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闻泰收购安世半导体分析(闻泰收购安世半导体)
中企欲收购英最大芯片制造商?美媒率先报道,国内频现“冷看客”
7月5日晚,闻泰 科技 发布公告官宣,该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Nexperia)拟收购英国最大的芯片生产商Newport Wafer Fab(简称“NWF”)。
如果本次交易顺利完成,安世半导体将持有 NEPTUNE 100%股权,并通过 NEPTUNE 持有 NWF 100%权益。
通过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在此前的报道,约价值63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5.64亿元)。相对于现在一台极EUV(光刻机)的售价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价值来说,此次收购的规模在半导体行业用“毛毛雨”形容不为过。
他说,他很惊讶这项收购没有根据英国4月份出台的《国家安全和投资法案》进行审查。“ 我必须要再次强调,在我看来,英国领先的200mm晶圆、半导体技术开发以及生产设备被一家中国实体收购是是一个重大的经济和国家安全问题。”
一位消息人士告诉CNBC:“这是在把英国仅存的最大的先进半导体工厂就这么卖给中国,但英国政府什么也没做。”他认为,英国至少应该试着拿到10亿美元。
事实真的如此吗?
虽然英国号称此次交易的企业“NWF”是国内最大的芯片生产商,但无论是从产能(月产35000片)还是工艺(0.18μm 到0.7μm)上都不能同欧洲传统巨头们相提并论。
何为冷看客?咱们下面慢慢解释。
马上成为中企的“NWF”始建于1982年,虽然在规模上不能与世界一流的巨头相提并论,但在制造高端硅器件方面拥有多年的经验,目前每月产能约为35000片2000mm晶圆。同时它还拥有各类半导体技术,比如使用晶圆减薄方法的MOSFET和沟槽栅极(Trench)IGBT到CMOS、模拟和化合物半导体等等。
中企安世半导体之前是此前“NWF”的重要客户,并在2019年通过投资成为该企业的第二大股东。安世半导体称, 今年的这次收购将有助于公司生产更多的芯片,满足不断飙升的芯片需求。
事情就是这么一件事情,此次收购要是搁以前在半导体行业连个“响屁”都不算,但现在不同了。
“200纳米买来干啥?我们28的都量产了,200的在雅迪上用吗?” 此类言论真的多如牛毛。
一、 200mm并不是200纳米,相信每个初中生都应该知道,mm是毫米,nm才是纳米。
很明显此次收购的是一家生产晶圆的企业,而非直接加工芯片的企业,硅片、晶圆、芯片都有本质上的区别。
二、 不同于我们想象中手机“芯片”的规格一样,晶圆理论上越大越好(直径越大,芯片成本越低,当然需求的工艺要求会更高)。目前我国能自主生产的硅片多以6英寸(156mm)为主,8英寸(200mm)和12英寸300mm大尺寸集成电路级晶圆依赖进口还是比较严重。
三、 合并、收购一家企业并不只是看到它的产能、营收、效益(如果它好得出奇,也不至于被收购),同时还有它的从业几十年的经验、技术(有没有专利咱们不好下判断)。
回到我们的问题,什么是“冷看客”?
在这场毫无硝烟的 科技 大战中,恰巧有这么一批人。对于国内的 科技 发展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只会“毫无道理”的质疑;对于深处“硝烟”中的企业的困境幸灾乐祸、拍手叫好。
虽然现在每天都有人谈论“芯片”、“光刻机”、“半导体材料”、“光刻胶”之类,但真正科普的文章已经没人去看,越来越多的自媒体也趋向于“流量文”、“沸腾文”的写法,这样做的后果就导致有越来越多的网友出现“反感”的情绪。这是其中一个原因,但这也不足以排除我们心中的“看客”心理。
最后还是给大家带来几张《央视新闻》制作的“芯片的制作”简易流程图,大家在看的时候,不妨多去延伸一下,比如里面提到的“掩膜”是什么,做什么用的?“光刻胶”又是用在哪一个步骤?
