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中芯国际为何要从美国退市成交低迷(中芯国际在美股终止交易了吗
中芯国际以前在美股市值及股价涨跌如何?
中芯国际之前在美股的表现并不好,以至于直接从美股退市。
中芯国际自从今年6月1日在A股科创板提交IPO申请后,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拿到了批文,刷新了A股IPO的审核速度。到了7月5日,中芯国际直接宣布发行价为27.46元/股,从融资规模上来看,中芯国际已经是当之无愧的A股规模第一。中芯国际此次初始发行股票数量为16.86亿股,时至今日,中芯国际已经飙升到了70元/股,其市值已经超过了6000亿元的大关,堪称是A股科创板的第一股。由此可见,中芯国际从美股退市,也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那么,中芯国际此前在美股的表现如何?事实上,中芯国际在美股的表现非常不好,可以用一塌糊涂来形容。中芯国际是从2004年3月登陆纽交所的,同时,它也在港交所上市,而在纽交所发行的是存托凭证。截至2019年,中芯国际在港股的市值为425亿港元,而在美股的市值只有区区5.55亿美元,差距非常大。可见,美股的股民对中芯国际是很不待见的,也是非常不看好的。2019年5月24日,中芯国际美股开盘后大跌,跌幅超过百分之四,在最近十天,中芯国际的日均成交量大约是28万股左右,相比之下,中芯国际在港股的交易量就要大得多,在最近十天,中芯国际的日均成交量达到了4330万股,而这一对比,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由此可见,中芯国际在美股中的表现实在是过于平平,没有任何闪光的地方,美股的股民对中芯国际是普遍不看好的。不过,就在中芯国际从美股退市后,不仅创造了A股科创板的募资纪录,同时也拉高了它在港股市值,其市值几乎翻了一番,到了今年7月中旬,中芯国际在A股的市值持续大涨,甚至超过了6000亿元的大关,表现得非常好,可见,A股的股民对中芯国际是非常看好的。
那么,当年为何中芯国际要从美股退市?其实,中芯国际之所以会从美股退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因为中芯国际ADS交易量非常少。前面说了,与在港股的交易量相比,中芯国际在美股的交易量太少,而在维持ADS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将带来较重的行政负担以及很高的成本,所以,从成本上考虑,中芯国际从美股退市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二是因为中芯国际在中国地区的市场份额显著提升。根据中芯国际的年报显示,其在中国的销售占比扩张至百分十五十九,而在美国的销售占比却进一步萎缩至百分之三十二。
也正因为上面的这些原因,中芯国际才会从美股退市。总而言之,中芯国际此前在美股的表现很不好。
中芯国际在美国退市要把所有股票够回吗?
因为国际在美国退市,要把所有股票购回吗?如果在美国退市也不代表在中国退市,你如果你持有的是爱股的话,是不用退。购回了。
美股退市的股票怎么处理
接着放着,这个已经没有用了。
主动申请退市: 比如: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企业(中芯国际),2019年,就主动向美国申请退市,主动退市是继续保持ADR(美国存托凭证),只是转移到OTC(场外交易)市场。很多企业在美国退市后,就会转到A股市场上市。
被动摘牌退市: 如最近很火的“中国三大运营商被纽交所摘牌退市”,根据美国的退市制度,退市后上市公司需要回购股民手里的股票。
三大运营商被强制退市,实施了两种方案。
一、 退市后上市公司会自掏腰包以1美元的价格回购投资者手里的股票;
二、 如果持有三大运营商的股票,可以将存托凭证给三大运营商指定的投行,换取三大运营在香港发行的港股,推动投资者来说没有直接损失。
对于股票市场来说,是否建立完善的上市及退市机制是判断市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完善的退市机制有助于保证上市公司的总体质量,并发挥股市优胜劣汰的功能。但其实在美股市场上退市并不等于破产,也不等于股票完全退出流通。 美股市场上退市并不等于破产,也不等于股票完全退出流通。股退市分两种情况:被并购或者私有化退市被交易所强制摘牌。
拓展资料:从主要交易所摘牌的公司股票仍可以继续在场外柜台交易系统(OTCBB) 或是粉单市场(Pink Sheets)进行交易。 OTCBB和粉单市场均为报价服务系统,进入门槛和监管度均远低于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交易所等主板市场。
在OTCBB交易不需要进行完善的财务信息报备或达到股价方面的要求,但需要在美国证监会注册和提交有效文件,而在粉单市场交易甚至不需要向证监会进行注册,只需有至少一家做市商愿意为其报价即可。由于透明度低、缺乏完备的信息披露,这两个市场上流通的证券投资风险很大、投机性强,而且由于参与者少、交易量小,对企业来说这两个市场的融资功能也较差。
