企业提供供应链的组织能力,帮助其高效完成当地项目的建设目标。
根据规划,第二阶段,公司将会为国内的制造业企业提供服务,打通从钢材生产到终端的服务链路,实现跨行业的供应链能力的完整输出;第三阶段,将通过深挖海外本地市场的需求,做好本地化服务,继而实现打通全球资源,服务全球市场的目标。
AI方面,找钢集团也是B2B行业对AI的研发投入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目前累计总研发投入已超10亿元,过去12个月AI相关研发投入占比约50%。
根据披露,找钢集团结合大模型的能力打造了面向产业互联网的AI大模型。开发了12个AI Agent及4款旗舰AI产品,覆盖了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和内部组织管理,大幅提升了企业上下游协同效率和员工工作效能。
今年5月,找钢产业AI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根据半年报披露,上半年,公司已实现AI跨品类交易收入1.1亿,AI产品单独销售新签合同32万,AI交易助手也作为数据资产完成入表,形成118万的数据资产。
不仅如此,公司正打造能服务全行业的AI能力。“未来的AI研发方向,我们希望从企业内部能够变成一个B2B行业通用的AI。“王东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