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自媒体不实报道引发舆情 打击网络虚假宣传亟待法律规范
有的企业甚至在监管部门责令整改后,还在互联网上散播不实信息。
居多。
中,居然还夹杂着大量未经核实的臆造信息。
还一再强调当事人的偷逃税行为已被证实。
还明确指出,由于当事人被举报偷逃税,导致中国软件对易鲸捷的战略投资搁置了两年,而近日中国软件重启此项投资,背后存在神秘推手。
都有可能关系到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的利益,要确保文中每一个信源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不能为博人眼球,而做了不实信息的传声筒,或是夸张、篡改原有信息。
的现象,网络监管部门此前已有关注。早在2019年7月,上海网信办便发布公告称,上海鸣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运营的“环球老虎财经”网站及自媒体号以爆料揭露内幕、翻炒旧闻、违规自采等方式,对企业进行所谓的舆论监督报道。该互联网企业在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情况下,违规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已严重扰乱网络信息传播秩序。
的原因之一,而这些舆论监督报道背后所产生的利益不言自明。
与攻击,企业与企业高管往往是敢怒不敢言,常常选择沉默来降低事件热度,或者去寻求其他方面的合作。
的内容失实,侵害其名誉权的,有权请求该媒体及时采取更正或者删除等必要措施。但有时即使企业有足够证据证明媒体报道内容不实,可在与媒体沟通更正或删除新闻报道时也要花费很长时间,这便导致不实新闻报道在网络上传播的时间更久,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大。
出现与事实不符,导致企业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地位和声誉受损,影响企业正常提供相应产品或服务,或造成企业破产等严重后果,则媒体将面临因其报道内容失实而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风险。
负面或虚假消息对企业进行敲诈勒索、牟取非法利益,则该媒体及其主要责任人可能因此涉嫌刑事犯罪而被追究责任。
依法净化网络生态
互联网虽然是一种可以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信息技术,但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为了净化网络空间,中央网信办协同有关部门近年来针对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网络水军等问题多次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
今年3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关于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会上具体介绍了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相关情况,重点包括10个方面的整治任务,其中之一便是“清朗·规范网络传播秩序”专项行动。
具体来看,该专项行动是面向网上新闻信息重点生产、传播平台,分阶段开展规范网络传播秩序专项整治。加大网上新闻信息传播源头治理,把牢导向关。严打重点传播平台违规采编、超范围、篡改新闻标题、违规PUSH弹窗推送等行为。深化“自媒体”涉新闻信息网络传播乱象治理,集中清理违规账号和信息。
2017年6月1日,我国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但该项法律更侧重于维护网络空间主权与国家信息安全,对于网络暴力、虚假新闻传播的规范与法律责任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