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头条

印度原料药交易

时间:2021-11-15 03:18 阅读:

  印度申请原料药GMP证书,需要至少合成三步吗

   是的 世界原料药第一大国是中国还是印度

   是印度,拿人试药好像是 中国还是印度,谁是世界原料药第

   中国原料药产能占世界60%以上
所以不可能有超过中国的 在哪里可以买到原料药,还有一些医药中间体

   朝鲜和韩国的关系有点象我们现在和台湾的关系
是二战时期的产物
在20世纪初朝鲜被日本吞并后,不愿做亡国奴的朝鲜人可分为3部分,一部分流亡中国,并得到当
时中国政府的同情和支持,组成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以金九为代表,在日本时期暗杀过日本将军,并
组织过以宣传为主的朝鲜义勇军。第二部分流亡美国做寓公,也在美国做过宣传抗日的工作,以李乘晚
为代表,第三部分是坚持在朝鲜和东北做抗日活动的人士,其中武装斗争能坚持到1945年的就剩下以金
日成为代表的共产党了。日本战败投降后,美苏将朝鲜按“三八”线一分为二,金日成随着苏联红军进
入北朝鲜,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成员和美国人熟悉的李乘晚随美国军队来到南朝鲜
。当时美苏已经开始对立,美国更是把苏联和共产主义当成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对手,因此美国压倒一切
的思想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反对共产主义。当时美国的朝鲜占领军司令霍奇曾组织过汉城市政委
员会的自由选举,但国外回来的人由于没有民意基础而大多落选,而坚持在本地**的左翼人士获胜(还
不算共产党)。结果吓坏了霍奇,最后他使选举作废(这可不是我编的,有历史记录)。并且还拒绝了
北朝鲜金日成呼吁的全国选举。在这期间,被称为大韩民国独立之父的金九被暗杀,当时以及至今人们
普遍怀疑是李乘晚所为,但无确凿证据。最后,美国支持李乘晚建立了正式的大韩民国政权,随之,苏
联也支持金日成建立朝鲜政权。李乘晚由于没有民意及干部基础,只得大量留用日本占领时期为日本服
务的军政人员,引起人民的反对,政权始终处于混乱状态。而北方政权由中国东北及苏联回国的共产党
组成,有一整套的政策和干部队伍,所以政权很快稳定,但由于立刻采用了社会主义制度,造成当时的
中产阶级大量南逃。
所以说,北朝鲜是由始终坚持抗日的人员组成,由于采用了社会主义制度,结果得到多数中下层人
民支持,少数人反对。南朝鲜最高层是美国回来的李乘晚,没有自己的干部,又排挤了中国回去的大韩
民国临时政府的成员,只能依靠当年为日本服务的伪职人员,人民怨声载道。
2、朝鲜战争是谁打的第一枪
要是问1950年6月是谁打的第一枪,现在已经很明确了,是北朝鲜。但南北两朝鲜自建立之初开始
,“三八线”上就枪声不断。在两个朝鲜建国之初,北朝鲜900万人,南朝鲜2000万人。北朝鲜回国的
骨干不过数千人,一切要自己从头做起(当然有苏联的支持),而南朝鲜是依靠了**留下的政权机构和
警备队(也有美国的大力支持),很快建立起10万人的队伍。所以开始南强北弱,金日成大呼和平,但
南方咄咄逼人。但北方共产党的工作效率远高于南方,苏联全力支援,特别是中国革命胜利后,又送回
了久经战阵的4个师力量的武装部队。美国对南方的支持有点三心二意,南方自己内争不断,结果北方
的力量超过了南方。
南北朝鲜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现在被分成两个政权,所以双方都要吃掉对方,并没有什么必
要去争论谁放第一枪,就看是谁先准备好了。结果,北方先准备好了。
3、美国为什么要介入朝鲜
当时冷战已经开始,中国陷入共产主义阵营已经让美国恼火。美国的思维一向比较直接,他把世上
所有的冲突都看作是共产主义和他所代表的自由世界之间的冲突。朝鲜枪声一响,美国立刻认为是共产
主义开始武力扩张了,如果失去了南朝鲜,接下来就是日本,然后也许就轮到美国了,于是他毫不犹豫
地介入朝鲜战争,同时把台湾国民党列入保护圈,从而激怒了中国共产党。
4、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介入朝鲜
