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氢能行业暖风来袭,京城机电股份迎“风”而上?
据智通财经了解,自2月15日以来,港股市场的氢能源概念股连续多个交易日录得上涨,累计涨超10%。与此同时,相关个股也于期内持续走高,以京城机电股份为例,公司已连续五个交易日录得上涨,于2月26日,公司股价盘中一度涨超11%,涨幅位居一众氢能股之首,不过涨幅随后收窄,公司股价最终收涨1.63%,报2.49港元。
其实,今年以来,京城机电股份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并不乐观,单单1月份整月,公司股价就已累跌超15%。不过在2月5日创下1.99港元的年内低位后,公司股价便掉头向上,截至目前已累涨超20%,但相较于3.72港元的年内高位仍有较大差距。
随着交通部发布氢能新政,在政策利好的催化下,京城机电股份的估值回升之旅能否持续?
政策利好来袭,行业前景备受期待
据智通财经了解,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
在试点内容方面,
对于预期成果,
此外,据
有分析指出,未来我国将会超常规发展低碳新能源,而氢能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领域。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此前曾指出,氢能的高品质能源特性决定了氢能将在未来能源革命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需要我们从我国国情和能源绿色转型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绿色低碳和经济实用为方向,强化氢能与电能的互补融合,充分有效发挥氢能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中的突出作用,稳步提升氢能在新型能源体系中的战略定位。
而据中汽协公布2023年12月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数据,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当月产销分别约为1300辆、1500辆,同比增长分别为98.8%、149.1%;2023年全年产销分别约5600辆、5800辆,同比分别增长55.3%、72.0%。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创历史新高,单月首次破千。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随着廉价氢气供应的增加和储运成本的降低,燃料电池汽车的经济性将进一步提高,有望在交通领域实现大规模应用。国金证券研报称,伴随各地政策细则出台与补贴落地,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销有望持续高增长,2024年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将进入放量提速期。中信证券也指出,展望2024年,政策效应有望不断累加,FCEV和绿氢产业链发展均有望提速,产业预期料将得以修复。
不过也有机构认为,当前氢能领域还处于发展最早的阶段,从关键零部件到系统、成套设备,再到下游示范应用,氢能行业亟需开辟新应用场景,未来发展前景还需要等应用场景真正跑通之后再做观察。
华福证券强调,氢储运作为氢能产业的重要环节,是氢能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关键因素,其核心技术、关键设备与材料环节有望受益。据GGII预测,到2025年国内车载储氢系统市场规模为59亿元,2030年国内车载储氢系统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28亿元,2022年到2030年年复合增长率为58%。
基本面表现波动,股价升势能持续多久?
在这样的背景下,持续发展储氢瓶业务的京城机电股份受到市场的关注。
智通财经京城机电股份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出资设立的大型装备制造业公司,以数控机床、印刷机械、气瓶产业和发电设备为优先发展产业,主要产品包括钢制无缝气瓶、缠绕瓶、低温瓶和低温储运装备等,公司早在1993年就登陆港股市场。
近年来,京城机电股份的业绩表现可谓波动。2018-2022年五年间,京城机电的收入分别为11.22亿元、11.26亿元、10.88亿元、11.83亿元及13.72亿元,归母净利润则为-0.94亿元、-1.3亿元、1.56亿元、-0.23亿元及0.18亿元。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公司实现扭亏为盈主要得益于期内完成实施购买北洋天青80%股权项目,使得公司将业务拓展至智能制造板块,进而带动公司盈利水平的提升。
而2023年公司再次陷入亏损。据智通财经了解,公司早前发布盈警公告,预计2023年度亏损介乎4600万元至5500万元,相较上年度净利润1830万元。公司表示,期内的预期亏损主要是因为出口业务贡献下滑,同时公司加大了氢能储运关键技术研发,研发投入大幅增加,以及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增加较多。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来,气体储运都是京城机电股份的最主要业务板块,以2022为例,气体储运产品为公司贡献了近88%的营收。而针对氢能业务,公司于近两年的财报中多次指出“将继续加大氢能业务的发展力度,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
综合来看,随着氢能行业的政策利好陆续出炉,车载储氢系统成为氢能车大规模商用重要突破口,以氢能业务作为未来重要发力方向的京城机电股份定将持续受益。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从公开数据来看,现阶段京城机电股份的储氢瓶等氢能相关产品的销售收入相比公司其他主营产品占比较小,对公司业绩贡献度有限。与此同时,公司基本面表现也显得颇为波动。长期来看,在氢能业务尚未成气候的当下,公司的基本面或难以支撑其股价的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