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热点

监管不让发公募债基了?5年前曾有窗口指导,影响多大?

时间:2024-08-07 22:25 阅读:

  有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公司申报债基节奏并没有停下,但是监管会根据市场情况调节下发批文的节奏。也有多家公募表示,最近一个月没有债基审批。

  当前基金公司并没有接到监管停发债基的明文指令或者窗口指导,不过近期债基审批明显放缓。据不完全统计发现,最近一次债基获批发行是5月22日拿到批文的招商中证国债及政策性金融债0-3年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基金。

  彼时,深圳某公募基金产品部总监对此表示,“此次窗口指导对常规债券基金的要求就是8月份以前受理的产品保留两只,其他的要撤回,8月份以后受理的产品可以全部保留,但是对于后续这类新产品审批的原则就是批一只报一只,首发规模不能超过10亿,成立之后六个月之内不能开放申购,只能开放赎回。”

  甚至有媒体列举了当时对于产品审核的要求:

  
 

  对于这一动作,业内的一种解读是,该窗口指导主要是为了公募基金在权益投资和固收投资上的结构平衡,限制债券基金扩张,并鼓励申报发展权益类基金。

  也有机构认为,众多债基的首发规模几乎全由银行资金在“撑场面”,被视作“普惠金融”的公募基金反倒成了机构定制的“重灾区”,这也是监管部门采取动作的重要原因。

  可能有人会问了,难道行业已经到了需要调节债基审批,以此倒逼权益基金发展的地步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过,近几年债券型基金的新产品审批政策一直在收紧。

  今年6月,一些上报或审批中的债券基金迎来新要求:零售型债券基金首发上限从原来80亿元调低至50亿元,而机构债券基金、利率债主题基金的首发上限也调低至60亿元。此外,利率债主题产品原来首发和持续营销的规模上限均为80亿元,目前将首发的规模上限调低至6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债基在收益上差距一般不会像权益类基金那么大,发行情况其实更倚重销售端而不是投资端,只要能谈好大渠道和大客户,中小公司也是有机会的。但是,如果收紧债基审批,指望在债基上做大但尚未有较多产品布局的公司,这个计划一定程度上将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