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建立起全国政权。先不讲意识形态的问题,就历史来说,对任何一个中国政
府来说,朝鲜都是不可缺少的战略缓冲。一千多年前的大唐就支持朝鲜半岛北方的新罗对**本支持的位
于朝鲜半岛南方的百济,明朝又两次抗倭援朝,清朝末年援朝失败的后果大家也都看到了,如今美国首
先介入了台湾海峡,所以对中国来说介入朝鲜才是正常的,不介入反而是不正常的。美国人自己也说,
如果有敌对势力入侵墨西哥,美国在5分钟之内就会决定出兵。
5、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的意义何在
由于美国人对中国的蔑视,虽然美国也认为中国有能力组织起援朝的队伍,但决不相信中国敢于援
朝,所以队伍四处冒进。中国虽然已经决心援朝,但对美军实力也不清,有所顾忌。经过第一次交手,
打垮了南朝鲜几个团,美军一个营,摸清了美军的战力,树立了自己的信心,战果不大,意义重大。而
美国只是认为中国虽然参战,但实力不够,“不是一支不可辱的队伍”( 麦克阿瑟语)。
6、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意义何在
由于第一次战役后美国没有搞清中国军队的实力,认为在面对面的战斗中中国军队不可能是美军的
对手,所以继续分兵冒进,结果大败。在这次战役中,以“四野”为主的西线获得全胜,三面包围了美
军,但美军在损失了大量人员装备后,成建制地逃出了包围,这点大家没有异议。有异议的是东线,有
人说以“三野”为主的东线在包围了美军后,自身损失惨重,而美军最后冲破包围,携带装备和人员扬
长而去,是中国军队的失败。其实这只说到其一,没说到其二。当时在东线,中国军队缺衣少穿,还没
有重武器,但仍然毅然发起进攻,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其意义如下:中国
士兵排山倒海、奋不顾身的冲击,彻底扭转了美国对中国军队的蔑视,顿生敬畏。其“北极熊团”的被
歼,使得美军充分高估了中国军队的攻击能力,从此,美军一发现其侧后有中国军队出现,就立刻撒腿
就跑。在第二次战役后,美军从低估中国军队发展到高估了中国军队的实力,从清川江到“三八”线,
西线美军在没有接触的情况下向后狂奔了200多公里,东线多万美军也在只有少数中国军队逼近的
情况下,销毁了大量物资仓皇下海逃去。其实如果美军凭实力节节抵抗,步步后撤的话,中国军队要打
到“三八线”还不知要那年那月。战役后,东线个月才重新投入战斗,很多战斗骨干
在严寒中失去了战斗力,但他们的对手美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也是过了3个月才重新投入前线。冰天雪地
中的中国军队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2个月的战争主动权。
7、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的意义何在
“二次战役”后,中国军队不战而抵“三八”线,战力疲乏,彭德怀从自己实际出发,要求先休整
再过“三八”线,当时国际上纷纷要求中国军队不过线,但毛泽东认为此时停下是示弱的表现。“当初
我们叫你美国停,你一步就跨过来了;现在你败了,又想叫我停我就停”毛泽东岂是肯示弱的人于
是要求彭德怀必须立刻过“三八”,过去了再休整,哪怕过去一步都行。于是已经不停征战了2个多月
的志愿军将士又继续发动了排山倒海般的冲击。出乎我们自己意外的是,美军为我“二次战役”的余威
所慑,一触即溃。本来1个营的美军需要2个团的我军才能歼灭,但如今被我两个连的队伍一冲就垮,美
军又不战而放弃了汉城,一直退到了“三七”线才稳住脚。虽然我们的很多高级将领认为美军是故意后
退,引诱我冒进攻击,但没有一个美军高级将领承认他们有诱敌深入的战略。第三次战役在军事上收获
不多,但在政治意义上收获重大:近代中国军队唯一的一次攻进了一个外国的首都。
8、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的意义何在
“三次战役”的轻松胜利,使得毛泽东开始高估自己,要求彭德怀继续进攻,此时彭德怀知道中国
军队现在真的是“强弩之末”,于是直闯中南海陈情,毛泽东也不愧为英明领袖,立刻改变了自己原来
的意见,同意了彭德怀的意见。此时彭德怀犯了一个小错误,没估计到美军会很快反攻。没想到美军在