这样下来,就会对“芯片”制造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
-END-
闻泰科技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成立于1993年的闻泰 科技 ,经过28年的发展成为了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和通讯(ODM)企业。对于主营的半导体和通讯两大业务板块,已经形成从芯片、晶圆制造、半导体封装测试到通讯端、服务器、笔记本电脑、IoT、智能硬件、 汽车 电子产品研发制造于一体的产业布局。
从其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闻泰 科技 的首席执行官张学政,在时代的变革中每次都能把握好风口,让公司立于不败之地。
虽然主营业务是手机ODM,但是还包含平板、智能硬件的设计与生产。ODM这种设计有别于其他外包产品,这种设计理念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主要包括软件设计、硬件设计、结构设计、模具设计、ID设计、PCBA设计、UI设计等。除了研发业务版块,还具有产品加工生产能力比如五金件生产、SMT贴片、CNC加工、组装包装等。由于具有较强的整机交付能力,与海内外知名品牌有密切的合作。
根据权威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统计的2020年手机ODM市场占有率显示,闻泰 科技 以2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位。排名前三的有华勤通讯、闻泰 科技 、龙旗集团等。其中华勤通讯以33.5%等市场份额占据第一位,增长率为84%。从数据中可以看出,ODM正在向头部品牌集中。
在2018年收购安世半导体之后,闻泰 科技 正式进军半导体。虽然进入此领域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安世半导体是全球知名的半导体IDM公司,是原飞利浦半导体标准产品事业部。拥有着60多年的半导体研发和制造经验,总部和工厂均位于国外,年产量超1000亿颗。据最新消息,闻泰 科技 已经实现了对安世半导体100%控股。
近日,闻泰 科技 公布了2020年的年报以及2021年第一季度的报告。报告中显示,2020年全年营业收入为517.07亿元,同比增长24.36%,归母公司利润24.15亿元,同比增长92.68亿元。2021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19.91亿元,同比增长8.3%,归母公司利润6.52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半导体业务Q1营业收入为33.72亿元,毛利达34.1%。账目现金流达66.14亿元同比增长43.17%,可以看出现金流比较充足。
最近几个月,闻泰 科技 加快并购步伐,积极布局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底层供应链。2021年2月以来,闻泰 科技 收购了欧菲光旗下的广州得尔塔影像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并且拟以现金方式购买广州得尔塔影像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以及江西晶润光学有限公司拥有的相关设备。交易金额为24.2亿元。2021年4月12日,闻泰 科技 正式公告闻泰 科技 与格力创投共同出资设立珠海得尔塔公司。
总而言之,我认为,闻泰 科技 是一家以通讯和半导体为核心的 科技 企业,正在搭乘着时代的风口快速发展。不过由于新冠肺炎这只“黑天鹅”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未来发展的还有待于观察。文章的最后,大家如果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会积极地回答,大家共同的成长与进步。
闻泰科技为何跌跌不休
减持!减持!
5月10日,湖北上市公司闻泰 科技 (600745)的一则公告,让众多投资者傻了眼:2020年7月21日至2021年5月6日,三家大股东累计减持股份已接近公司总股本的5%。
当日,闻泰 科技 股价创下77.87元的新低,收盘价相比去年7月高点跌幅已超50%,市值蒸发1000多亿元。而2019年,闻泰 科技 曾以337.8%的涨幅成为当年湖北股王。
年报显示,闻泰 科技 2020年实现营收517.07亿元,同比增长24.36%;归母净利润24.15亿元,同比增长92.6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1.13亿元,同比增长91.13%。
高增长业绩态势下,股价却跌跌不休,还频频遭大股东减持。闻泰 科技 究竟怎么了?
