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化肥价格“炒”出10年新高:上市公司赚了
据记者梳理,6月中下旬以来,针对化肥农资涨价问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农村部、工信部联合发文暴涨化肥供应;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分别约谈重点化肥企业,旨在做好暴涨化肥等农资的稳价保供。
6月15日至16日,李克强总理在吉林考察,在松原市,他走进农田察看玉米长势,与农民、农技人员交流。大家告诉总理,今年墒情和气候好,粮食有望丰收,但尿素、柴油等农资价格涨得多,近期玉米价格回落也让心里不踏实。
6月1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会议决定,在加强农资市场调节、引导企业增加国内市场供给的同时,立足我国发展中国家实际,根据主要粮食作物农资等价格上涨情况,中央财政安排200亿元左右资金,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补贴,以稳定农民收入。
年初以来,农资价格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下出现较大波动。今年1月上旬到7月下旬,尿素(小颗料)价格从1929.8元/吨涨至2822.5元/吨,期间涨幅达46.26%。复合肥(硫酸钾复合肥,氮磷钾含量45%)价格由2290.0元/吨涨至3097.7元/吨,期间上涨35.27%。
以化肥行业“晴雨表”的尿素价格为例,6月份数据显示,尿素价格在近10年来的高位震荡,尿素厂家现货报价每吨约为2500-2800元,前期最高报价曾达到2900元以上。郑商所UR2107尿素合约,从2020年底的收盘每吨1771元,最高涨至2021年6月7日的每吨2520元,涨幅达到42%。
另外,“近年来,国家安全环保监管持续加强,缺乏资源和安全环保竞争优势的中小化肥企业低效产能逐步退出市场,化肥市场整体呈现供需紧平衡,国内化肥行业景气度持续恢复性增长。”王晖坦言,化肥价格疯涨根本原因还是供需矛盾,在销售旺季,化肥行业旺季刚需与低库存叠加因素,加之化肥出口因素影响,造成国内化肥短期供不应求,继而造成一货难求的局面。
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史丹利(5.840, 0.02, 0.34%)称,“前期原材料价格上涨,相应地公司产品也进行了提价。由于粮食价格上涨,种植户用肥需求较为旺盛,产品提价向下游的传导较为顺畅。”
国光股份(8.780, -0.24, -2.66%)也表示,“针对今年肥料原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客观情况,公司部分肥料产品价格已经进行了适度调整。”
据记者梳理,今年上半年大部分化肥行业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尤其以云天化(17.420, 0.20, 1.16%)和盐湖股份(41.500, 3.77, 9.99%)最具代表性,云天化2021上半年盈利近16亿元,而去年同期亏损2151万元。
今年8月,停牌一年多后,作为国内最大钾肥生产商、素有“钾肥之王”之称的盐湖股份重新上市回归A股,开盘当天股价暴涨388.12%。而在 2019年,盐湖股份可是以458.6亿元的亏损,跻身A股年度“亏损之王”。
据张韵透露,他所在省份的一些农民种完一季水稻后,并不打算种第二季了,当地农业部门组织种粮大户、粮食企业、化肥承储企业等负责人开会,全方位“护航”农民种地面临的各种难题,其中就包括化肥稳价保供的问题。
8月7日,针对今年以来国内氮肥、磷肥、钾肥等主要化肥品种价格上涨形势,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钾肥行业分会、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向各会员单位发出“关于全力增加国内化肥市场生产供应稳定市场价格的联合倡议”。
倡议明确提出,严禁囤积居奇,生产出的化肥要积极投向国内市场。销售化肥时要以基层网络和终端用户为主要对象,主动跟踪销售流向,引导货物不在中间环节囤积和流转。制定化肥销售价格时遵守以下原则:保持合理差价,让利于农民;不在成本没有明显变化时,大幅提高售价;不频繁调价;不释放涨价预期。
关于保障化肥农资价格平稳,王晖有自己的思考:第一,应完善供销社职能,支持供销系统的仓储物流配套建设,降低运营成本,激发化肥行业流通环节的积极性。第二,由于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化肥储备,可通过政策性贷款对开展化肥商储工作的承储企业进行补助。第三,完善金融工具,发挥期货在化肥行业的价值发现功能,保障化肥的正常供应和国家化肥储备。
针对化肥市场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孟玮在发布会上也表示,下一步,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市场供需和价格形势分析研判,综合施策、长短结合,积极采取包括推动降低化肥企业生产成本、支持企业提高开工率和产量、加强储备和进出口调节、畅通化肥成品及原辅料运输配送、维护化肥市场流通秩序、大力推进化肥减施增效等政策措施,保障化肥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 上一篇:指数基金或成为跑赢高通胀的投资工具
- 下一篇:华泰证券网上开户安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