更换了统帅后,新任司令李奇微重整了军纪士气,立刻发动了反攻。在“四次战役”中。中国军队取得
了“横城反击战”的胜利,但只是战术上的胜利,但在随后的“砥平里围攻战”中没有达到目的。李奇
微从“三次战役”后总结出我攻击的时间只能维持7天,又从“砥平里围攻战”看出了我军的攻击能力
不强,从此真正认识了中国军队的能力和缺陷。美国还把“砥平里围攻战”看作是朝鲜战争的又一个转
折点而大肆纪念。其实中国军队的能力缺陷的暴露是迟早的事情,在“四次战役”中,中国军队的能力
已经发挥到了极限,中国士兵尽管依然奋不顾身地战斗,但也只能且战且退。“四次战役”中中国军队
犯了点小错,但总的来说是由于综合实力不济,不得不吐出了“三次战役”吞下但不能消化的肥肉,逐
步退回到“三八线”。但中国士兵的拼死阻击,也让美军心理十分忌惮,只敢小心渐进,而且不敢轻言
胜利。
9、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的意义何在
中国军队尽管退回到“三八线”,但受“三次战役”影响,依然轻视美军的战斗力,随着国内19兵
团、3兵团的来到和9兵团战斗力的恢复,又发起了“五次战役”,仍然希望像“三次战役”那样一口气
推进。但此时的美军已经不再一触即溃了,而是节节抗击、步步后退。中国军队经过2个阶段的反攻,
虽然大量歼灭了敌人,但都没达到最初的战略上的目的。在消耗完作战物资后,中国军队又开始了例行
的后撤休整。但此刻,彭德怀犯了个不该犯的比较大的错误,就是没有精密地组织后退的行动,而是要
各兵团自行组织后撤。结果各部队各行其事,缺乏协调。而已经掌握了中国军队特点的美军乘势发动了
“箝入式”的反攻。突破从西边开始,朝鲜人民军一军团首先抵挡不住冲击,开始后退,影响到了19兵
团的65军,65军没有完成兵团交给的阻击任务,提前撤出了阵地,连带着63军也开始后退。63军在后撤
时由于通讯手段的落后,没有通知到东边的60军,在西边,3兵团司令部电台被炸,失去指挥,12军阵
地又被突破,又影响到15军,15军见形势不好,自行决定后撤,但没有通知西边的60军,结果造成60军
180师孤军突出。同时,第二阶段担任反击的9兵团27军及配属的12军部队也被截断。被截断的27军先就
地挡住了美军的正面进攻,然后机动灵活地重新选择了后撤路线师由于军师
领导的指挥失误,造成了重大损?朝鲜战争中国士兵的被俘人员中,80%是“五次战役”被俘的,其中3
兵团又占3分之2,其中180师的被俘人员又占3兵团的3分之2。“箝入式”的反攻也不是美军的特长,参
与反攻的“特遣队”人数不多,不敢近战夜战,很多地方靠火力封锁,使得很多我军趁夜脱险。彭德怀
元帅的用兵特点是,越是在艰难险阻的条件下越能显示出英雄本色;反而在有的形势大好的情况下为敌
人所趁。历史上有好几次这样的情况发生了。
通过“五次战役”,中国认识到靠现有的实力是无法把美国人赶下海的,于是战争的目标转变为保
持战前状态。而美国也不希望继续陷在朝鲜,因此谈判有了共同的语言,2年的“停战谈判”拉开了帷
幕。
10、“上甘岭战役”的意义何在
“五次战役”后,中国军队认识到了自己能力的局限,认识到在目前的后勤装备下就算发动反攻也
不能巩固所得成果,于是放弃了计划中的“第六次战役”,开始一方面在前沿固守,一方面大力改善后
勤和装备。苏式武器也是在这时候开始才大量装备部队。从1951年下半年到1952年下半年的一年里,中
国军队只是发动过战术反击,没有发动过战役反攻。但美军并没有停下来,而是依靠绝对优势的火力步
步紧逼。中朝军队奋勇抗击,朝鲜人民军还打出了“血岭”,“伤心岭”这样的战例,使得美军每进一
步都付出惨重的代价。李奇微叹息:按这样的速度至少要20年才能到达鸭绿江。这句线个含义,
一是说明了美军损失惨重,得不偿失;另一方面也看出美军还是缓慢地向前推进的,“血岭”,“伤心
岭”最后都落入了美军之手。惨重的看不到胜利的损失使得美国的政治家们迫切希望早日从朝鲜脱身,
越来越不鼓励前线士兵用鲜血去换来荒无人烟的山头,但美国军人的荣誉感使得前线美军将领还是希望
用武力夺取彻底的胜利。于是,当时的美军前线指挥官范弗里特提交了一份大规模进攻的计划,被上级
否决。范弗里特不肯死心,经过修改,又提出了一份比较小的计划——用两个营的兵力花5天时间进攻
上甘岭。假如计划得逞,再提出下一个计划。但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美国惨败,而中国打出了一个“千
岁军”——15军,还打出了一个“上甘岭精神”。
