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要闻

历史上的股票危机(股票历史危机)

时间:2022-10-05 10:32 阅读:

  历史上股票跌得最惨的是哪一年

  从1992年到2015年中国股市经历了8次熊市,其中第二次也就是1993年的这一轮熊市跌幅最大。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

  扩展资料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的问题。投资者普遍认为这是利空因素,解决股权分置也成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轮行情也在悄然酝酿当中。

  第七次大熊市:2007年10月16日至2008年10月28日

  全国制造业和地产等支柱产业泡沫显现,危机四伏,在投资者普遍对行情盲目乐观之际,股指则开始一路下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指数随之一泻千里,仅一年时间,股指便从6124点狂跌至1664点。从此,进入几个月的震荡调整之中。很多制造业的老板,发现搞制造业赚不到钱了,所以投身于股市。

  :腾讯财经-中国股市七次熊市

  1929—1932年,股市危机引起了哪些危机?

  1929—1932年,在整个大危机期间,股市危机引起了金融货币、信用和财政的全面危机。危机期间,奥地利最大的信用银行倒闭,随即引起各国向银行挤兑存款风潮,国际货币体系和传统金本位制面临严重挑战。1931年7月13日,德国四大银行之一——达姆塔特国民银行宣告破产。1931年9月21日,英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禁止黄金出口,英镑贬值近三分之一,随后日本等56个国家纷纷宣布放弃金本位或货币贬值。造成了国际支付的普遍受阻、资本输出几乎停止和对外贸易的大萧条。

  什么是股市中的黑天鹅事件,史上都有哪些黑天鹅事件?

  股市中的黑天鹅事件,金融市场的常用术语,是一种不可预测的事件,超出了正常情况的预期范围,并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这个词在前华尔街交易员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的倡导下广为流传,他在其2001年的著作《愚昧无知》(Fooled by Randomness)中写了这个概念。

  从黑天鹅事件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他的特点是:

  1、不可预测,

  2、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史上的几次黑天鹅事件:

  1、亚洲金融危机

  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始于泰国,然后迅速传播到周边经济体,引发了一系列货币贬值和大量资本外逃。随着危机的蔓延,泰国官方货币泰铢最终在随后的动荡中大量浮动和贬值,大多数东南亚和日本的货币都在下跌,股票市场和其他市值都在贬值,私人债务急剧上升,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几个国家都受到影响。

  2、全球金融危机

  发生在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一次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

  美国住房市场的低迷是导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的导火索。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的经济增长强劲稳定,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相对较低,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下,房屋市场的价格持续增高。当是在美国,人们不加考虑的借钱购买房屋和建造房屋,银行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风险贷款,因为在当时良好的经济环境下,银行感觉似乎非常有利可图。许多提供住房贷款的银行,没有仔细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也没有谨慎做出贷款决定,银行对外提供了大量的贷款。

  随后美国的房价市场开始出现低迷,房价开始下跌,不能偿还贷款的人越来越多,最终在2007-2008年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最终雷曼兄弟宣布破产。

  3、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始于2009年,通常也被称为欧元区危机,是指由于高昂的政府债务和机构失灵而在多个欧洲国家发生的金融危机。

  欧洲中央银行采用的利率激励北部欧元区成员国的投资者向南方贷款,而南部则被激励借钱(因为利率非常低)。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导致南部地区的赤字积累,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缺乏财政政策协调,助长了欧元区资本流动不平衡。欧元区国家之间缺乏金融监管的集中化或统一化,再加上缺乏向银行提供救助的可信承诺,从而刺激了银行进行风险较高的金融交易,最终导致债务危机发生。

  4、中国的黑色星期一

  中国的黑色星期一,也被称为史上的股市黑天鹅事件。2015年8月24日,星期一,中国股市下跌8.5%,在上证综指中造成严重崩溃。这是自2007年以来中国发生的最大的单日市场崩盘。

  中国的股票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兴起,到2000年前后,中国股票市场拥有1000多家上市公司,随着更多公司上市,投资者纷纷涌向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股市和经济快速增长。到2012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之间的上市公司数量已增至2400多家,市值接近中国实际GDP的50%。

  当时的中国股市,很多新手都缺乏股市经验,很容易被别人操纵。他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容易被谣言和股市表面现象冲昏头脑,从而形成了冲动性购买投资。

