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财经资讯

借贷故意不还还赚取保险理赔金5200万元?

时间:2021-09-11 21:18 阅读:

  近年来,一种名为“个人履约、信用保证险”的消费贷款增信产品,逐渐被公众所熟知。这一险种是由保险公司为投保人的信贷行为提供履约保障,一旦投保人未按约定向金融机构履行还款义务,保险公司将承担赔付责任。业内人士表示,这类险种一方面能帮助消费者高效申请贷款,刺激消费,另一方面也能降低金融机构的放贷风险。

  然而,今年年初,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在对个人履约、信用保证险理赔情况开展分析研判时发现,这一险种的整体赔付率畸高,且有连年上升的态势。经过深入调查,警方揪出了一条依附这一险种专门骗取保险金的犯罪链条。

  随着互联网保险产品结构的日趋成熟,保险诈骗犯罪的手法不断翻新,复杂性、隐蔽性、跨地域性特点越发突显。对此,上海公安经侦部门以“动态隐患清零”为目标,保持对保险诈骗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有力维护经济金融安全稳定。今年以来,全市公安经侦部门累计侦破保险诈骗案件30余起,涉案金额7000余万元。

  据投保人张某递交的投保材料显示,他此前曾与一家融资租赁公司签订《机动车售后回租协议》和《机动车抵押协议》,双方约定以30万元的价格,将张某名下一辆机动车抵押给融资租赁公司,张某再以每月8500元的价格向融资租赁公司回租该车。

  然而,张某仅向金融机构偿还了3期贷款,便再未履行任何还款义务,保险公司因此面临29万余元的贷款赔偿。而当保险公司多次联系投保人张某无果后,决定对被抵押机动车进行处置,却发现该车辆早已被转售他人。

  胡某表示,只要张某提供本人身份证、手机号,并配合向金融机构申请办理一笔信用贷款,就能获取5000元报酬,而偿还贷款本息的各项事宜均由胡某承担。张某欣然应允。而后,胡某伙同二手车商,将一辆二手机动车临时过户到张某名下,并指使张某与某融资租赁公司达成了售后回租协议。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此类犯罪行为还涉及租车贷、保单贷、房抵贷等多类信贷业务。经查,自2017年以来,以胡某、吴某、王某、丁某等人为首的多个犯罪团伙为牟取非法利益,通过互联网招揽了近百名像张某这样的虚假借款人。他们伙同个别二手车商、金融机构员工,通过伪造机动车抵押登记记录、房产证、不动产抵押登记证明等方式,以增加虚假借款人信用资质;利用虚假借款人名义投保个人履约保证险,再向金融机构申请办理贷款;金融机构放贷后,团伙仅履行小额还款便拒不还款,进而触发理赔,使保险公司蒙受损失。

  经过7个月缜密侦查,今年8月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会同黄浦、宝山、松江、青浦公安分局,成功侦破了这起本市首例个人履约、信用保证险系列保险诈骗案,捣毁4个长期盘踞在上海、安徽、江苏、山东等地的职业骗保团伙,全链条抓获包括贷款中介、金融机构员工、二手车商等在内的犯罪嫌疑人30余名,查证涉案金额达52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