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强基建扩大内需稳增长政策加力
频传。
华东云计算基地项目二期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声不断,中国建筑一局项目经理胡长辉正指挥工人们吊装钢柱。这个总投资100亿元的项目,达产后年产值逾50亿元,预计可年产30万台服务器。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孙伟介绍,今年以来,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全国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中,新开工项目25个,数据中心规模达54万标准机架,带动各方面投资超过1900亿元。预计“十四五”时期,大数据中心投资将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累计带动各方面投资超过3万亿元。
民生基础设施抓紧落地。支持普惠养老、普惠托育、全民健身等设施建设,解决养老托育何处寻、群众健身哪里去等难题;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让住房旧貌换新颜;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让人们更安居;加强城市防洪排涝等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补短板、强弱项,助力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1至5月份,我国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长7.9%。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刘立峰认为。
政策靠前发力,支持基建投资适度超前
江西樟树,占地10.9万平方米、投资15亿元的滨江新城人民医院项目建设工地上,30多辆装卸车来往穿梭,塔吊不停运转,将钢材、混凝土等建材运输到作业面。
“项目资金压力大,12亿元的政府专项债券解了我们燃眉之急。”樟树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年如介绍,相关部门为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仅用一个月就办理了土地性质变更,办理土地污染评估报告时间缩短了2/3。
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心湾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如火如荼。今年沙坪坝区对52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惠及居民1.3万余户。但1亿多元的改造资金带来的压力不小。“中央和市里的专项资金有5000多万元,并且在年初就提前下达了预算指标,起到了重要作用。”重庆市沙坪坝区住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以来,宏观政策靠前发力,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补短板、强弱项,锻长板、增后劲,一批既利当前、又谋长远的项目精准落地。
超前部署,扎实做好前期工作。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加强项目研究论证,加快履行各项审批手续,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1至5月份,全国新开工项目个数同比增长26.1%,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23.3%,投资项目到位资金增长18.4%。
抓住重点,着力推进重大工程。贵南高铁、南玉铁路加快建设,阿克苏至阿拉尔铁路、黄冈至黄梅高铁相继开通……今年以来,铁路重点工程建设按下“快进键”,前5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1923亿元,担当稳投资的“火车头”。
强化保障,资金土地支持有力。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为3.65万亿元,用于项目建设的额度已全部下达,项目资金保障充足。同时,各地各部门积极协调加大重点项目融资支持力度,加强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对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有序实施能耗单列。
积极引导,充分撬动民间投资。山西今年第五批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支持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安徽今年拟完成2000亿元以上的城市更新改造投资……充分发挥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作用,大力推动政银企合作高质量发展,规范推进政府社会资本合作,保障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时落地。
目前“十四五”规划中102项重大工程实施整体进展顺利。“随着各地加大力度推进项目开工建设,预计有望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对投资稳定增长形成有力支撑。”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欧鸿表示。
兼顾当前长远,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5月28日,广东梅州五华县南部,满目葱绿,碧波微澜,总投资70.5亿元的南方电网梅州抽水蓄能电站投产发电,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旁的“绿电粮仓”。
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公司建管公司党建部副主任吕程介绍,电站在建设期间为1000余名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为梅州市带来近亿元的税收收入。
电站东北80公里,黄狮新村450余幢小洋楼整齐排列,项目的移民安置群众喜气洋洋。“县里举办了20多种技能培训班,我们可以免费参加。”黄狮新村村委委员刘展辉说,如今村里的中青年大多在附近的工厂和商场上班,“上学、上班、看病、购物,比在山里方便多了!”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
助创新,基础设施搭平台。7月1日,国内在建最大直径海底隧道——深圳妈湾跨海通道,右线米。“线路上软硬不均岩层占比超过50%,幸好有咱们自主研发的超大直径盾构‘妈湾号’,掘进施工效率大大提高。”中国中铁隧道局深圳妈湾跨海通道项目经理马林坡说,“大工程是国产重大装备的练兵场,国产重大装备是中国建造的利器,彼此良性互促,助力产业链创新升级。”
促协调,基础设施架金桥。北京通州,河东资源循环利用中心一期工程项目建设现场,300多名工人正忙着安装调试管线万平方米的下沉式再生水厂。“将水厂藏入地下,不仅节地,还能降噪、除臭。”中国水环境集团董事长侯锋介绍,项目建成后,将与现在的河东再生水厂构成10.8万吨/日的污水处理规模,满足北京城市副中心东部地区的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利用需求。
惠民生,基础设施筑根基。助力乡村振兴,今年拟新增通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乡镇460个;方便百姓出行,今年将投产铁路新线公里;护佑居民安全,今年力争开工改造存在安全隐患的燃气管道约2万公里……一项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民生,温暖民心,让百姓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