  这种盲目的投资和不理性的购买,最终导致中国的股市黑天鹅事件,在2015年7月8日至9日,上海股市在三周内下跌了30%,有1,400家公司(或半数以上的上市公司)为阻止进一步的亏损而申请暂停交易。

  当时纽约时报是这样报道的:

  “ ……从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价格上涨了150%以上,在纳斯达克风格的市场深圳证券交易所和深圳创业板市场上的价格甚至更高。借贷购买股票的散户投资者助长了股市的上涨。市场的定价远非完美。一旦价格小幅下跌,其中许多投资者便发现自己需要抛售,从而导致市场急剧调整。”

  — 尼古拉斯·拉迪纽约时报2015年8月26日

  股市什么是崩盘?股市崩盘历史事件大盘点

  作为有许多利益共同体的股市也会有崩盘的时分,历史上也从前发作过好几回比较闻名的崩盘事情。那么,股市崩盘是什么意思?股市崩盘会有什么结果?

   崩盘即证券市场上由于某种原因,呈现了证券许多抛出,导致证券市场价格无极限跌落,不知道什么程度才可以中止。这种许多抛出证券的现象也称为卖盘许多呈现。

   股市崩盘发作条件

   引发股市崩盘的直接原因许多,但最少应具有以下条件之一:

   1.一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呈现了严峻的恶化状况,上市公司运营发作困难。

   2.低成本直接融资导致非效率金融以及非效率的经济发展,极大地催生泡沫导致股价被严峻高估。

   3.股票市场自身的上市和买卖准则存在严峻缺点,形成投机盛行,股票市场损失出资价值和资源配置功用。

   4.政治、军事、自然灾害等危机使证券市场的决心受到严峻冲击,证券市场呈现心思惊惧而无法持续正常工作。

   股市崩盘会有什么结果?

  股市崩盘,上市公司的经过股市融资才能彻底消失,由于资本市场是实体国民经济的一种反响,股市崩盘在大多状况下其外因与经济的阑珊或减速有关。

   若股票崩盘,则股民股票变为废纸,这个废纸是指价格很低。若没有价格了,那上市公司实体还在,应归谁所有股民,若价格远低于公司价值,不是就要进行破产清算。

   股市崩盘历史事情

   1、1637年的郁金香疯狂

   这次事情是现代的所有出资者疯狂事情的始作俑者。在这次发作在荷兰的郁金香疯狂事情中,郁金香球茎的价格飙升至一个手艺人年收入的数倍。

   2、1720年的密西西比泡沫

   英国人约翰 罗(John Law)由于在伦敦的布鲁斯伯里广场的一场决战中杀人而被科罪。他后来成为了法国的财务大臣。他监督创办了一家公司,后来这家公司的股票成为投机炒卖活动的首先买卖股票,终究股票泡沫决裂。罗终究穷困潦倒地在威尼斯逝世。

   3、1720年的南海泡沫

   英国呈现的第一次现代市场崩盘,原因是对一个彻底没有远景的公司的买卖。这次英国股票公司的泡沫事情以政治上的裙带主义、自我买卖和内情买卖为特色。在这一点上,现在又何曾不是如此?

   4、1882年的法国股市崩盘

   这是一次真实意义上的美国市场的崩盘,事情的导火线是费斯克(James Fisk)和古德(Jay Gould)等金融家寻求使用政治上的联系独占金市。162美元每盎司的金价峰值在100多年的时间里都没有被打破。这次丑闻让格兰特(Ulysses S. Grant)政府的声誉受损,下一任总统加菲尔德(James Garfield)带领国会对这件事进行了查询。

   5、1882年的法国股市崩盘

   这次股市崩盘由Union Generale的破产所引发,其破坏性结果简直令买卖所内四分之一的买卖商受到要挟,直到法国央行的一笔借款安稳了市场。不过,从活跃的方面来看,听说画家高更(paul Gauguin)在这次崩盘撤退出了买卖事务,去从事更值得做的事。

   6、1907年大惊惧

   1907年10月,联合铜业公司(United Copper)方案独占股市失利引发了这次大惊惧。直到摩根大通(J.p Morgan)压服其他信托公司总裁为美国信托公司(Trust Company of America)供给资金,买卖商和银行的破产才得到操控。这次危机终究促成了联邦储藏体系的树立。

