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快讯

真香定律再现,增程式汽车赛道风云再起

时间:2025-06-17 15:41 阅读:

  宝马计划在第六代X5、第六代X3以及2026年推出的第二代X7上评估增程动力配置,还携手采埃孚联合开发新一代增程,计划与第六代电驱动架构结合,首次在增程系统中应用800V高压架构,搭配宁德时代定制NMC圆柱电池,CLTC综合续航有望突破1000公里。

  现代汽车也将于2026年底前推出中型SUV的增程式电动汽车版本,预计续航里程超过560英里,将在现代和捷恩斯品牌下销售。

  另外,日产公司正在考虑提供部分中型和大型SUV的增程式版本。日产方面认为,与纯电动汽车相比,增程式电动汽车在牵引和拖曳方面具有优势,允许更大的续航里程,而无需配备大容量电池,同时还能实现更快的加油。

  合资车企对增程式汽车的态度发生重大转变,国内造车新势力同样如此。一直致力于纯电路线的小鹏汽车已经高调布局增程式路线。小鹏汽车方面指出,小鹏汽车的增程车项目于2024年上半年完成了核心零部件定点,首款增程车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量产。

  还有消息显示,小鹏汽车至少规划了5款增程车型,包含轿车与SUV,首款增程车型将基于X9开发而来。

  相较于小鹏汽车的高调,小米汽车略显低调。消息显示,小米也正在开发增程车型,并将在未来三年内推出包括增程式SUV在内的四款新车型。不久前,定位高端增程式大六座SUV、或定名小米YU9的新车谍照被曝光。

  
 

  初步预测,从2025年下半年到2026年,新增了多家车企布局增程式电动车市场,其中包括尚界、智己、一汽-大众、广汽丰田、现代、宝马等。此外,还有长安深蓝、阿维塔、问界、尊界、极氪、奇瑞星纪元系列和比亚迪的仰望系列等众多新车型确定将于2025年上市增程车型,价格涵盖15-100万元区间。

  增程式技术重启的背后,是中国市场的深刻变革。

  中国地域辽阔,消费者对于汽车的续航里程有较高要求,以满足长途旅行、跨城市出行等需求。作为全球最大单一汽车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突破43%,但充电基础设施区域失衡,72%的消费者认为CLTC续航至少600公里才算“心理安全线”。

  理想汽车的市场表现,成为增程式汽车崛起的关键催化剂。理想汽车2024年以50.3万辆销量跻身全球新能源车企前十,全系增程车型CLTC续航超1000公里,L9单车型月销稳定在1.5万辆以上。

  理想汽车的优异成绩,不仅证明了增程式技术在市场上的可行性,也展现了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为其他车企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从而促使更多企业重新审视和投入增程式汽车的研发与生产。

  
 

  或许正因为如此,在多次尝试纯电市场未获成功之后,广汽丰田开始转向了增程式技术路线,希望以此扭转在中国市场的颓势。日前,广汽丰田在科技日活动中宣布了一个战略转变:全新一代汉兰达和赛那将采用增程动力系统,并由中国工程师主导研发,将丰田的混动技术积淀与中国市场对增程路线的偏好相结合。

  增程技术重获市场的认可和重视,也与其自身优势有关。

  增程式汽车在电池电量不足的情况下,可通过燃油发电机为电池充电,从而极大地延长了车辆的续航里程,有效解决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担忧,使其在长途旅行或充电设施不完善的地区也能自在行驶。

  这也说明,增程式汽车具备的最大优势之一是优秀的续航里程。例如,小鹏的鲲鹏超级电动体系综合续航超过1400km;零跑C11增程版的CLTC综合续航为1200km。同时,与充电桩相比,覆盖更广更丰富的加油站,可以有效缓解用户的里程焦虑。

  另外,相较于传统燃油车,增程式汽车在日常使用中可更多地依赖电能驱动,本相对较低,从而为用户节省了可观的燃油费用。在一些城市,纯电行驶里程占比高的话,使用成本优势更为明显。

  从制造角度来看,相比纯电动汽车,增程式汽车无需过度依赖大容量电池组来实现长续航,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车辆的制造成本,使其在市场上具有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同时,其技术相对成熟,既能保留纯电动汽车的驾驶体验和环保优势,又能借助内燃机解决续航和充电焦虑问题。

  可油可电的特性将会特别吸引经常长距离通勤或旅行的消费者。业内人士分析,中国许多地区的充电基础设施仍然滞后,这使得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还存在一定的顾虑。增程式电动汽车避免了这一问题,能够吸引充电不便的消费者。

  尽管增程式技术目前势头强劲,但其是否是最终答案仍存争议。

  增程式并非被所有车企青睐,长城汽车总裁穆峰直言“打[*]不做增程”,其Hi4混动架构通过两挡DHT实现全域能效优化,WLTC馈电油耗低至5.5L/100km。

  蔚来则以“换电+纯电”模式对抗增程,十年累计投资100亿元构建换电体系,单站日均服务能力达300车次。这背后是不同车企基于自身技术积累、市场定位和资源禀赋的战略选择。

  另外,坚持纯电技术路线的一方认为,固态电池的量产将为纯电阵营带来希望,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预计全固态电池2027年开始装车,2030年实现量产,其安全性、能量密度高等优势有望扭转纯电车型的续航和补能劣势,这或许将重塑技术路线格局。

  大众品牌全球CEO施文韬在认为,增程式技术在中大车型上具有独特优势,而小型车领域纯电仍是最优解,这或许预示着未来十年“大型车增程化、小型车纯电化”的市场趋势。

  还需要注意的是,增程式汽车在高速等场景下会出现比燃油车油耗更高的情况,其能量传输过程中的损耗问题也有待进一步优化。此外,增程系统的体积和重量相对较大,可能会影响车辆的设计和空间利用率。

  
 

  尽管增程式汽车技术路线在当下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看来,增程式不是过渡,而是未来全球汽车主力,其绿色、安全、长里程特性将助力碳中和。

  “第一,增程式将逐渐成为汽车的主流,为碳达峰做贡献;第二,绿色液体燃料充足后,包括甲醇乙醇,增程式不再烧油。”杨裕生院士认为,绿色、安全、长里程、廉价的增程式将伴随人类实现碳中和。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增程式汽车会长期发展下去。

  增程式汽车的崛起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程式汽车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多元化技术路线的中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其未来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以推动增程式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