如果企业在场外交易市场上也无法生存最终破产倒闭,投资者的资产就可能付之东流;但如果在强制退市之后企业能够重新整顿并达到在交易所上市的标准,将有望实现再上市,这样一来股东手中的股票也可以重新进入交易所流通。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那就恭喜你了,一般会给你一个回购价格,往往比原来的股价还高。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基本是血本无归了。
中芯国际外资什么时候退出
1.中芯国际外资什么时候退出具体不确定,但是公司已依照规定向美方申请继续供货华为,并重申将严格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
2.据了解2019年5月24日晚间,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突然对外发布公告称,将根据美国证券交易法申请自愿将其美国预托证券股份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并撤销该等美国预托证券股份和相关普通股的注册。在退市消息中也有“补白”:将保留美国场外交易市场。
1.中芯国际对外宣布自愿申请从纽交所退市的原因有二个:第一,总部位于上海的中芯国际,2004年3月17日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在当年的3月18日亦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从两市的市值看,港股的总市值远大于美股,而且在中芯国际在纽交所的交易量也相当有限。第二,既要在纽交所上市,又要在香港上市,两边上市每年花费的成本较高,从成本上看,退市可以节省资金用于研发。
2.对于中芯国际申请自愿从纽交所退市,官方给出的解释是ADR成交量小,维持成本高,所以退到了OTC市场。但在贸易战升级到科技战的敏感时刻,此时退市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可能另有缘由。目前,中国芯片产业目前还比较依赖他人,特别是在代工方面,非常依赖台积电,包括华为在内的国内很多大手机厂商都是依靠台积电来进行代工,中芯国际这几年虽然发展很快,但目前仍然落后于占了全球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台积电。
3.芯片,就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它分为几十个大类,上千个小类。制造一块小小的芯片,涉及50多个学科、数千道工序,包括设计、制造和封测三大环节,目前制造环节,正是中国“卡脖子”最明显的领域。此前,台积电优先照顾苹果订单,将16nmFF+工艺产能用于生产iPhone6s采用的A9处理器而使得华为海思的麒麟950延迟上市。 芯片行业是一个人才、资金重大消耗行业,很多企业无力独自承担,由于其投资巨大、周期长、风险大,一般社会资本也不愿意投资,所以一直以来,中国半导体行业仍然受制于人。
中芯国际是一家怎样的公司,有何背景?
中芯国际全称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中芯国际及其控股子公司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内地技术最先进、配套设施最完善、规模最大、跨国晶圆的集成电路制造集团。公司于2020年七月16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总部位于上海,拥有全球化的制造和服务基地,同时中芯国际在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台湾设立了营销办事处,提供顾客服务,同时也在中国香港设立了办事处。
中芯国际成立于2000年4月,2000年8月厂房开始动工,2002年8月中芯获得ISO9001认证,2002年9月中芯国际设立日本子公司。经过4年的努力经营,2004年3月中芯国际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同时挂牌上市。2020年6月1日中芯国际申科创板获受理,并于2020年7月16日正式在科创板上市。
截至2009年5特,中芯国际一在上海建有一座300mm芯片厂和三座200mm芯片厂,在北京兼有两座300mm芯片场,天津有一座200mm芯片厂。2009年11月,随着CEO张汝京的辞职,中芯国际进入了“后张汝京时代”在现任CEO的带领下,中芯国际将着重强化生产运营能力、客户服务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发展长期战略合作伙伴,走向稳定、发展及战略竞争的新纪元。2016年中芯国际销售总额达到29亿美金,再创新高,收入同比上升30.3%。其中,净利润率创历史新高达到11%。2019年5月将公司的美国存托股从纽约证券交易所资源退市,并注销这些存托股和相关普通股的注册。
中芯国际为什么要在美股退市回归A股?