“上甘岭战役”的意义不在军事上而是在政治上。有的人把“上甘岭战役”说成是我军生死悠关的
一战,其实是夸大了。上甘岭是五圣山的前沿阵地,是它的大门,而五圣山的确是不可放弃的战略要地
,但五圣山要比上甘岭高一倍多,在五圣山和上甘岭之间还有好几座山,即使我方丢失了上甘岭,问题
也不是太大。但我方的坚守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军队的实力,就是中国军队有能力守住任何想守住的阵
地。美军从此死了打到鸭绿江的心,再也不发动营以上的大规模进攻了。在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后
,范弗里特在自己离任回国前又进行了最后一次试探,以一个营的兵力进攻我一个排固守的“丁字山阵
地”。美军在类似的高地上举行了7次演习,制订了完美的陆空联合作战计划,邀请了有关高级军官和
记者旁观,但在一天的进攻中连我阵地的边都没碰到,就被我军轻松地打了下去。从此美军再没发动过
任何主动进攻。
11、“金城反击战”的意义如何
经过一年的休整装备,中国军队的火力装备和后勤供应都大大改善。为了配合停战谈判,于1953年
5月和7月发动了两次大规模反攻,目标是南朝鲜军队。南朝鲜军队经过3年整顿战力和美军也相差不远
了,这在半年前的“上甘岭战役”中已经可以看出了,但在中国军队的攻击中被击溃。现实已经证明,
中国军队不但“守必固”,而且“攻必克”。停战后美军司令克拉克说了句广为流传的话:美国第一次
没有战胜。其实他后面还有一句:我们的敌人比过去更强大了。
12、最后的停战分界线是北朝鲜吃亏了吗?
最后的停战分界线确定后,在“三八线”以北的由美军占领的原北朝鲜的土地是“三八线”以南的
由朝鲜人民军占领的原南朝鲜土地的两倍。因此有人说,是北朝鲜吃亏了。但要从土地的质量上来看,
是北朝鲜大大便宜了。朝鲜西面是平原,东面是高山。对于韩国首都汉城来说,西面的平原无险可守,
只能依江防守,但如果东面的高山丢失,被敌人迂回,那汉城就是死地。所以战争中中美两军在汉城的
一进一出,城中都没有战斗。对韩国来说,只有在东面尽可能地向北推进,占领更多的高山,才能更好
地保卫汉城,拿句围棋术语叫“生死劫”,必争不可,所以美军在东面拼死进攻。但对北朝鲜来说,东
面的高山占得多,可以威胁汉城,占的少,丢下的也不过是荒山野岭,而自己的一方是一座高山连着一
座高山,对自己来说,争山头是“无忧劫”。但朝鲜占领的原南方的领土有古都开城,有渔业资源丰富
的翁津半岛和便于农耕的平原地区,在质量上是大大便宜的。 生产聚丙烯 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台湾台化,台湾李长荣,台湾台塑,台湾福聚,台湾南亚,惠州南亚,韩国三星TOTAL,中石化燕山等等你要找什么的 中国主要有哪些制药设备出口。有哪些制药设备公司出口制药设备出口的龙头企业是

   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我国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2005年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额达到256.37亿美元,同比增长23.52%。其中,出口额为138.02亿美元,同比增长28.14%,增幅比2004年同期提高了2.65百分点;进口额为118.35亿美元,同比增长18.54%,增幅比2004年同期下降5.54个百分点。
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仍是我国医药保健品主要的出口市场,2005年,三大市场所占比重高达89.50%。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市场十大贸易伙伴所占比重高达63.64%,其中对印度、韩国、荷兰、比利时和西班牙出口增幅较快。
总体上看,2005年,我国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继续保持较大顺差,出口增幅高于进口增幅9.60个百分点,累计顺差额达19.67亿美元。
■ 化学原料药出口占过半份额
