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要闻

与华为合作造车的小康股份 上半年预亏16亿元

时间:2022-07-18 21:23 阅读:

  由于新能源汽车需要大量的投入,此前还能盈利上亿的小康股份也出现了22亿元的亏损。如此惨淡的表现,让公司股价也被“用脚投票”,全年跌幅达到了40%。

  小康股份很快意识到,仅凭自身能力很难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所建树。

  2021年3月,小康股份与华为达成合作关系。双方直接选择了最深入的合作模式——“华为智选车模式”,华为深度参与产品定义、整车设计以及渠道销售。

  2021年4月19日,由老车型升级而来的赛力斯S正式发布,当年累计销量8509余辆,比老车型有数倍提升。

  2021年12月双方推出新的高端新能源车品牌——AITO问界,首款SUV“问界M5”也同步发布。有了华为的加持,赛力斯迅速成为市场“黑马”,2022年上半年问界M5累计销量2.02万辆。

  小康股份的营收也随之增长,2021年公司营收167.18亿元,同比增长16.89%;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预计达120亿元至126亿元,同比至少增长60%。

  7月15日,小康股份发布公告称,拟将公司中文名称由“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证券简称由“小康股份”变更为“赛力斯”,公司代码“601127”保持不变。

  新车型问世为小康股份带来的营业收入,却并没有带来净利润。

  公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归母扣非净利润预计为亏损17.5亿元到16.1亿元。小康股份解释称,赛力斯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发持续投入,以及前期固定资产投入较大,产销量尚处于爬坡阶段,折旧及摊销费用有所增加;随着赛力斯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市场推广,营销费用、人工成本有所增加。

  2020年、2021年小康股份已经因为投入新能源汽车出现连续亏损,连续两年公司归母净利亏损总额已经达到35亿元。

  但华为的加持、新车销量的节节攀升,却让小康股份在资本市场上顺风顺水。

  在预期亏损的公告发布之后,7月16日,小康股份发布了《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公司顺利完成非公开发行项目。

  本次非公开发行的价格为51.98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71亿元,获得广发基金、中信证券、中国银河等机构参投,该项目也是A股市场迄今为止发行规模最大的智能电动汽车融资项目。

  在进行定增期间,小康股份股价也一路上涨。截至7月18日收盘,小康股份股价75.2元/股,这意味着参与认购的机构投资者浮盈45%。

  赛力斯沦为华为“背景板”

  但是拥抱华为,也让小康股份难以避免沦为华为“背景板”。

  今年7月初,AITO品牌第二款车型问界M7“压轴”出现在华为夏季旗舰新品发布会,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CEO余承东花费1个多小时来分享这台车亮点,小康股份创始人张兴海则在尾声阶段才亮相,仅仅表示将继续与华为合作。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

  其实很多人都忘记了,华为是“不造车”的,问界M5和M7都是小康股份赛力斯旗下的产品。

  小康股份也在极力否认市场上华为“代工厂”的说法,在年报业绩说明会上,公司管理层明确:“整车的知识产权属于小康股份,销售收入也归属于小康股份。”

  “赛力斯在华为渠道卖车的品牌,其借助华为的概念利用其流量进行营销。”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师袁健聪说,资本市场对小康股份股票的追捧、参与其定增,也是看在其与华为深度合作上。

  对小康股份来说,即使品牌存在感稍弱,与华为联手依然是最好的选择。

  在此之前,赛力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存在感几乎为零,依靠自身力量,小康股份并不具备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谋得一席之地的能力,企业很难完成从燃油车到的转型。

  但其实这并不有利于华为按照自己的想法迅速打造“爆款”。

  “华为需要一个‘爆款’,来证明自己车辆智能解决方案的实力。”袁健聪说,这样看小康股份和华为是相互需要的。一旦华为在车辆智能操作系统获得突破,成为众多车企的智能解决方案供应商,那么华为就会退居幕后,实现“不造车”承诺。

  这时候,小康股份就需要独自面临产能、订单、渠道、品牌等压力,能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就看这几年的积累和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