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快讯

浦城县大力发展再生稻种植,提高种粮效益

时间:2022-09-14 10:30 阅读:

  今年浦城再生稻种植面积6万亩,目前头季机收基本完成,总产达3.956万吨,11月上旬再生季将陆续成熟收割,预计总产达1.92万吨;全县再生稻平均年亩产可达979.3公斤。

  近日,在浦城临江镇,种粮大户马芳华正对经过烤田的稻田进行复水,以满足稻桩第二季生长需求,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通过工作群,县农业部门向种粮户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并派遣技术人员提供现场指导、培训等服务。马芳华告诉

  2017年我刚成为职业农民时,种的是传统的中稻,种一季收一季。但随着成本的升高,利润也越来越少了。马芳华说,随着这几年再生稻种植品种和技术越发成熟,他在县里引导下尝试大规模种植再生稻,目前已流转种植水稻4800亩,其中再生稻2700亩。

  所谓再生稻,即选取再生能力强的杂交稻,头季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可再收一季,不仅可以节省劳动力、降低投入,还能提高产量。浦城县农技站副站长廖义利介绍道,浦城的气候条件不适宜种植两季水稻,主要种植的单季稻又面临着农资成本上升、土地利用率低等问题,再生稻很好破解了这一困境。

  日前,福建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在临江镇石壁村揭牌。据悉,科技小院的专家团队扎根田间地头,解决了不少再生稻高效生产的技术难题。对此,当地陈氏泰优水稻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陈兆武感触颇深。比如去年头季收割前雨水较多,专家就指导我们及时排水控制干湿环境,保证了产量不受影响。陈兆武告诉

  如今,浦城已在12个乡镇建立再生稻全程机械化栽培万亩示范区2个,总面积3万亩。再生稻示范片头季平均亩产达726.58公斤,比传统栽培增产20.37%,科技赋能成效明显。

  种粮赚不赚钱?有没有发展前景?才是普通粮农最关心的问题。

  马芳华给

  为了扩大粮食产业效益,浦城还坚持打造浦城大米品牌,引入专业品牌运营公司,借助武夷山水公共品牌的带动,先后参加了海峡两岸农产品采购订货会、名特优产品进厦航等各类展销活动,全力拓展线上线下推广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