2005年,我国化学原料药出口额达79.0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7.55%,占医药保健品类商品同期出口总额的57.26%。我国化学原料药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印度、日本和韩国。
■ 维生素C遭遇美国反垄断起诉
我国的维生素C企业在去年年初遭遇了美国反垄断起诉,这是美国企业第一次依据其国内反垄断法指控中国企业的事件,是“两反两保”之外新的贸易救济措施,维生素C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个遭遇国外反垄断指控的商品。
从去年的医药出口贸易来看,维生素C出口价格持续下滑,2005年,维生素C累计出口数量为7.51万吨,同比增长了11.95%,累计出口金额为2.7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1.59%,全年出口平均单价为3.67美元/公斤,同比下降了20.91%。月出口平均单价从1月份的3.96美元/公斤持续下滑至12月份的3.44美元/公斤,月平均下滑幅度达1.17%。
正是国内维生素C产业处于这样的一种状况,以至来自国外的反倾销威胁悄然逼近。近两年,国内生产企业纷纷扩产造成了当前维生素C供大于求的局面,出口价格已然逼近反倾销警戒线。目前,维生素C国际市场产能近13万吨左右,我国就占了10.2万吨,而全球维生素C的年消费量为11万吨左右。
■ 扑热息痛面临印度的强势竞争
2005年,我国的扑热息痛累计出口数量为3.97万吨,同比增长了21.05%,累计出口金额为1.2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8.40%,全年出口平均单价为3.27美元/公斤,同比增长了22.59%。
2005年,由于原材料涨价和人民币升值,导致了扑热息痛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压缩了扑热息痛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降低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生产扑热息痛的原料——对氨基苯酚的价格也由2004年的每吨1.5万元~1.6万元人民币涨到了2005年的每吨2万元人民币。
国内一些对氨基苯酚生产企业为了更快地回收资金,甚至以低于国内供货的价格将产品大量出口到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导致国内生产扑热息痛的原料供货紧张。
目前,我国扑热息痛的出口价格已然与印度接近,印度利用其英语语言和注册、技术优势,迅速进入了国际高端市场,而且在扑热息痛这一我国传统优势品种上正在快速崛起,我国扑热息痛生产企业正面临着来自印度的强势竞争和国内产业链条出现断裂的双重压力。
■ 青霉素工业盐面临印度反倾销
2005年以来,由于原材料涨价和人民币升值,青霉素工业盐制造成本大幅上涨,制造成本涨幅大大超过青霉素工业盐价格涨幅,生产企业基本没有利润甚至是亏损。2005年青霉素工业盐(含衍生物)累计出口数量为1.27万吨,同比增长了13.83%,累计出口金额为1.4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3.50%,全年出口平均单价为11.66美元/公斤,同比增长了8.49%。
印度是我国青霉素工业盐出口不可替代的重要市场,占我国青霉素工业盐出口总额的70%~75%,印度的半合成抗生素生产每年约需青霉素工业盐12000吨左右,其中印度国内的青霉素工业盐生产厂只能供应5000~6000吨,其余6000~7000吨则需要从中国进口。在青霉素工业盐对印度市场出口数量持续激增的刺激下,我国的生产企业也进入了无序恶性竞争状态,造成了印度对我国青霉素工业盐进行反倾销调查立案,如果国内的生产企业一旦败诉,我国青霉素工业盐行业将遭到毁灭性打击,以至整个青霉素工业盐下游品种行业也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您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去海外推广第一博客上面去看看哦!那里面有详细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