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推荐

远山书香润心nbsp;涵养师德匠心:马铺中心小学举办教师读书交流

时间:2023-01-28 17:33 阅读:

  最是书香能致远,涵养人生润师德。为深化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德教育”活动成果,以书悟德、以书厚德、以书养德;强师德、提师能、正师风、铸师魂。11月18日上午,云霄县马铺中心小学举办“强师德、铸师魂:向周广深老师学习”读书交流分享会。

  “一支粉笔书冬夏,两袖清风写春秋”,潜心育人,沥血作霖。平凡之中显伟大,简朴之中见真情。全国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周广深为归国华侨,1940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17岁归国求学,1965年毕业于福建师大数学系,先后任教于云霄第二中学、常山中学、元光中学。35年的教师生涯,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云霄的教育事业,先后荣获全国、省、市、县各级表彰。2022年10月,云霄县教育局再版了怀念周老师的书《心碑》5000册,并在云霄县教育系统开展“强师德、铸师魂:向周广深老师学习”活动。

  涵养师德,书香为伴。生活,因读书而充实;教育,因读书而精彩。疫情虽然挡了我们出行的脚步,但是挡不住老师们互相学习的浓厚氛围。参加读书交流会的12名教师依次上场,分别以《潜心教书,静心育人》《培灵毓秀,桃李成蹊》《身正为范塑师德,培根铸魂育桃李》《守初心,铸师魂》《三尺讲台谱芳华——学习周广深老师精神有感》等为题,阐述各自阅读《心碑》一书的不同感受,分享身边的教育故事和让人动容的育人细节。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践、所悟娓娓道来。

  读书提师德,分享促师风。通过分享读书的快乐,老师们在阅读中寻找灵感,在交流中启迪智慧,在反思中超越自我。在分享中,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故事,一位位敬业的师德模范,引发了聆听者的共鸣。她们从理论到实践,或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或联系自己的实际工作。有的神采飞扬、激情四射,有的如小溪流水、深情款款,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我一直清晰地记得书中有这么一段,周广深老师年老时卧床住院了,给他穿衣喂食、照顾生活起居的人,居然不是他的亲人,而正是他的学生。这样超越亲情的师生之情,不仅让医护人员为之动容,更是令我感动不已。试问,我们平时对学生的教育和关爱,足以培养出这样的师生情吗?”“为何我会有这么深的感触?因为我有幸拥有一位和周广深老师一样的恩师——瑞堂小学黄聂耳老师。黄老师任劳任怨、诲人不倦、亦师亦友。从小学一年级陪伴我们到毕业。”“我明白,在这里我就是学生开眼看世界的一扇窗,让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而努力走出去。知识不仅仅是我想带给他们的童年礼物,还是一条可以通向未来的桥梁。”“此时我才明白,一个人若是存在于别人的回忆中,不被遗忘,那他便不算离开,他永远活着。”

  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林榕庆,局党组成员高进金到现场指导读书分享活动。林榕庆指出,“师爱为魂,德高为师,品正为范”,“爱生”是最美的师德。希望马铺中小学深入开展“向周广深老师学习”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用书香浸润灵魂,用专业提升素养。“常怀探究之志,常怀敬畏之心,常怀关爱之情,努力让每一位学子都茁壮成长”,多读书、读好书,让书香浸润心灵,修师德、正师风、践师行、强师能、铸师魂;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他还引用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勉励全体教师志存高远,扎根基层,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体悟作为教师的幸福和荣光,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最是书香暖人心,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会让人思想丰盈。读书,能让人审美提升。读书,是增长见识的良好路径。读书,是涵养心灵的最佳方式。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在交流碰撞中吸纳超越、凝练提升。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让阅读成为常态,像呼吸一样自然,让读书伴我们成长。

  马铺中心小学林国栋校长在读书交流会上发言,认为读书应是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教师要有读书的意识;要享受读书的乐趣;让读书成为习惯;让“输入”转向“输出”。他希望全体教师以本次读书交流活动为契机,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和神圣的使命感,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修师德、树师风、铸师魂、守规范,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绩赢得全社会的尊重,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学为师之骨,德为师之魂”。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只有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才能努力使自己成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陶行知指出:“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品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道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陶行知主张教师要以身作则,“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他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以不倦的教诲,循循善诱,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陶行知先生说:“爱满天下”。“热爱每一个学生”“为了孩子,甘为骆驼”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爱是教书育人的源泉,我们要敞开爱的大门,用爱接纳每一个孩子。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既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准则,又是教育的艺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师优化自身形象,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只有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才能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

  静心阅读,用心成长。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屏蔽外界的喧嚣,静下心来去品读一本师德好书,在潜心思考中寻找到职业的幸福与生活的快乐尤为重要。读书,它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让我们的心态更加平和,也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高尚。也许唯有静下心来读书,才能提升教师的言行标准、气质才华、价值品位及精神需求,唯有静心读书,才能让浮躁的心灵得到彻底的放松,才能让繁琐的工作转化为事业的升华。希望能够以此为契机,让阅读成就魅力教师,让经典润泽生命、让书香浸染校园!

  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推进学习型集体建设,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勤于学习、乐于育人的教师队伍是云霄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法宝。在开展师德师风大学习、大阅读活动中,云霄城乡教师们纷纷表示,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先让自己善良起来,丰富起来,健康起来,阳光起来,快乐起来,高贵起来,然后去感染孩子,带动孩子”。要不断学习和创新,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以学促教、以生定教、因爱施教,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书写云霄教育人的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