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业界

案例 第N次转身 趣店“迷失”在风口里?

时间:2022-07-18 13:59 阅读:

  与“万里目少儿项目”说再见。

  

  “趣店的转型确实非常漫长,对趣店而言也是艰难的抉择。它的主业

  目前并不乐观,这个公司的历次尝试也都在追逐风口,但并没有成功。”艾媒咨询CEO张毅坦言其原因:“一方面是企业是否具有坚持的精神或者长远的计划,但从目前来看,趣店显然没有这种长远计划;另一方面,无论是人才还是资源的投入也都不具备长久性。”“就趣店而言,企业本身还是有蹭流量的心态。他们所做的都是风口,风吹起来,他们就跟着过去,希望能够通过风口刺激一下股价。”张毅说道,“但是我们一定要清楚,股价市值主要依靠业绩来支撑,短期的流量布局,单靠蹭流量很难刺激股价,可能短时间内能够刺激起来,但很难维持市值的长久。”

  在“万里目少儿项目”再次停摆之后,趣店在2022年一季度财报中称,目前集团集中推进旗下的“预制菜”新项目。

  罗敏对新业务有着较高的期待,“我们期待着我们的即食餐饮业务将成为2022年的重要收入

  这是趣店的又一次尝试转型。这一业务2022年3月开始启动,但从启动开始,就与瑞幸狭路相逢。处于低谷的瑞幸咖啡原董事长陆正耀,也将宝“押在了”预制菜项目上,希望借预制菜项目东山再起。

  不同的是,陆正耀创立的“舌尖英雄”从2022年1月上线亿元融资。而趣店的“预制菜”目前尚未有融资投入传出。

  趣店此次主推的“预制菜”,定位于工薪阶层,用户可以通过小程序在网上下单。

  为了提振股价,罗敏亲自到直播间直播。6月15日,在罗敏的直播间首秀中,3个半小时的抖音直播销售额为 231.7 万元,次日再直播,销售额 197 万元。

  在罗敏的直播间里,不断地在进行价格补贴,首单每份9.9元、9.9元包邮的价格持续不断。在第二日的直播中,新粉丝买一份香菇滑鸡只要 1 分钱,当日有库存显示为10万件,这依旧走的是“烧钱”补贴的模式。罗敏甚至称,这样一单,公司会亏30元,但“烧钱”补贴,是获客的重要方式。如今的趣店,急需获客。

  只是“预制菜”就能让罗敏纾困么?所谓预制菜,就是运用现代化标准流水作业,对菜品原料进行前期准备,简化制作步骤,经过卫生、科学的包装,再通过加热或蒸或炒等方式可以直接食用的便捷菜品。

  那么,一份预制菜从制作到配送到用户手中,都需要严格的流程。在供应端,要么本公司自身打造品牌,自己聘请专业的餐饮人员进行菜品制作,但在物流段则需要专业的冷链技术来保障运输中菜品新鲜不变质。

  《商学院》

  这也就意味着,从供应端的制作到冷链运输,都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不过这也符合趣店一直以来的高举高打的风格,只是这么大量的成本投入,收效又是怎样的?市场是否会给予一个较好的反馈?就这些问题,

  7月6日,趣店宣布已完成1%可转换优先票据

  :现金购买总价4750万美元。截至本协议日期,没有未偿付票据。这是趣店为了提振资本信心的举措。

  “预制菜”是一门好生意么?

  预计,未来5年,预制菜行业年复合增长率为15%,至2026年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广阔的市场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趋之若鹜。不仅仅是趣店、瑞幸,越来越多的巨头企业也开始进入这一领域。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中心研究员王鹏认为,任何一个快消品的出现,尤其是餐饮领域,与市场大众结合非常紧密,它的出现一定是满足了部分社会需求。

  但是在王鹏看来,预制菜行业已经逐渐从蓝海走向红海。“不同的厂商在这一领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要想取得较好成绩,企业就需要有一条良好的供应链,真正能控制上下游市场,这样才能控制成本。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梳理企业自身的品牌,提供好的品质,否则即便是再好的产品,如果产品价格高昂,也无法获得受众认可。”王鹏说道。

  如今,多地出台刺激政策加大对预制菜产业的扶持,许多巨头资本纷纷入局产业链上下游,国内外老牌食品品牌如

  、安井食品、湛江国联水产等等也纷纷加速对预制菜领域的布局。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规模为3459亿元,预计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不过,预制菜行业目前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态势。

  高级经济师、产业经济投资专家邓支东认为,影响预制菜行业的因素是:1.行业因素。预制菜市场进场门槛相对较低,目前入局预制菜市场的企业数量近几年呈现“井喷式”增长,但入局的预制菜生产商以同类型中小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居多,行业竞争格局相对分散,集中度偏低,有较大提升空间。

  2.品牌因素。预制菜市场中的企业数量较多,竞争激烈。但由于多数企业规模偏小,覆盖的区域与客户范围较小,不是品牌,使得其产品的推广力度有限。品牌影响力较小,决定消费者对预制菜产品的认知度,较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市场份额。

  3.冷链技术。相当一部分预制菜产品需要冷链运输,物流成本及产品新鲜度的要求限制了单个企业的产品配送半径,目前一般一个预制菜企业通常只能覆盖一定地区,尚未出现全国性的预制菜龙头企业。

  4.质量因素。预制菜生产商数量众多,但多数还停留在“作坊式”的生产加工模式,自动化程度较低,只供应少量客户,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且标准化程度较低,

  及品质难以保证。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翰认为,预制菜整个产业都处于一个相对零散的状态,各地企业都在各自为战。在这样的背景下,趣店入局预制菜,也希望从中分得一杯羹。

  对趣店这样的“外行”来说,“跨界”到预制菜这个新领域可能会有什么风险呢?张德欣认为,企业跨界尝试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造成:1.新业务与主营业务关联度很弱;2.没有构筑起新业务需要的通畅的供应链,包括上下游关系;3.在营销与传播手段上也是非常欠缺,没有打开自身品牌传播的通路,只能局限在原有的会员体系里,其发展就会极其受限。

  但从趣店多次的转型来看,其与自己的主营业务关联不大。

  “如果想尝试新赛道,还需要有一定基础。比如,第一,新赛道与自己主营业务的关联程度;第二,新赛道所需要的资源和自己原有的资源是否能够互相支撑;第三新赛道所面临的受众和自身原有的受众体系是否有相当程度的重叠。”张德欣说,“如果完全去开拓一个新的用户体系与市场,所耗费的周期以及面临的风险和投入都会相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