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国家电子产业基金二期(国家电子产业基金减持)
半导体大跌原因是什么?
国家大基金减持瑞芯微,一方面最近股价涨太多了,大基金减持给市场适度降温,大基金主要责任是帮助产业最初期的发展,只要这些企业发展起来,得到市场认可的时候。
大基金就会考虑良性退出,大基金退出正好说明这些芯片企业已经开始盈利,市场认可芯片的成长逻辑,这个时候大基金就会选择退出。
卓胜微发布中报业绩不及预期,个人感觉还是市场的预期太高了,这波已经调整超过20%,一般抱团股杀业绩调整也就20%,毕竟成长逻辑还在,行业壁垒也非常高,这几天回调外资就在疯狂抄底,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新能源汽车之后,下一个风口大概率出现在物联网,而物联网最直接受益的板块就是芯片,物联网的时代,每个终端设备都需要使用到芯片,而且这些芯片只需要用到成熟制程,技术上面并不会被卡脖子。这些芯片需要的是稳定性,材料就很重要了,所以咱们要大力发展半导体。
半导体指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
半导体在集成电路、消费电子、通信系统、光伏发电、照明、大功率电源转换等领域都有应用,如二极管就是采用半导体制作的器件。
无论从科技或是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半导体的重要性都是非常巨大的。大部分的电子产品,如计算机、移动电话或是数字录音机当中的核心单元都和半导体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锗、砷化镓等,硅是各种半导体材料应用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一种。
物质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固体、液体、气体、等离子体等等。我们通常把导电性差的材料,如煤、人工晶体、琥珀、陶瓷等称为绝缘体。而把导电性比较好的金属如金、银、铜、铁、锡、铝等称为导体。可以简单的把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称为半导体。
与导体和绝缘体相比,半导体材料的发现是最晚的,直到20世纪30年代,当材料的提纯技术改进以后,半导体的存在才真正被学术界认可。
国家大基金突然减持三大半导体龙头!千亿巨头在列,什么信号?
我们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民生方面,取得的成绩肯定是与世共睹的。我们国家的变化,用肉眼就能看得出来。可谓是日新月异!不过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是很突出的。在技术含量低的领域,我们已经逐步赶了上来。但是在高精尖的相关领域,我们还不能完全实现自给自足。不管是华为事件也好,还是中芯国际事件也罢,都是说明我们在技术核心领域还是被别人卡着脖子。
国家为了支持我们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也是做了很多努力。特别是在半导体领域,更是在2014年成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也是投资了很多国内的半导体公司。对于这次国家大基金突然减持三大半导体龙头的行为,其实属于正常的业务调整。不是说,国家不重视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了,而是国家需要在更多范围内扶持更多的半导体行业,激活半导体行业积极向上的活力。
一、大基金需要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从2014年开始运作,当时投入的行业主要在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包括集成电路整个产业链。现在国家大基金一期投入的公司,除了极少数未实现盈利意外,很多都已经变成了行业龙头企业。像这次大基金减持的企业就是封测行业龙头晶方科技、闪存芯片行业龙头兆易创新以及半导体材料行业龙头安集科技。
这些企业已经快速地发展起来,现在国家大基金对于他们来说,只能是锦上添花。不过,国家大基金需要做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这也是,国家大基金减持的主要原因。
二、国家大基金二期继续投入半导体行业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除了一期,还持续推进了二期。在二期当中,国家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这样投资的方向就是半导体行业。像我们比较熟悉的中芯国际、长川科技、深科技等上市公司,都获得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大力支持。
三、半导体行业持续被看好
国家大基金的减持行为,就是为了可以在获得可观回报的情况下,去支持更多需要资金的企业。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半导体行业,加入良性发展。
国家大基金虽然进行了减持行为,但是他们持有的股份还是很大的。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大基金也需要在合适的时候,进行逐步退出,这样这样才能使我们国家的半导体行业,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展起来。
在半导体行业,我们国家企业的发展之路还很漫长,在这样关键的时期,国家大基金只会提供更多的帮助,而不会已走了之!
各位,对于国家大基金突然减持三大半导体龙头这件事,您有什么不同意见,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国家大基金减持后一般怎么走
可能会有一波下行趋势吧,之后如果基本面没有异常,会恢复正常的!