抢占智能手机先机
要弄清楚闻泰 科技 股价涨跌的原因,就得回顾下闻泰 科技 的前世今生。
闻泰 科技 成立于2006年12月,最初的主营业务为无品牌手机开发。彼时,山寨手机仍有较大市场,闻泰 科技 顺势成长为一家大型IDH公司(手机主板设计商)。
2007年,苹果iPhone问世,手机开始向智能化转型。此次转型,不仅对传统手机制造商是巨大冲击,对包括闻泰 科技 在内的手机主板设计商也是致命打击。
闻泰 科技 创始人张学政决定转型。2008年,闻泰 科技 投资8000万美元在浙江嘉兴建设手机制造厂,由IDH变身为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即为品牌客户提供产品设计制造的企业)。相比IDH业务,ODM除了主板设计外,还参与手机生产,由产业链上游延伸到下游。
在业内,这被认为是闻泰 科技 的第一次“豪赌”,因为主板设计与手机制造,虽说相互关联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
这一次,闻泰 科技 “赌”对了。随着2010年iPhone4的横空出世,全球很快迎来了智能手机热潮,闻泰 科技 因为提前布局而接到大量订单,在智能手机ODM领域崭露头角。
但真正奠定闻泰 科技 市场地位的,则是与小米的合作。
2013年,刚站稳脚跟的小米希望推出红米品牌抢占低价手机市场。小米走的是轻资产路线,没有自己的工厂,与闻泰 科技 专注于ODM业务恰好优势互补,双方一拍即合。
与小米合作后,闻泰 科技 走上了快车道。2015年,闻泰 科技 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ODM企业。当年,闻泰通过借壳中茵股份,成功登陆上交所,奠定了国内ODM第一股的地位。(相关阅读:帮小米造手机的湖北企业,今年股价涨了三倍)
不过,即使坐上ODM头把交椅,闻泰 科技 也并非没有隐忧。
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ODM行业逐渐到达天花板。一方面,手机ODM市场蛋糕变小了,手机出货量已经从2017年的4.91亿台跌到了2020年的3.08亿台,累计下降20.8%;另一方面,闻泰 科技 在2019年获得三家新客户后产能呈现集中释放,后续产能很难获得持续增长。
这种担忧体现在财报上,则是业绩下滑。2018年,闻泰 科技 净利润猛降81%,形势危急。
ODM之后,闻泰 科技 的未来靠什么?此时,张学政正在酝酿第二次“豪赌”。
“蛇吞象”收购一战成名
2019年,闻泰 科技 以268.54亿元交易对价收购了安世半导体79.98%的股权,正式进军半导体行业。(相关阅读:湖北上市公司“芯”路历程)
安世半导体的前身是恩智浦的标准产品事业部,总部位于荷兰奈梅亨。2017年开始单独运营,专注于分立器件,逻辑器件及MOSFET器件的生产设计销售,是全球功率半导体龙头。
完成此次收购后,闻泰 科技 成为中国最大的半导体上市公司,填补了我国在高端芯片及器件的技术空白,这是中国资本第一次买到国际一流公司的核心技术及优质资产,对整个中国半导体行业具有非凡意义。
成功收购安世半导体,除了直接推动闻泰 科技 营收和利润增长外,还有望为其打开欧美日韩渠道。在 汽车 电子、笔记本电脑、通信模块等领域,闻泰 科技 已经积累了一批国内客户,而拿下安世以后,闻泰 科技 有可能通过安世获得欧美日韩客户,从而打开广阔的全球 汽车 电子、笔记本电脑和通信市场。
张学政曾在公开采访中表示,“新一代信息浪潮的代表性技术是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这一切实现的基础和核心是芯片、半导体技术。而在主要的半导体终端应用中, 汽车 电子的增速最快,也是闻泰 科技 押注的重点”。
闻泰 科技 一战成名。只用了3年时间,闻泰 科技 就完成从低毛利率的手机代工厂到A股高 科技 半导体厂商的华丽转身,市值从借壳上市的35.8亿元暴涨至最高1800亿元,涨幅接近50倍。
巨额商誉风险隐忧
作为“ODM+半导体”双龙头企业的闻泰 科技 ,并未止步于收购国际一流半导体大厂安世,又将目光锁定到苹果产业链。
3月29日,闻泰 科技 发布公告称,已与欧菲光就收购境外特定客户摄像头模组业务达成一致,闻泰 科技 将以24.2亿元完成对该业务的收购交易。而欧菲光的境外特定客户,主要指苹果。
Wit Display首席分析师林芝认为,闻泰 科技 收购摄像头模组业务,可以弥补闻泰 科技 供应链的不足,降低代工成本,获取更大利润。当前智能手机核心卖点是照相功能,即摄像头模组、图像传感器等,收购相关业务就等于抓住了手机产业的核心之一。