   7、微崩盘:1997年10月27日的亚洲金融危机

   香港的恒生指数跌落了6%,引发了全球股市大跌,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当日提早收市,收于554.26点。

   8、2008年9月29日,救市表决未经过

   在国会投票否决了问题财物救助方案(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 简称: TARp)之后,道指阅历了有史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雷曼兄弟(Lehman Bros.)破产之后引发的一段极不安稳的时期内,该指数下滑了超越700点。

   9、2010年5月6日的闪电崩盘(Flash Crash)

   这是高频买卖市场特有的崩盘状况。道指在几分钟内跌落了大约1,000点,原因是计算机算法中止竞价导致股价大幅跌落,这种买卖大约占其时市场买卖量的一半左右。

  历史上一共有几次股灾

  从1720 年世界第一次股灾发生算起,几乎每一个有股市的国家或地区都发生过股灾。1720 年法国密西西比股灾和英国南海股灾是世界上发生最早的股灾;1929 年和1987 年都起源于美国的股灾,是波及范围最广的世界性股灾;日本、台湾和香港是世界上股灾发生最频繁的国家或地区之一;包含股灾在内的1994 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表现出汇市与股市轮番暴跌的特点。

  大股灾之后,随即发生了的大萧条持续了10个年头。从1929年9月到1932年大萧条的谷底,道琼斯工业指数从381点跌至36点,缩水90%,直到1941年,以美元计算的产值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1930~1940年期间,只有1937年全年平均失业人数少于800 万。1933年,大约有1300万人失业,几乎在4个劳动力中就有1个失业。

  这次股灾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国股市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4.1.2 1987年股灾

  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开盘仅3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 随即,恐慌波及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当天,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法兰克福、多伦多、悉尼、惠灵顿等地的股市也纷纷告跌。随后的一周内,恐慌加剧,10月20日,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跌幅达14.9%,创下东京证券下跌最高纪录。10月26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126点,跌幅达 33.5%,创香港股市跌幅历史最高纪录,将自1986年11月以来的全部收益统统吞没。亚洲股市崩溃的信息又回传欧美,导致欧美的股市再次下泻。

  据统计,在从10月19日到26日8天内,因股市狂跌损失的财富高达2万亿美元之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及间接损失总和3380亿美元的5.92倍。

  股市的震荡刚刚有所缓解,社会经济生活又陷入了恐慌的波动之中。银行破产、工厂关闭、企业大量裁员,1929年发生的悲剧再度重演。比1929年幸运的是,当时美国经济保持着比较高速的增长,股市股灾并没有导致整体的经济危机。但股灾对美国经济的打击仍然巨大,随之而来的是美国经济的一段长时间的停滞。

  4.2日本股灾

  1989年12月,日经平均股指高达38915点,进入90年代,日本股市价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点。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势更猛。1992年4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到此为止,股指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时价总额由1989年底的630万亿日元降至299万亿日元,3年减少了331万亿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彻底破灭。 证券业空前萧条。1991年以来的两年中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只有以往的20%,200多家证券公司全部入不敷出,且经营赤字越来越大。1992年不少大公司的赤字高达400亿日元以上。

  对外资本交易方面,由于对外证券交易额减少,出现长期资本收支盈余,日本变为了资本输入大国。

  另一方面由于股市疯狂上涨,吸引企业都转向直接融资,银行被迫以风险大的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要融资对象,从而间接地导致了银行业的危机。

  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立即呈现设备投资停滞、企业库存增加、工业生产下降、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连房地产价格跌幅近半才刚刚开始稳住,整个国家的财富缩水了近50%。

  当年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激发人们借贷投机的欲望,日本银行当初急切地给房地产商放贷终于酿下了苦果。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和不良贷款不可避免地增加,使日本银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引发了通缩,使得日本经济经历了更持久、更痛苦的萧条。 日本经历了长期熊市,即使在2005年的反弹之后,日本股市离它的历史最高点还有70%之遥。

  4.3 1973年香港股灾

  1969年由李福兆牵头的一群华资经纪暗中筹备一间华人的股票交易市场远东交易所(The Far East Exchange Limited),并于12月17日开业,由此开始了普罗市民参与证券及股票买卖,当时恒生指数于12月29日创下160.05当年新高,其后股市节节上升,1971年9月20日创下406.32新高位,不足两年上升1.5倍。1973年发生了香港股票普及化后第一次股灾,恒生指数于一年内大跌超过九成,数以万计的市民因此而破产。

