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业界

罕见低位,中美利差只有不到20BP!

时间:2022-04-07 22:19 阅读:

  作为全球资产定价之锚,十年期美债收益率极速攀升,也令中美利差迅速收窄。截至记者今晚发稿,中美利差跌破20个BP,与市场此前所共识的80-100个BP的“舒适区间”相距甚远,已触及历史较低水平。

  十年期美债收益率节节攀升,主要源于近来美联储紧缩进程陡然提速。今年3月,美联储就以25个BP掀开了本轮加息的序幕,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仍有6次加息亟待落地。与此同时,连日以来,多位美联储官员大放“鹰”辞,市场紧缩预期愈发升温。

  对于“加息50个BP+开启缩表”这一组合拳将于今年5月落地,业内已形成共识。美联储理事布雷纳德日前表示,将有条不紊地加息,并将根据需要进一步收紧政策。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也表示,美联储最快将在5月会议上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

  业内认为,未来,若周期错位持续,中美利差缩窄趋势也将继续。中信证券联席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经济周期与通胀周期的分化导致中美货币政策渐行渐远,预计中美利差缩窄趋势将持续,今年中美利差或将缩窄至接近于零的水平,甚至可能会出现倒挂。

  中金公司固收研究负责人、董事总经理陈健恒表示,虽然中美名义利差越来越接近零甚至今后会出现倒挂,但中美实际利率利差仍处于历史高位,这使得人民币在贸易逻辑上仍相对于美元有吸引力,不会出现人民币大幅贬值或者明显的资金外流。而且俄乌冲突可能触发其他国家央行增加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分散化外汇储备的配置,中长期有利于境外资金增持中国债券。

  当前,人民币作为官方储备货币的地位持续巩固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在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中占比再度上升,续刷2016年第四季度IMF报告该数据以来的新高。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助力“稳增长”,坚持“以我为主”,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稳中偏松的态势。除了去年下半年接连落地的两次全面降准,今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和中期借贷便利(MLF)两大政策利率同步降低,2022年首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再迎下调。

  中美利差大幅缩窄,是否将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未来施展空间形成掣肘?刘郁认为,外部因素或阶段影响国内货币宽松的节奏和形式,但难以改变货币政策的方向。中国作为以内需为主的大国,需要“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调节经济。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蔡浩认为,由于中美利差收窄明显,若此时大幅放松货币政策,有可能在未来对汇率和资本外流产生压力,因此“降息”的概率在下降。即便在4月美联储的空窗期“降息”,其幅度也不会太大,而降准和定向工具则可能作为副作用更小的工具被采纳。

  “中美利差并非主导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和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才是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关键。”明明表示,站在当前时点,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项目顺差规模仍然较大,境内美元流动性充足,资本流出的规模仍然可控。因此,中美利差收窄对于人民币的影响或较为有限。

  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张继强表示,尽管中美名义利差显著收敛,但实际利差仍宽,这是支撑人民币强势的关键。往后看,美国滞胀风险或继续加大,短期通胀压力加剧,而中国CPI上半年预计保持2%以内,PPI下半年加速回落。实际利差的存在使得本轮美联储收紧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压力明显低于前两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