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冉科技

业界

渔旅融合奔向“共富”路

时间:2022-10-30 16:55 阅读:

  “你瞧瞧,这石斑鱼,1公斤能卖120元呢。”景宁梧桐乡金林村村民李雄笑着把一箩筐石斑鱼装上车。近日景宁县城一家饭店在他的金兰石斑鱼繁殖育苗基地订购了50公斤石斑鱼。

  眼下正是石斑鱼供不应求的好时节,放眼望去,基地几百个黑色圆形养殖池里,各类石斑鱼长得格外肥美。

  “我们利用‘流水性半循环养殖系统’让溪水在铁丝网和土工膜等材料建造而成的养殖池内形成循环,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养殖风险和环境污染的生态养殖模式。”2017年,在外打拼的李雄回到金林村,创办鱼类养殖基地,从事石斑鱼、马口鱼等溪流性鱼类的孵化、养殖和销售。李雄介绍,现在基地已投入380余万元,养殖池总量达到218个,年孵育鱼苗500多万尾。通过鱼苗供应、成鱼外销,每年的产值超过500万元。

  石斑鱼营养价值高,肉质细嫩洁白,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对水质要求极高,没有绝佳的水质根本养不出好的石斑鱼。水净鱼肥人欢笑,得益于梧桐乡近年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该乡大力开展金兰溪、梧桐坑溪水道水系清废治污工作,确保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在此基础上,乡里依托优质生态资源做起了“水”,聚焦渔旅融合发展,实施特色渔业工程,探索出一条山区乡村实现跨越式赶超、奔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做深溪鱼特色产业,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像这样的生动实践和喜人变化不止发生在金林村。同兴村立足河道产权制度改革,将河道进行发包,50位村民承包入股养殖石斑鱼,由全体村民共同护溪护鱼,年底收入分红,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增收。

  角耳湾村坚持把“稻鱼共生”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建成标准化“稻鱼共生”基地,通过政府免费派送鱼苗,实现了有稻就有鱼的目标,年总养殖面积800多亩。

  梧桐乡还从多方引资投入2450万元推进金兰段、梧桐坑水系联通工程,扩大沿线溪鱼养殖规模。同时以观鱼垂钓、吃鱼品鱼等为特色,助推打造了春江花月、碧水山居、梧桐树下等一批乡村精品民宿及农家乐,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为村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

  循着“以鱼护水,以水富民”的发展路子,梧桐乡的渔业“致富经”越念越活,借助生态旅游带动特色渔业提质增效,该乡迈入了乡村渔旅融合的快车道。

  眼下,梧桐乡正探索以数字化管控技术,将石斑鱼养殖基地打造成集赏鱼栈道、观景台、渔业科普馆、鱼文化元素景观节点等四位一体的“网红打卡点”,扶持渔主题精品农家乐民宿,塑造渔旅文化融合特色品牌,努力打造山区渔旅融合发展示范乡,助力富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