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变着花样延缓风险暴露、掩盖不良贷款
11月23日晚间,江西银保监局连续更新18则处罚公告,6家银行领到罚单,合计被罚281万元。其中两家因投资收益违规处置不良债权、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等原因被处罚。另有三家因为贷后管理不到位,贷款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等三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
11月23日晚间,江西银保监局连续更新18则处罚公告。其中,新建恒通村镇银行因贷款“三查”不到位、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等原因,被处罚款人民币50万元。徐登友、余芬芬二人对上述贷款“三查”不到位的行为负直接责任,被予以警告处罚。
银行贷款分为正常类标准、关注类标准、次级类标准、可疑类标准、损失类标准。而违规调整贷款的五级分类,把本该分为不良的贷款划分为了正常或者关注,使得资产质量分类严重失真,是银行掩盖不良的方式之一。
此外,某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因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转让不良资产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处罚;交通银行(4.630, -0.01, -0.22%)上海分行也因转让不良资产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处罚款50万元。
11月23日,国新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2020年至今年10月,银行累计对14.4万亿元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其中支持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11.8万亿元,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9.1万亿元。
在银行的支持下,仍有不少企业面临歇业风险,使商业银行贷款质量承压。2021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8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427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5%,较上季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光大银行(3.360, 0.01, 0.30%)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向记者分析,首先银行需要满足监管指标要求,以及完成内部业绩考核标准,其次是因为经营监管环境变化,疫情冲击下不良压力大幅上升。此外,一些中小银行处置不良往往难以取得较好的市场价格,处置成本还比较高,因此有动力隐藏不良,留待日后处置。
近一周,山东银保监局接连披露23则罚单,其中有多家银行收百万罚单,违法违规事实多涉及贷款项目管理不到位。其中,山东章丘农村商业银行因贷后管理不到位、未按规定对重大关联交易进行审查和审批等,被罚款120万元。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对记者表示,银行业机构在贷款管理制度机制方面存在疏漏,体现出贷后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合规工作的薄弱环节,同时也表明一些银行业机构未汲取历史教训,未能及时强化和巩固自身的合规建设。
如今,监管相关管理办法对于信贷资金的投向和用途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严禁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股市等领域,且任何一笔贷款都必须有具体的用途,并且约定用途和实际资金使用用途必须一致,不能违规挪用。
一位农商银行从业人员提出,银行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是多重因素导致的。首先,宏观环境复杂多变,信贷风险较为复杂、不易把握,贷后管理难度明显上升。同时,信贷人员数量不足,疲于应付各项工作。信贷规模逐年增加,信贷品种日益丰富,客观上导致客户经理贷后管理流于形式等。
苏筱芮表示,目前,银行贷后管理制度方面建设不到位,亟待制定更多细则进行完善;制度有了,但执行过程中不到位。与此同时,一些贷后相关的银行人员合规意识低下,也不排除部分“内鬼”与其他人员故意勾结、里应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