有观点进一步指出,完成欧菲光相关业务资产收购后,闻泰有望以此为跳板,进一步切入苹果相关产品的代工市场,甚至成为苹果主力供应商之一。
与欧菲光一样,闻泰 科技 同属“果链”公司上的一环,主要为苹果提供移动及可穿戴设备领域产品。摄像头模组处于产业链中游,能够与闻泰原有的ODM业务进行配合,也可以与产业链上游安世半导体元器件形成局部闭环。
这一次,被认为是闻泰 科技 的第三次“豪赌”。然而,市场担忧,在苹果庞大的供应链体系中,闻泰 科技 、欧菲光的存在感并不是很强。而在苹果不断的创新和升级中,随时有被踢出苹果供应链的风险。此前,市场上就一度有欧菲光被踢出苹果供应链的传闻。
此外,频频收购带来的偿债风险和巨额商誉风险,如梦魇般缠绕着闻泰 科技 。 从几次收购结果来看,闻泰 科技 以借款方式收购安世前后共花了331.24亿元,商誉占净资产的比重约为80%,如此巨额商誉始终是悬在闻泰 科技 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末,闻泰 科技 商誉为226.97亿元,与净资产的占比高达78.3%。其中,约213.97亿元为收购安世控股交易所形成。按现行会计准则,商誉要进行减值测试,一旦确认需要减值,将会对公司业绩造成较大冲击。
而且,公司亮丽业绩并未带动二级市场股价暴涨。2020年,闻泰 科技 股价仅上涨7.1%,落后于大盘13.87%的涨幅。进入2021年,闻泰 科技 股价持续下跌。截至5月11日收盘,今年该公司股价累计下跌17.97%。5月10日,该公司股价最低触及77.87元,创10个月以来新低。
股价低迷,闻泰 科技 大股东也不断减持股份。5月10日,闻泰 科技 公告称,公司大股东康旅集团、云南融智及云南工投于2020年7月21日至2021年5月6日,减持公司股份合计6073.5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88%。
分析人士认为,悬在空中的巨额商誉以及未来发展存在的较大不确定性,或许是该公司股价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
撰稿丨黎知停
丨刘定文 胡馨月
闻泰被谁收购了
没有被谁收购。
根据闻泰科进的官方信息显示,是闻泰科进一步收购安世集团,闻泰科技将拥有安世集团79.98%的股份权益,成为中国最大的半导体上市公司。
闻泰科技是全球领先的集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于一体的基础半导体、光学/显示模组、产品集成企业。
安世半导体股票代码是什么?
91110105MA00AQ5N23。安世半导体(experia)是一家荷兰半导体公司,前身为恩智浦的标准产品事业部,于2017年初开始独立运营。安世半导体为整合器件制造企业(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即IDM),拥有自己的设计、制造及封装工厂,2018全年生产总量超过1000亿颗稳居全球第一,在模拟半导体领域实力强大,旗下产品涉及极具发展潜力的5G移动通信、智能汽车、物联网等热门领域。2019年6月,中国闻泰集团斥资268亿收购荷兰安世半导体(experia)的交易被证监会批准。2019年12月,安世半导体董事会完成了改选及相应的变更,闻泰科技董事长张学政正式就任安世半导体董事长。
拓展资料:
股票代码怎么区分?
2022年有很多种股票代码,我大致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
1、A股 A股是指人民币普通股票,是由我国境内公司发行,供境内(不含港澳台)投资者交易的股市。 沪市A股的代码一般开头数字是600或601,深市A股的开头数字一般来说是000。
2、B股 B股是指人民币特种股票,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供投资者以美元或者港币交易的股市。 沪市B股的代码通常情况下都是用900打头的,深市B股是以200作为打头数字。
3、创业板 创业板还有一个名字要二板市场,因为上市的要求不是那么高,成长空间大所以都是中小型和创业型公司,这类企业就是近几十年成立起来的、业绩比较普通,但是成长空间相对来说比较大,和那些嗅觉比较灵敏的股民适配度非常高。 创业板的代码打头数字为300。
除了这些常见的板块,一些带字母的股票也不罕见,比如XR、XD、*ST等等,那这些代码又是什么意思?
