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明年地方新增债券或超4万亿元
多位财税专家对记者分析,明年财政政策将担负起稳经济重任。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刚性支出增加背景下,保证财政支出强度离不开政府举债,其中明年可以适当增加地方政府一般债,而专项债规模可能略有降低。专项债比重要适当降低,并强化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近期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上认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消费和投资疲软,真正能够发挥刺激经济增长作用的是财政政策。在有效需求不足情况下,加大财政支出是应有之义。在还有进一步扩张财政余地的情况下,急于缩小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即赤字率)比重并不一定是明智之举。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地方政府财政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允许地方政府增发地方政府债可能是不得不考虑的一种选择。目前令人担忧的一个情况是,尽管地方政府财政困难,但地方政府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的积极性并不高,发行额度并未完成。这类问题很重要,但已经超出宏观经济政策的范围。”余永定说。
近些年为了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快速攀升。地方政府债券分为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前者是为没有收益性的公益性项目融资,由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后者是针对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需要靠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来偿债。
中央财经大学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告诉记者,从债务率、负债率等指标来看,中国举债理论上有空间。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也应该利用好政府债务稳经济这一政策工具。国债空间显然更大。对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来说,发行地方债肯定更有效,因为地方有偿债压力会倒逼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地方政府治理能力。
尽管近些年地方政府债务率增长,但在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看来,地方政府债务相关指标的水平总体不高,风险可控。他介绍,2020年末地方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是93.6%,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在100%到120%之间。
近些年专项债规模快速攀升,使得专项债比重稳步提高。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96549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37549亿元,占比约46%。专项债务159000亿元,占比约54%。随着后两个月专项债发行完成,专项债占比会进一步提高。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罗志恒认为,当前专项债的项目收益持续下降、风险逐步上升,最终仍需要靠财政资金偿还,正成为事实上的一般债。然而由于专项债不纳入赤字,难以反映地方政府的真实风险。另外近期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明年土地出让收入预计下滑,地方实际可用财力下降、偿债能力下行。在此背景下专项债额度若维持高位将挑战地方债务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