  4.4 1990年台湾股灾

  1987年到1990年,台湾股指从1000点一路飙升到12682点,整整上涨了12倍。当时台湾经济已实现连续40年平均9%的高增长,台币兑换美元更从1比40升到1比25元,加上券商的执照开放等,都是热钱涌入的重要原因,当时房市和股市一起火爆。由于新台币的升值预期,海外“热钱”大量涌入岛内,在居民财富增长作用下,一时间台湾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在短时间内翻了两番,当时,岛内可以说完全是资金泛滥,巨大的资金流贪婪地寻找各种投资机会。1989年最后一个季度,台股平均市盈率达到100倍,而同期全球其他市场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

  1990年2月,指数从最高点12682点一路崩盘,一直跌到2485点才止住,8个月的时间跌掉一万点。从12000点的下跌过程中,许多人屡次抄底,屡次套牢,从12000点回到8000点以下,有人开始进行买进,7000点买进,6000点买进,5000点更是买进,日后是一路跌到了2485点。

  5.中国式股灾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较为短暂,但依然经历了两次惊心动魄的股灾。

  一次发生在1996年。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证监会连续发布了后来被称作“12道金牌”的各种规定和通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给股市定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涨势终于被遏止。上证指数开盘就到达跌停位置,除个别小盘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体持仓股民三天前的纸上富贵全部蒸发。

  另一次发生在2001年。当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与国外股灾相比,中国股灾的发生原因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势大大脱离经济的基本面,因此注定难以持续,一有风吹草动,便全线溃败,而股市中人则投机心态过盛,或风雨将至仍勉力为止,或追涨卖跌全凭感觉,终不免悲惨收场。

  股市崩盘的历史大事件都是什么?

  股市崩盘的历史大事件有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1月26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并于同年12月19日正式开业。上市股票只有8只,被称为“老八”。当时,交易上限被设定为1%。后来,涨停板调整为0.5%,指数以96.05开盘。到那时,价格已经持续上涨了两年半。1990年11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开始。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首次牛市:1990.12-1992.5 95-1429点旧8股,取消涨停板。1992年5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取消了对15只上市股票的价格限制,实行了“T+0”交易规则,引发股市大涨。当天,上证综合指数从617点上涨105%,以1266点收盘,仅3天就突破了1420点。股价飞涨,涨了570%!其中,5只新股的面值意外上涨250%至3000%,成交量达到创纪录的3.6亿元,随后达到1429点的高点。

  还有1992年8月5日,深圳市的一家邮局收到了一个17.5公斤重的包裹,里面有2800张身份证。1992年8月10日,深圳发行1992年新股,数百万人争相购买,震惊全国。第一次熊市:1992.5-1992.11 1429-386点价值回归,新股认购冲动过后,市场开始回归价值。在8.10“危机发生后的几天,上海股市首次暴跌,上证综合指数在三天内下跌超过400点。不成熟的股市波动剧烈,在短短六个月时间里,该指数从1,429点下跌73%,至386点。下跌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但在当时自然被投资者接受,难怪有人说这是早期的狂热。

  还有第二熊市:1993.2-1994.8 1558-325点经济过热、监管趋紧、产能扩张、新股发行,大力发展国债市场。1993年2月16日,上海股市创下1558年的新高。牛市快速完成后,股市也开始扩张。1993年,第二批申购卡这次几乎全部亏损,从此申购卡销声匿迹。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综合指数也逐渐下跌,然后在777点开始了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下跌,市场继续下跌。1993年10月28日,残酷的“神能818保卫战”开始了。到1994年7月29日,该指数又回到325点。当时,很多人都经历了这样一段可怕的时期,上海石化跌至1.20元,马钢跌至1.21元。50/60多元买的股票,悲情的斩仓出在5元左右。然而,这次熊市的“结果”是上市公司数量的迅速扩张。1992年,深圳、上海上市公司54家,1993年177家,1994年287家。

  股市低迷,甚至有传言说,随着对股市的信心消失,监管机构将关闭股市。为了救市,1994年7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证监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布了三项“救市”措施。这包括年内暂停新股发行和上市,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扩大资金入市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