1、XR 这个代码表示这类股票已经被除权了,这就意味着以后带有XR的股票,在以后分红的时候,将失去分红的权利。
2、XD 这类股票是除息,也就是说不再享受派息的权利。
3、ST 简单来说就是带ST的这类股票都是连续三年亏损的公司,对于新手来说千万不要看有退市风险的股票。 Ps:新手炒股的话,我还是建议选择那些龙头股,发展前景好、盈利稳定,和那些刚上市的公司相比,风险相对小一些。这里我也总结了各行业的龙头股,点击链接即可免费领取:
半导体之王闻泰科技市值惨遭腰斩背后,是被市场低估还是徒有虚名
闻泰 科技 成立于2006年12月,最初的主营业务为无品牌手机开发IDH。2008年,闻泰 科技 投资8000万美元在浙江嘉兴建设手机制造厂,由IDH变身为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即为品牌客户提供产品设计制造的企业)。
由于闻泰 科技 和苹果还有小米合作,闻泰 科技 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ODM企业。但随着手机出货量自2017年达到顶峰后,手机连续几年下降,由此造成闻泰 科技 业绩止步不前为了扭转局面,2019年,闻泰 科技 以268.54亿元交易对价收购了安世半导体79.98%的股权,正式进军半导体行业。
这次收购,可谓震撼了中国半导体行业和整个资本市场。让闻泰 科技 从手机代工工厂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半导体上市公司,填补了我国在高端芯片及器件的技术空白,这是中国资本第一次买到国际一流公司的核心技术及优质资产。收购安世半导体,不仅推动了闻泰 科技 营收和利润增长外,还有望为其打开欧美日韩渠道。
而且通过这次收购,闻泰 科技 的主营业务形成了通信和半导体两大业务板块,目前已经形成从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半导体封装测试到物联网、通讯终端、笔记本电脑、IoT、 汽车 电子产品研发制造于一体的庞大产业布局。
受此影响,闻泰 科技 在股票市场上,可味一路高歌,从2019年8月股价从38元启动,到2020年2月,短短半年时间涨到171元,涨幅高达450%,市值高达两千多亿,成为A股市场半导体市值最高的企业,成为A股市场最瞩目的明星之一。此后闻泰 科技 虽然开始回调,但很快又重新开始了上涨到167元高位,市值重回两千亿高位。正当市场对闻泰 科技 给予厚望,期待闻泰 科技 能给投资者带来更多惊喜时,然而这次上涨并没有持续,很快又迎来了下跌,让人意外的是,这次下跌不是简单的回调,而是一路暴跌,即使期间闻泰 科技 发布多次利好消息,但股价每次反弹之后,迎来却是加速下跌,如今距离高点,市值惨遭腰斩,导致无数抄底的投资者深套其中。
为何半导体之王闻泰 科技 去年7月份后,股价一路下挫,市值蒸发超千亿。是市场错杀还是半导体之王名不副实,投资者到底在担心什么?
一、闻泰 科技 收购欧菲光果链业务,不被市场看好。2020年3月29日,闻泰 科技 发布公告称,已与欧菲光就收购境外特定客户(苹果)摄像头模组业务达成一致,闻泰 科技 将以24.2亿元完成对该业务的收购。闻泰 科技 收购摄像头模组业务,可以弥补闻泰 科技 供应链的不足,降低代工成本,获取更大利润。但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和闻泰 科技 、欧菲光的果链业务并不是很突出,随时有被踢出果链业务的危险。而且投资果链业务投入巨大,获得的利润并不高,一旦失去苹果业务,将会带来巨额损失。如今年欧菲光计提因失去苹果业务造成的损失高达二十多亿,一次计提损失比之前在苹果获得业务赚取的利润还多。
二、频繁收购带来的偿债风险和巨额商誉风险,无疑为闻泰 科技 带来一颗定时炸弹,随时有引爆的危险。闻泰 科技 以借款方式收购安世前后共花了331.24亿元,商誉占净资产的比重约为80%,如此巨额商誉始终是悬在闻泰 科技 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特别是近几年A股市场的巨额商誉减值,给投资者带来无数次巨额损失,面对闻泰 科技 的巨额商誉,投资者心有余悸。
三、业绩放缓,引发投资者对闻泰 科技 盈利能力的担忧。2021年4月30日闻泰 科技 发布业绩报告,2020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4.2亿元,同比增长92%。初一看,这业绩还是不错的,但是闻泰 科技 去年前三季度就已经盈利22.6亿元。也就是说,四季度该公司只盈利了1.6亿元,说明闻泰 科技 业绩明显的放缓。而今年一季度报告显示,闻泰 科技 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19.9亿和6.5亿,同比分别增长8.3%和6.5,这无疑进一步证实了闻泰 科技 业绩已经出现放缓,而之前闻泰 科技 上涨注定难以持续,引发市场对闻泰 科技 估计进行调整。由此带来的便是闻泰 科技 遭遇业绩和估值的戴维斯双杀。
综合以上来看,闻泰 科技 的股价是明显高估的,而且闻泰 科技 的半导体业务竞争力也不属于顶尖水平,闻泰 科技 半导体之王名不副实,徒有虚名,股价下跌,只是价值的正常回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