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头条

六问新能源车险 能拯救车险吗?

时间:2021-08-21 15:22 阅读:

  或许,2021年上半年车险保费-7.1%的增速,还有去年疫情导致同期保费基数较低的因素影响,面上来说并没有那么难看;但是,7月单月车险保费负增幅度超过两位数为-10.7%,综改效果持续体现。

  从Z世代们(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正在抛弃BBA的购车新逻辑,到国家出台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系列鼓励措施,再到如今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2021版行业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新能源车险,正在给车险市场的变革带来无限遐想。

  从数据来看,2020年中国47.83%的新能源车用户年龄为26-35岁,这一年龄层次用户占比最高;如再加上19-25岁的10%的用户占比,可以说年轻消费者已经是新能源汽车最主流的消费群体。

  一位新能源车企的保险部负责人透露:“对我们来说,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固然重要,但我们更看重保险公司对于年轻消费者的服务理解。保险公司不能再想着拿以前的车险承保理赔策略去应付所有的消费者。我们愿意与所有具有创新探索精神的保险公司合作。”

  ●按照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要占汽车总销量的20%左右,这将意味着5年内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将翻近10倍。实际上,按照保险公司高层的经营预期,新能源汽车的保费规模至少会要求数十倍的增长。

  ①依据公司自身历史经营数据,对新能源车定价模型进行重新评估和完善,重点从车种、使用性质、车价、车龄、品牌、电池制造商等维度出发制定差异化定价策略及核保规则,并定期实施回溯及动态调整,不断提升承保策略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一是由于其特殊部件导致风险类型明显有别于传统燃油车,尤其电池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来源,过充、碰撞等导致电能非正常释放,或起火、燃烧导致化学能非正常释放是主要风险。

  二是电池占整车价值的40%左右,电池性能衰减较快,导致新能源汽车折旧率普遍高于燃油车,尤其3年以上车辆极易发生道德风险。

  三是动力电池风险、车身结构风险,共同决定维修方案的选择;且由于新能源汽车普遍搭载智能辅助驾驶设备,需要专业定损,但当前行业缺乏损失鉴定能力,对维修产业依赖程度大且话语权弱。

  四是市场上具备该方面技术能力和资质的维修资源也十分有限,很难形成像传统燃油车一样的维修网络。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借力公估网络。因而对合作公估人的考察与管理成为理赔管理的重点之一。

  五是从事故类型来看,发生严重事故才是造成电池损失的前提,而随着电池技术的改进,电池未来可以做得更小、更不容易被碰撞到。这也表明,更需要看重开新能源车的人的驾驶习惯,围绕着这个新能源车驾车人的风险,去更合理的用自主系数去平衡赔付的风险,可能是中小公司更关心的事情。

  而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客户特征,中国人寿(29.660, 0.51, 1.75%)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车辆保险部副总经理吕飞更是表示:

  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客户往往是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其驾驶行为、用车习惯也会与原有的驾驶人群存在一定区别,体现不同的风险特征。

  对国寿财险而言,我们将持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风险特征的研究力度,完善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相配套的销售及两核体系,更好的为新能源车险客户提供‘有我,财安心’的品牌服务,让公司伴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而不断成长。

  此次行业推出的折旧率较为“缓和”,是在兼顾汽车产业、动力蓄电池行业的诉求,参考机动车折旧率,为稳定新能源汽车发展、稳妥应对消费者关注后平滑过的结果,较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官方公布的车型保值率也更加平稳。

  在制定费率表时参考了车种品类、使用性质、车价等个维度,不会出现新能源汽车旧车车价“断崖式”下降的情形。

  针对新能源汽车贬值过快的问题,行业能够约定残值率,当车龄达到一定使用年限时,不再追加折旧,以稳固大龄新能源车的保障机制。

  新能源汽车折旧系数,较传统车辆折旧有所提高,但从电池类型、品牌车系维度看仍与目前市场上实际折旧情况存在。对续保的影响不确定。

  新能源车折旧率比燃油车高,续保时,新能源车的保额降幅将大于燃油车,赔偿标准会有所降低,理论上续保率会因此有所降低。

  ①如何打通与汽车产业的数据壁垒仍是行业最为迫切的需求。新能源汽车因为具备联网属性,天然具备海量数据(12.230, -0.17, -1.37%),如何获取并且运用好此类数据是目前行业最为关注的。数据不仅可以用于精准定价,在精准评估电池健康度、精准定责方面也发挥着更大价值。

  ②如何帮助行业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提供更为全面的保险解决方案是行业最为关注的重点。车险是汽车产业链中深度关联的一个环节,汽车技术的变革势必带来车险风险特征的变化。根据汽车产业规划,未来电力驱动、智能网联、共享出行将带动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升级,构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格局。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识别、风险剖析将深远的影响车险行业对承保风险的判断和理赔损失的认定,尤其未来智能化技术不断深化、融合,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和技术能力去帮助保险公司吃透产业变化。

  针对上述在保险公司所提到的保险业自身数据积累不足、新能源汽车承保能力建设需大量投入等问题,今日保采访了长期以来一直深耕车险行业的数据和分析公司精励联讯(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励联讯”)。

  为了协助保险公司解决这些问题,精励联讯近期推出了新能源车数据库产品。秉承成熟的行业车型数据库产品的建设和运营经验,精励联讯采集并深入研究新能源车特有数据,并挑选了高价值数据字段进行标准化和系统化,建成的新能源车数据库能够为新能源汽车专属车险产品的设计和定价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为了助力保险公司建设新能源车风险细分能力,基于新能源车特有的静态信息,传统的车型、车辆和易损零配件等车辆基础数据,及其相应的新能源车赔付经验数据,精励联讯建设了新能源车风险评分。这一评分将作为新能源车数据库的一部分,输送给保险公司在核保、定价、营销等环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