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头条

1月份大型银行企业结构性存款大增说明了什么?

时间:2022-03-06 09:55 阅读:

  结构性存款本身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产物,当银行理财产品被转型成净值化后,银行甩掉了大量保本保收益的刚兑负担,于是就出现了结构性存款,事实上还是此前理财的变身,本质上还是刚兑,所以这两年,监管就在持续压降结构性存款,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1月份结构性存款又开始大增了。

  今年大型银行单位结构性存款是14004.7亿元,四大行10343.9亿元,中小型银行是25809.23亿元;而去年12月份,大型银行的单位结构性存款是5978.04亿元,四大行是3693.87元,中小银行的22533.41亿元。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小银行增幅不大,大型银行增加超过两倍,尤其是四大行几乎增加了3倍。

  央行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98万亿元,同比多增3944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3.3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0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1万亿元。去年1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55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75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04万亿元。从这个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今年1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的主要是短期贷款,长期贷款增幅较小。

  而从结构性存款大幅增加的情况看贷款中,很大一部分进入了结构性存款。因为按照贷款创造存款的原理看,存款中大部分是派生存款,就是通过银行给企业贷款,上交存款准备金后存在银行账户上,然后可以用于企业的经营等活动。但是一旦成为结构性存款,其实就变为理财资金,而不能进入实体经济,那就让信贷宽松的效果大打折扣。

  2月11日,央行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透露,12月,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为3.80%和4.65%,分别较上年12月下降 0.05个百分点和持平。12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76%,同比下降0.27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19%,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57%,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2021年全年企业贷款利率为4.61%,比2020年下降0.1个百分点,比2019 年下降 0.69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最低水平。

  目前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在4到5个月之间,绝大部分不超过1年,2021年以来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在3.6%左右,平均到期收益率在3.1%-3.2%之间。也就是说,结构性存款的平均实际收益率和普通定期存款的2到3年期利率相当,是典型的短期高息存款。从以上可以看出,尽管从收益率上看,利差并不是很大,但是在目前优质资产荒,保本保收益的产品逐渐稀少的情况下,结构性存款仍然是企业大宗存款的一个重要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