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万亿级市场拉开帷幕!光热储能站上风口 上市公司竞相布局
光热发电概念持续发酵,细分的熔盐储能板块表现强势,蓝科高新拿下两连板,龙头股首航高科最近一个月股价涨超八成,自4月27日的阶段低点迄今股价累计最大涨幅达137%。
政策方面,西部证券分析师李华丰8月3日发布的研报中指出,我国光热产业起步于“十二五”、快速发展于“十三五”,本土光热产业链基本形成。2022年3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表明,十四五将推动光热发电与风电光伏融合发展、联合运行,因地制宜发展储热型太阳能热发电。
此外,东北证券分析师王凤华8月1日发布的研报中指出,光热储能作为清洁能源调峰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支持力度大。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方案的通知》中指出:“积极发展太阳能光热发电,推动建立光热发电与光伏发电、风电互补调节的风光热综合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光热储能+多能互补进入快速发展期。
光热发电特有光热转换过程,自带储能本领。中航证券分析师邹润芳1月14日发布的研报中介绍称,光热发电是一种全新的太阳能利用方式,其能量转化过程为“光-热-机械-电”。由于大规模储热系统的存在,光热发电可实现连续、稳定、可调度的高品质电力输出,因而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邹润芳指出,按照IEA预测,中国光热发电市场到2030年将达到29GW装机,到2040年翻至88GW装机,到2050年将达到118GW装机,成为全球继美国、中东、印度、非洲之后的第四大市场,照此看来,光热发电万亿级市场才刚刚拉开帷幕。
邹润芳指出,熔盐储能技术蒸汽系统主要由熔盐材料、熔盐储罐、熔盐泵、电加热器、换热器、除氧器、控制系统和各种水泵以及管道阀门等组成,因其较高的系统效率、较大的成本下降空间,成为最主流的光热发电技术路线。
熔盐储能在供热、供蒸汽场景具备天然优势,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光伏光热储能一体化、零碳智慧能源中心是熔盐储能的三大主要应用。浙商证券分析师邱世梁等5月20日发布的研报中预测,根据国家发改委《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十四五”期间火电灵活性改造目标为2亿千瓦,按照每千瓦500元测算,熔盐储能仅在火电灵活性改造市场规模即超千亿。并且,根据CNESA统计,熔盐储能在2021年的全球储能市场的累计装机规模排名第三,占比1.6%,中国市场熔盐储能占比约1.2%,具备提升空间。
杨阳统计,2022年招标/签约/建设中的熔盐储热项目达16个,总装机规模达3074MW,其中甘肃省金昌市高温熔盐储能绿色调峰电站储能规模达到600MW/3600MWh,熔盐储热项目规模大型化趋势明显。产业链方面,李华丰指出,光热电站的建设产业链长,对产业有较强的拉动力。在国家首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中,设备、材料国产化率超过90%。具体来看,首航高科布局系统集成、发电、聚光、吸热、储热/换热环节;西子洁能布局系统集成、发电环节;中国重工和川仪股份布局储热/换热环节;东华科技布局储热/换热环节。
不过,国海证券指出,熔盐储能成本较高,在50%转化效率的情况下度电成本约0.886元/kWh.此外,熔盐储能在换热系统中高温熔盐与水换热,产生水蒸汽,驱动涡轮机工作阶段能量浪费较多,能量利用率较低,且熔盐中含有的氯化盐、碳酸盐、硝酸盐对熔融罐、管道等设备具有一定腐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