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通安镇:推动多元议事 厚植幸福根基
“有了这些塑胶地垫,小孩在上面玩就放心多了。”家住华通六区的张阿姨对游玩区的改变很满意。近年来,通安镇聚焦居民身边的“关键小事”,搭建诉求平台,着力解决民生实事,为群众谋取幸福感和获得感。
“之前随意跟网格员说起,要是能架空层装点凳子,让我们聊聊天,能有地方消磨辰光就好了,没想到如今真的实现了。”华通六区“小板凳”议事会收集议题,经过社区、社会组织、物业、居民代表等多方协商后,最终,便民椅在华山花园架空层成功落地,为居民提供了夏日纳凉、冬日暖阳的休闲好去处。
便民椅的安装只是“微实事”工程的一个缩影,为了更深度挖掘居民的需求,通安镇积极搭建议事平台,以“1+N”连心服务体系为基础,以“固定+流动”形式,丰富议事品牌。“小板凳”议事会、“花伴”妇女议事会、“真山茶馆”议事、“指尖”议事、行走的议事会等纷纷出炉,通过多元化议事机制,收集民生诉求,以项目化方式,完成居民满意的“微改造”。目前,华通六区已完成协商馆、亲子馆和为老馆改造,并引入通安卫生院等便民服务资源,在主题馆内开展园艺小组、手工彩绘等活动,丰富居民精神生活。
瞄准服务需求 提高民生温度
“自从社区有了日间照料中心,我每天来这里和伙伴们聚会聊天,过得很充实。”社区居民张老伯开心地表示。据悉,以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区为目标,华通三区充分调研老年居民需求,多次召开“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会,围绕老年人养老需求,融合基础资源,优化社区多功能实践阵地,提供丰富多彩便民服务,最大程度解决老年人衣食住行问题,以人文关怀、科技力量兼具的智慧养老模式,筑牢老年人幸福生活圈。
积极对接丰富资源,延伸服务触角。依托苏州科技城医院专家医疗团队,为居民提供家门口“诊疗”服务、开展“星星圆梦”行动,……一件件为民服务小事的落实,都是充分挖掘群众需求的生动体现。一直以来,通安镇瞄准百姓需求,在提升民生幸福感上不断发力,为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通安镇不仅建立了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周边老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生活志愿服务,同时还结合“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多种利好举措,全力打好养老服务组合拳。为打造儿童友好型社区,通安镇以华通六区为试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苏州市图书馆分馆等载体,积极打造“棠果宝贝”品牌工作室,开展丰富多彩的儿童活动,鼓励儿童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引导儿童在实践中学习和提升,增强儿童及其家庭对社区的归属感。
深挖民生诉求 延伸服务深度
做好“微小事”,服务“大民生”。“感谢社区多方沟通,让孩子可以正常上学和缴纳社保。”近日,华通一区以书记项目设立的“民意邮筒”为居民解决了一桩心头难事,获得了居民的称赞。据悉,通安镇狠抓民生实事,不仅体现在诸如农贸市场改造、富民培训基地建立等基础设施项目的硬件改造和提升上,还在民意诉求上不断发力,通过一个个诉求平台的建立,收集更多的社情民意,致使服务面不断向纵深发展。日前,华通三区以文明楼道建设为契机,设置楼道“留言板”“心愿墙”,由专职网格员定期收集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让居民从“要我做”转向“我要做”,实现楼道治理辐射半径不断扩大,切实密切党群情,凝聚群众心。
除此之外,《停车公约》、噪音污染、乡村振兴、安全治理等内容,都是居民“点单”,多方参与的实践成果,一件件看似小事,却是居民的头等“大事”,通安镇发挥网格化管理机制,通过“铁脚板+大数据”,倾听群众心声,让收集到的民生议题,在协商议事平台上凝聚共识,落地生根。
下一步,通安镇将广泛聚民智、汇民力,提亮议事品牌,扩大知名度,让更多居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全新格局。
网站)