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全球负收益债规模降至10万亿美元
今年初以来,投资者出于美联储将在今年加息数次,并加速缩减购债规模(taper)以遏制通胀的预期,大幅抛售美国国债,使得美债收益率跳升至疫情暴发以来的最高水平。即使在多年来大量国债收益率持续为负的欧元区和日本,许多债券的收益率近年来也回到了正区间。
一些投资者将这一转变视为全球债券市场恢复正常的开始。景顺投资(Invesco)驻美国的首席全球市场策略师胡珀(Kristina Hooper)称:“负收益债务的减少反映了时代和货币政策格局的变化,也是投资者希望市场恢复正常化的象征。”
此前,据彭博固定收益指数(Bloomberg fixed income index)显示,由于各国央行为稳定市场大量购买主权债乃至企业债,全球负收益率债券规模在2020年底激增至18.4万亿美元。大部分负收益率债券为各国发行的国债,也有一些企业债的收益率也跌入负值。
而今年初以来,全球负收益债券的规模已累计下降了2万亿美元。与此同时,负收益债券在彭博全球总债券指数(Bloomberg Global Aggregate bond index)中的占比也跌至18%,而一年前这一比例一度高达30%。
上周,随着去年12月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工业生产指数(PPI)再创多年最快增速,越来越多美联储官员加入支持美联储最早3月加息、年内加息3~4次的阵营。摩根大通(157.89, -10.34, -6.15%)、高盛(380.94, -9.86, -2.52%)稍早也纷纷将今年加息预期调升至4次。潘兴广场资本管理公司的创始人阿克曼(Bill Ackman)16日也喊线个基点,才能有效震慑市场,重拾信誉。在此背景下,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周一度触及1.8%。
除了美国国债,投资者也对欧洲央行上月宣布的降低资产购买速度的计划做出了回应,甚至开始押注欧元区也可能在2022年提高利率。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周攀升至近三年来的最高水平,仅略低于零,更长期的德国国债收益率甚至已经转为正值。
富兰克林邓普顿的固定收益首席投资官德赛(Sonal Desai)表示,欧元区的高通(188.69, 4.80, 2.61%)胀“将使债市先发制人地朝着这样(国债收益率回升)的方向发展”。
此前公布的2021年12月欧元区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5.0%,再创历史新高。欧洲央行近期已大幅上调中期通胀预期,其中预计2022年欧元区通胀率将高达3.2%。德国联邦统计局6日公布的初步数据也显示,德国2021年按CPI衡量的年通胀率为3.1%,创下该国自1993年以来单一年度通胀率最高值。
即使在日本,虽然市场预计日本央行在可预见的未来都将维持利率在-0.1%,日本国内的借贷成本也有所上升。上周,日本7年期国债收益率2020年4月以来首次升至正值。截至第一财经17日午间发稿时报0.011%,持续维持在正值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