中芯国际在资本市场长期不受待见,因为相比较于其他芯片厂商,中芯国际技术含量略低,中芯国际也表示,其在美股的存托凭证所占其全球交易量非常小,还要在美国设立办公室,而港股中芯国际也有上市的股票。两处相权,从纽交所退市,降低一些不必要的支出是非常合理的做法。如今是从主板到场外,相当于创业板到新三板,中芯表示暂时不会赎回这些股票,股东继续在美国新三板持有这些股票,这样对于公司成本不高。然后集中力量打理港股上市部分股票,或者扩大港股这边发行的股本。总之,无论是中芯国际自己表达,还是理性投资者观察,这都和贸易摩擦没什么关系。
有数据表明,过去一个月,中芯国际纽交所日均成交量18万股,日换手率0.02%,而港股日均有3100万股,日换手率0.6%。虽然日成交金额差距不大,但是活跃度并不相同,由于长期不被看好,如今中芯国际的股价大约是上市时候的1/3。中芯国际毛利率大约是台积电的一半,研发级别上面也差了一截。
不过要恭喜中芯国际在最近终于获得了EUV光刻机,这个机器是去年年中订购的,但是遗憾的是中途一场火灾烧掉了前面那台。众所周知光刻机来自于ASML,荷兰企业,但ASML的股东是英特尔,三星和台积电。如今最新的机器是EUV光刻机,当然有货先供应股东,之后在满足其他厂商,全世界需求强劲,订单排满,不过能交付中芯国际也已经很不错。
EUV光刻机,采用波长为13.4nm 的紫外线NM以下的芯片成为可能。但是光有光刻机不行,还需要技术,如今三星大约在努力攻克3NM芯片,台积电在试产5NM,7NM芯片就是大家现在在用的大多数手机芯片,大部分来自台积电。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小组研制出1nm制程工艺的晶体管,这也使得未来芯片迭代的路径很清晰。大约下一代就聚焦在5nm。
中芯国际获得这台宝贝光刻机之后,他将有能力生产10纳米芯片,当然如今还有一些技术距离,如今12纳米大概也在量产的路上(客户导入阶段),14NM芯片量产已经很久,大约对应高通600系列(部分千元机的主力)。而国际上大多数芯片厂商,除了三星和台积电,其他的芯片厂商聚焦的都是在10nm芯片的应用,比如英特尔,其如今依然是10NM的工艺,由于10NM以下即使有光刻机也不一定能成功,很多厂商放弃了继续深入研发7NM芯片。中芯国际大约距离国际第二纵队比如英特尔、联电、格芯还有一代的距离。
我们不知道中芯国际的7NM能不能成功,不过这段时间英特尔给出了7nm的芯片迭代计划,是2021年。那么如今研发投入方面远远不如英特尔的中芯国际,我们认为其若成功研发7NM大约需要至少3-4年。当然,我们的判断比较主观,也有可能不准确。
至于华为的麒麟,如今看还是要依赖台积电,不行去求老对手三星。不过让人忧虑的是,如果台积电和三星5nm进入量产,那么这就意味着芯片行业可能迭代,ARM的V9架构有可能就要出来了,而华为如今是V8的架构授权。国际科技竞争残酷。希望中芯国际,能够研发投入力度再大一点。毕竟,无论资本市场什么情况,中芯国际都是一个强有力的产能补充,如果技术到位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