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公司自营盘违规,自营盘是什么意思
1:公司有自营盘吗
公司没有自营盘。属于业务介绍机构。绝对不会像现货平台那种的对赌盘。只要能在业协会网站查到的公司都属于正规合法的公司,南华目前排行全国前十的大型公司
2:公司有没有自营盘
合法的没有,公司相当于券商和个人的中间商
公司是券商的代理商,是个人的受委托方
当然公司可以为个人提供资产管理业务,不过只能用客户的资金进行投资,而不能使用公司自己的资金进行进行交易
只有有资格证券自营的证券公司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证券买卖
公司是没有这个资质的
3:为什么经纪公司不能从事自营业务,经纪公司不能卖卖吗?
实际上所有的经纪公司都有自营盘,从业人员自己也搞。只不过不能明着做。
公司营业部是允许自营盘,而且目前在开发很多信托产品。
经纪公司,名称上规定了它的范畴,只能是做交易的中间业务,就是找资金介绍给营业部,再就是对客户的资金进行托管。所以它不能买卖。
由于经纪公司能拿到很多相关的信息,如果再参与交易,会形成不公平的市场和混乱的管理。
4:期权盈是骗人的,大家不要相信!!
被骗后,先不要让骗子知道你知道这是一个骗局,表现出着急想继续凑集资金回本的心态,和他们保持良好沟通,获取他们的继续信任,继续潜伏在他们内部,搜集证据,避免他们把你踢出群并拉黑。
看我凸象
5:是什么意思
要收集原始凭证 开发票 记账 算账 报账 每月报税 很多事情的
(1)进行会计核算。会计人员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记帐、算帐、报帐,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帐目清楚,日清月结,按期报帐,如实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会计核算,及时地提供真实可靠的、能满足各方需要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责。
(2)实行会计监督。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更正补充;发现帐簿记录与实物、款项不符的时候,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无权自行处理的,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行政领导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作出处理;对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制度、财务制度规定的收支,不予办理。
(3)拟订本单位办理会计事务的具体办法。
(4)参与拟定经济计划、业务计划,考核、分析预算、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
(5)办理其他会计事务。
6:是什么意思干什么用的
(Futures)与现货完全不同,现货是实实在在可以交易的货(商品),主要不是货,而是以某种大众产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资产如股票、等为标的标准化可交易合约。因此,这个标的物可以是某种商品(例如黄金、原油、农产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交收的日子可以是一星期之后,一个月之后,三个月之后,甚至一年之后。
买卖的合同或协议叫做合约。买卖的场所叫做市场。投资者可以对进行投资或投机。
作用:
1、发现价格
由于交易是公开进行的对远期交割商品的一种合约交易,在这个市场中集中了大量的市场供求信息,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地点,对各种信息的不同理解,通过公开竞价形式产生对远期价格的不同看法。交易过程实际上就是综合反映供求双方对未来某个时间供求关系变化和价格走势的预期。这种价格信息具有连续性、公开性和预期性的特点,有利于增加市场透明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回避风险
交易的产生,为现货市场提供了一个回避价格风险的场所和手段,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期现货两个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避免商品价格的千变万化导致成本上升或利润下降,可利用交易进行套期保值,即在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市场上数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合约,使期现货市场交易的损益相互抵补。锁定企业的生产成本或商品销售价格,保住既定利润,回避价格风险。
3、套期保值
在现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现货商品同时,在市场上卖出或买进与现货品种相同、数量相当、但方向相反的商品(合约),以一个市场的盈利来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达到规避价格风险的目的交易方式。
交易之所以能够保值,是因为某一特定商品的期现货价格同时受共同的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两者的价格变动方向一般是一致的,由于有交割机制的存在,在临近合约交割期,期现货价格具有趋同性。
交割:交易的了结(即平仓)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对冲平仓;二是实物交割。实物交割就是用实物交收的方式来履行交易的责任。因此,交割是指交易的买卖双方在合约到期时,对各自持有的到期未平仓合约按交易所的规定履行实物交割,了结其交易的行为。实物交割在合约总量中占的比例很小,然而正是实物交割机制的存在,使价格变动与相关现货价格变动具有同步性,并随着合约到期日的临近而逐步趋近。实物交割就其性质来说是一种现货交易行为,但在交易中发生的实物交割则是交易的延续,它处于市场与现货市场的交接点,是市场和现货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所以,交易中的实物交割是市场存在的基础,是市场两大经济功能发挥的根本前提。
拓展资料:
历史上最早的市场是江户幕府时代的日本。由于当时的米价对经济及军事活动造成很重大的影响,米商会根据食米的生产以及市场对食米的期待而决定库存食米的买卖。
在1970年代,芝加哥的CME与CBOT两家交易所曾进行多项产品的创新,大力发展多个金融品种,令金融成为市场的主流。1980年代,芝加哥的交易所开始发展电子。踏入1990年代末,各国交易所出现收购合并的趋势。
中国古代已有由粮栈、粮市构成的商品信贷及远期合约制度。在民国年代,中国上海曾出现多个交易所,市场一度出现疯狂热炒。满洲国亦曾在东北大连、营口、奉天等15个城市设立交易所,主要经营大豆、豆饼、豆油贸易。1949年中华人民成立后,交易所在中国大陆绝迹几十年,到1992年郑州设立交易所,展开另一波热炒风潮,各省市百花齐放,最多曾经一度同时开设超过50家交易所,超过全球其他国家交易所数目的总和。中国国务院在1994年及1998年,两次大力收紧监管,暂停多个品种,勒令多间交易所停止营业。自1998年后,中国大陆合法的商品交易所只剩下上海交易所、大连交易所、郑州交易所三所,前者经营能源与金属商品,后两者经营农产品。到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交易所在上海挂牌成立,首项推出的产品为沪深300股指。
- 上一篇:大手笔!百亿砸向新能源,股火热赛道再添“一把火”
- 下一篇:中金汇融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