国家大基金全称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是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设立的。基金由国开金融、中国烟草、亦庄国投、中国移动、上海国盛、中国电科、紫光通信、华芯投资等企业发起。基金重点投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兼顾芯片设计、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等产业,实施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
大基金为何开始减持潮?
半导体和芯片公司的股价持续上涨,股东们正在利用这一形势。作为大股东的我期基金也开始现金流通股盈余有序退出。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庞大的资金流动盈余或超过600亿美元,使富有的资金流动盈余,再加上提现期的到来,持有现金流动盈余是无可指责的。此外,在有序退出第一阶段后,第二阶段融资2000多亿元开始接力,已向多家企业大举投资。
在减持计划公布之日,该大基金持有京方8%的股份。减值是大基金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独立做出的决策。大基金持有兆易创新7.31%的股份,减持是为股东实现良好回报;大基金持有安吉科技11.57%的股份,是在IPO前收购的,减持是为了收回投资成本。据公开信息显示,2014年9月全国基金第一期成立,2018年完成基础投资,撬动5145亿元地方和社会资金,累计投入IC产业资金约6500亿元。项目覆盖IC行业上下游、制造、设计、测试、设备材料等产业链环节。
从大基金一期的投资时间节点来看,不难发现大基金的投资已经进入了回收期。自2019年以来,大基金频频宣布减持。例如,2020年6月,大基金减持了它们在京方1%的股份。去年3月和7月,大基金总共减持了该公司2%的股份。2020年6月,这家大基金减持了其在三安光电 2%的股份。值得注意的是,虽然2021年大基金开启了新一轮的减资,但近年来,第二期大基金开启了新一轮的投资行动可以看到,分别投资于深科技的佩顿存储封闭测试、长鑫存储的DRAM 、紫光展锐 、中芯国际北京合资线路项目和中芯南方项目。
国家大基金二期于2019年10月22日注册成立,注册资金2041.5亿元。大基金并没有从整体上退出半导体领域,而是进行了结构调整。角色转换是大基金经常减持的原因之一。他们不与前两类机构竞争非“国家战略级”项目,而是专注于自己的定位,专注于上游的瓶颈项目,从而提供更多的及时帮助,增加更多的效益。前期公开资料显示,基金二期将投资集成电路设备材料布局。
大基金减持股价,机构看到后会怎么做?
国家大基金减持股份不是新鲜事,以后还会减持,但减持股份背后说明公司的估值已经不低了,个人认为适当谨慎一点。
过去一年,大基金分别减持晶方科技1%、兆易创新2%,本次减持三家公司都是2%股份,从三家公司走势看,目前安集科技股价在350元市盈率120倍左右,晶方科技股价在83元市盈率在78倍左右,兆易创新股价是210元市盈率110倍左右,在科技股中估值不算很高,但也不便宜,关键是股价涨幅比较大,大基金退出投资,不清楚大基金持股成本,大概率获得丰厚利润。
大基金主要任务是支持企业发展,三家企业都已经上市,筹集发展资金并不难,大基金减持股份回笼资金,可以继续投资新的企业,支持新的企业发展,实现一种良性的循环。根据有关材料现实,国家大基金一期成立于2014年9月(后又成立大基金二期),投资计划为15年,分为投资期、回收期、延展期各5年。本次减持应该是为二期投资做准备。
至于大基金减持对股价的影响,短期看可能是会客观存在的,中长期看,主要还是决定于公司的业绩增长,安集科技主产品是不同系列的化学机械抛光液和光刻胶去除剂,晶方科技是封测龙头,兆易创新是存储芯片龙头。三家公司都是属于芯片半导体产业,是国家鼓励的产业。
如果受到减持影响,股价大跌,也没有必要跟着马上割肉离场,如果是小跌的话,暂时离场也可以,目前市场热点是新能源和医疗器械,资金被强势逼空出现资金迁移,上周五科技股跌幅就很大,A股是一个情绪化很浓郁的市场,对消息反应往往很难预测,一切要看盘面实时调整。
减持三大半导体龙头,千亿巨头在列,国家大基金释放了什么信号?
我觉得释放了半导体行业不被看好的信号,也许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并不好,所以这些基金才会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