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东吴证券:人形机器人感知模块是运控与交互基础 未来成长空间广
东吴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人形机器人感知模块是运控与交互基础,遍布全身,未来成长空间广阔。综合考虑价值量、未来产业趋势,该行认为传感器投资排序六维力矩>触觉传感>关节传感>双目摄像头>IMU。建议关注六维力矩相关企业东华测试、华培动力、华依科技;建议关注触觉感知相关公司,汉威科技、柯力传感;建议关注双目摄像头公司奥比中光。
人形机器人感知模块是运控与交互基础,遍布全身,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人形机器人主流传感器包括,1)位觉传感器:使用量1颗IMU,用来测量机器人的运动及姿态信息,一个价格400-2000元,未来或取消;2)
六维力矩传感器壁垒高空间广,国产替代加速:
主流技术为电阻应变式,其综合性能最优,精度高、技术成熟、测量范围广,其中应变式中硅应变片为未来产业方向,其优势在于灵敏度高,机械滞后小、体积小、耗电少。六维目前空间小,22年国内销量不足5k台,生产壁垒高,包括结构解耦设计、贴片靠熟练技术工、自研开发六维联合加载设备用于标定与检测。格局上看,海外老牌厂商多,多有较长历史,产品精度高,但价格高昂,一般为4-5w/个;国内企业规模上小,龙一为宇立科技,预计份额50%,其余厂商坤维科技、鑫精诚、海伯森、蓝点触控均已推出产品,同时东华测试、重庆鲁班机器人技术研究院、昊志机电、埃力智能等,也已初步具备六维力/力矩传感器的生产能力,部分产品已开始送样测试。
触觉传感器多技术路线并行,追求极致性能,美企领先,中国企业未来可期。
触觉传感器追求高灵敏度、高集成度、高延展性、成本低,以便获取物体信息,提升灵巧手抓取的力和力矩的控制效果,对硬件、生产工艺、算法均要求高。目前多技术路线并行,短期看,压阻式传感器技术难度低、成本可控,更多在中低端领域放量;而电容式及电磁式性能更优,抗干扰能力提升后,放量潜力大;视触觉传感器理论上限高,随数据积累及大模型成熟,同时集成度提升后,未来潜力大。格局上,美企领先,但中国企业加速布局,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