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123047可转债股吧(123018溢利转债股吧)
即将重组的股票有哪些
广州溢多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溢多利,股票代码:300381,债券代码:123018,债券简称溢利转债。根据该公司在2022年发布的《广东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的进展公告》该公司股票将进行重组。
股票并购重组是好是坏
股票的并购重组是指对股份分拆、合并、资本缩减以及名称改变的行为,一般来说,上市公司进行股票重组会对其股价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果个股重组成功,则是一种利好消息,特别是上市公司经过重组操作,引进一些优质机构投资,使企业的基本面有所提升,则会吸引市场上的投资者买入,推动股价上涨。
如果上市公司在重组期间,因某种原因导致其重组失败,则是一种利空消息,会引起市场上的投资者恐慌,抛出手中的筹码,增加市场上的空方力量,从而导致股价持续走低。
总之,上市公司进行重组操作,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需要投资者重点关注市场信息。
股票并购重组形式
根据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一般实践,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可以归纳为四种主要形式:并购、股权转让,资产剥离和资产置换。
1、并购。俗称企业并购,既能整合企业内外资源,产生规模效应,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扩大市场份额,又能采取多元化经营战略,降低经营风险。
2、股权转让。股权转让指的是并购公司根据《股权转让协议》接受上市公司部分股权股权,从而成为上市公司股东甚至控股股东的行为。
资产剥离。资产剥离是将上市公司主体中的非生产性和非经营性资产与上市公司实体分离,一般由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承担。这是提高上市公司利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是将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剥离,转移到母公司或母公司的其他子公司。
4、资产置换。资产置换是指上市公司与其他公司之间进行资产交换,以提高资产质量。在中国证券市场,这种交易主要发生在关联方之间,这是上市公司的一种常见手段,尤其是一些主营业务亏损或陷入困境的上市公司。
可转债“不提前赎回”渐成常态,警惕游资疯狂炒作收割散户
“不提前赎回”逐渐成为上市公司可转债的常态。
9月1日以来,已经有包括“新泉转债”在内的9只可转债公告不提前赎回,尤其是“奥佳转债”,其并未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
“像这种未触发赎回条款便公告不提前赎回的案例并不多见,目前这种市场环境下大家可能觉得转成股权会造成稀释。也反映上市公司对于自身股价比较有信心,未来大概率还是能够触发赎回。”上海某公募可转债基金经理称。
第一 财经 在采访中了解到,可转债不提前赎回是上市公司在触发赎回条款后考虑多种因素综合做出的决定。不提前赎回的原因包括:转债存续期较短、上市公司对项目资金已有安排、转债余额较低不需要通过提前赎回条款转股等。
不提前赎回逐渐普遍
包括奥佳转债在内,9月以来已经有8只可转债公告不提前赎回,若将时间进一步拉长,7月份以来,多只转债在触发强制赎回条款后,发布公告不提前赎回。
比如新泉股份(603179.SH)至少4次公告不行使提前赎回权利,艾华集团(603989.SH)也有3次公告不提前赎回“艾华转债”。
截至目前,今年来共有30只转债发布过不提前赎回公告,其中长信转债、广电转债、百合转债在2019年也曾发布过不提前赎回公告。
第一 财经 注意到,经历前期的市场上涨,一批转债纷纷触发了赎回条件。这种情况下,7月份以来,上市公司选择不赎回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从公告选择‘不赎回’的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债特点来看,这些公司发行可转债大多数是有剩余规模较小、距离回售期较远、转债利息费用偏低的特点。”上海一位可转债交易人士告诉第一 财经 。
统计显示,在公告不赎回的转债中,联得转债、中环转债、通光转债、联泰转债等余额均没有超过2亿,溢利转债、晶瑞转债更是不到1亿。
特别是9月11日晚间,奥佳华(002614.SZ)发布公告称:结合目前内在价值以及公司目前项目建设投资资金需要,公司决定未来12个月内(2020年9月10日至2021年9月10日),如触发《募集说明书》中约定的有条件赎回条款,均不行使“奥佳转债”的提前赎回权利,不提前赎回“奥佳转债”。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奥佳转债并未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
“上市公司公告赎回后,短期内应准备相应资金作为应对。因此上市公司出于对自身资金成本的考量,也不愿提前赎回;加之转债剩余未转股的余额较少,即便不强赎促进转股也可以实现转债的顺利退出,没有必要发布赎回公告,并准备相应的赎回资金。”该上海可转债交易人士称。
富荣基金固定收益部相关人士则告诉第一 财经 ,今年创业板再融资政策放松,大批公司发布定增方案补充资金,转债赎回可能会影响公司的再融资进展。
“长期来看,上市公司倾向于投资者转股,以降低存续债数量和财务成本,转股不及预期下公司大概率会启动赎回条款,加速转债转股退出的进度。”该人士也称。
“不赎回”转债的风险
受到股市拖累,在刚刚过去的一周转债也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跌。
在一定程度上来看,公告不提前赎回转债,对正股起到一定利好效果。这个逻辑是:通过提前赎回条款促转股是转债实现退市的主流方式,公告提前赎回会加速转债转股,此时会对正股产生一定的抛盘压力,公告不提前赎回可以延缓转股速度,减缓对正股的冲击。
“在可转债‘不愿还钱’去触发强赎的愿景下,上市公司维持股价的意愿往往更强,使得股票和可转债持有者对股价信心更强,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上述上海可转债交易人士进一步称,对上市公司来说,赎回后可转债转股进度会激增,同时,短期内大量新增的股票会带来类似“解禁”的抛压,再加上转债对股票增发的稀释作用,最终可能会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对股价造成冲击。
需要看到的是,虽然近期股市出现一波调整、转债表现平平,但由于没有涨跌幅限制、T+0等因素,转债极为容易成为游资的“乐园”,在看似机会不断的同时也布满风险,尤其是公告“不赎回”的转债。
分析人士称,究其原因是这些公告“不赎回”的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债,大多数具有规模较小,距离回售期较远的特点,因此不仅具有流动性风险,而且被游资炒作的风险也更大,这往往会使这些可转债具有较强的“股性”。
在富荣基金固定收益部相关人士看来,公告“不赎回”的转债、尤其是未转股余额较低的品种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
比如存续余额不足1亿的晶瑞转债,便在3月份遭到了一波游资的热炒,晶瑞转债的单日换手率甚至高达8719.21%。而这种游资过度炒作,意欲疯狂收割散户,也造成可转债偏离其自身内在价值的暴涨暴跌。
“这类可转债往往日内换手频率非常高,炒作的特点极其明显。大涨之后的可转债,整体溢价非常高,呈现出非常强的投机特性,因此并不是一个良好的投资品种,投资价值不高。”也有分析人士向第一 财经 表示,投资者应该注意这类经过游资炒作而被炒高价格的可转债投资的风险,应当结合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基本面,以及股票趋势和可转债内在的转股价值,去做投资决定,避免被游资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